APP下载

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开展青马工程培养模式探索

2019-10-15郝梓旭刘海昭王乐然于阳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青马工程基层党组织培养模式

郝梓旭 刘海昭 王乐然 于阳

摘要:“青马工程”是高校在新时代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是基层党组织培养优秀学生骨干的一项重点工程。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广大青年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并使其成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武装头脑的优秀人才。本文以长春中医药大学健康管理学院为例从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创新导师制下思想政治工作师生协同、创新实践教育、创新组织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等四个方面,探析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开展“青马工程”培养模式。

关键词:“青马工程”;基层党组织;培养模式

为了响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在青年群体中培养造就出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马克思主义者,引导当代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长春中医药大学于2017年3月启动了“长春中医药大学杏林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简称“杏林青马工程”),工程实施至今已有2年多的时间,首批学员120名,以“杏林青马工程”为骨干,每个学院也相应成立了二级“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以下简称“青马学会”),健康管理学院首批吸收50名优秀学子参与其中,健康管理学院“青马学会”采取“六位一体”的培养路径,对“青马”学员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养。

一、“青马工程”对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的意义及作用

“青马工程”是高校在新时代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也是院系基层党建的重点工作,更是基层党组织培养优秀学生骨干的一项重点工程。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帮助广大青年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并使其成为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武装头脑的优秀人才。[1]这一目的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根本任务相一致。而院系基层党组织作为培养广大青年最底层的重要阵地,一直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作为中心工作。院系级“青马工程”的开展,有利于扩大培养覆盖面,全面推进普遍培养;有利于进一步正确的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利于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培养正确的政治素养,进而帮助广大青年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青马工程”的实施对新时代下高校院系基层党组织工作拓宽了新的工作思路,输送了优秀的青年人才,开辟了新的培养渠道,对今后工作的开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及深远的意义。

二、基层党组织开展“青马工程”的培养模式

(一)学院“青马学会”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

学院“青马学会”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在全面加强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思想觉悟教育的基础上,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和研究生思想观念形成规律,对一批思想上积极进取、政治上对马克思主义有追求的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素养培养。

学院“青马学会”在具体操作中与学校“杏林青马工程”实现互济共进,坚持研究性、思想性、系統性、实效性的培养原则,采取理论探讨、特殊指导、自我修缮、凝练思想的培育路径,在学生中培养具有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较高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培养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所研究学科相结合,堪当社会主义建设重任的优秀人才。

(二)以学生党支部和学院大学生自学组织为平台,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培养模式

学院“青马学会”,作为一个学校的学生干部最基本的培训团体,把学院团委学生会干部、社团干部、班级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在学业和学术等方面成绩突出、思想积极追求进步、在学生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生骨干全部纳入到学院“青马学会”培养体系,扩大覆盖范围的培训团体。[2]通过半年的实施,学院“青马学会”以学生党支部为主要力量,“青马星火驿站”为主要平台。学生党支部成为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学生党员直接对接学院“青马学会”首届“青马班”全体学员,进行一对二的结对子帮扶,以学生党员为理论学习主讲和实践组织者,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形式。在学生党支部内,成立“青马学会”研究会,专门定期开展关于青马班学员培训方案,这种培养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党员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最终实现了学生党员和青马学员双促进、双提高,同时有效促进了学生党支部的学习型组织建设。

(三)以学院成长导师制为依托,创新导师制下思想政治工作师生协同培养模式

学院“青马学会”,构建理论引领计划、导师引领计划、文化引领计划、网络交流计划、实践实训计划、行为养成计划六大培养计划,学院24名青年教师党员为首期学员班成长导师,导师不仅担负学业指导,更要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指导扩展至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训练、日常生活、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疏导等多方面,职责之扩充也必然需要师生互补共进,以实现教育的有效性。通过对导师制下思想政治工作师生协同机制应用的研究;促进教师和学生双方协作学习和情感交流,实现有效的融合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以实现共同参与而避免出现教育差距;通过协同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双方思想政治素养,暨提高了学生本身的政治素养,又完善了教师本身的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协同促进师生双方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链条中实现创新;通过协同实现师生之间教学研的一体化,从而实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

(四)以学生志愿服务团为抓手,构建实践服务基地平台,打造服务项目创新实践教育培养模式

在基础上充分发挥传统理论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影响,结合学校“三服务三提升”工程,学院构建“两个博物院”和七个社区为主的服务基地平台,通过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成立四支专项志愿服务分队,通过主打普法宣传、公共卫生宣传、养生功法推广、中医药文化进社区四项特色服务项目。以红色教育宣传、文艺汇报演出为辅,打造“四主二辅”的社区社会实践服务项目。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培养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敢于担当的重要情感,真正达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育引导人的效果。

(五)以学校“杏林青马工程”的资源和前期取得的成果为指导,坚持组织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培养模式

组织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既要充分发挥“青马学会”、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青马学员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结合学校“杏林青马工程”取得的经验和成果,“青马学会”教育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把学校“杏林青马工程”的导师及优秀学员请进来,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是引导学员自我教育的有效手段;组织学员加入QQ群、微信群,关注微信、微博、青马学会专题网站等各类网络交流平台,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更快更好更生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畅通青年的思想表达渠道,实现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和学习交流的互动性,[3]切实提高内化思想外化行为的表现,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李大钊同志说过,为世界造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4]虽然现在高校的“青马工程”已经实施了一个阶段,取得了一些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要能够紧跟新时代脚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院系等基层党组织的“青马工程”开展,仍需进一步深化研究,体系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嘉乐.高校“青马工程”进院系的实践与探索[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5 (8).

[2]王晓蕾,李颖.高校院系级层面开展“青马工程”的时间与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 (7).

[3][4]张文玉,宫领芳.从高校青年视角出发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现状和体系优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 (2).

猜你喜欢

青马工程基层党组织培养模式
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
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信仰教育视角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问题与对策
“青马工程”在高校团组织思想引领工作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