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富有特色的国粹文化校本课程建设

2019-10-15赵国华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20期
关键词:国粹校本书法

课程是学校文化育人功能的直接体现,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载体。优秀的课程体系能立足学校的定位及其发展,促进学校育人质量的提升。多年来,我校为了打造富有中国韵味的墨香校园,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周边地域资源优势及多年来开展书法教育所积淀的独特的人力资源优势上,构建富有特色的國粹文化校本课程体系。

一、遵循国粹文化,确立校本课程核心

“传承国粹文化,为精彩人生奠基”一直是我校的办学理念。我们认为,“传承国粹文化”是书法教育的显著特征,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它强调,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应确立文化育人的意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用博大的精神文化影响人、培育人。我们重视让学生从小写好汉字、修习书法,这既是让学生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为精彩人生奠基”,是我们实施书法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我们强调“为精彩人生奠基”概念,就是要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准确把握学校整体发展的方向,有效推动学校和谐发展。“为精彩人生奠基”,就要培养学生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知识技能、意志品质和人生智慧。

近年来,我校在实践书法教育这一办学特色的同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唯亭实小学子具有浩气、质气、风雅之气,坚持“让师生从各自的起跑线上跑出自己的精彩”这一教育质量观,构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体优化、和谐共处、互为补充的三级课程建设框架。

二、追求以人为本,制定校本课程目标

(一)以完善三级课程建设为基础

校本课程的开发强调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发展,要求将国家课程标准与学校地域资源结合与融合。在学习实践中,我们整体推进三级课程建设,注重三级课程的有效整合。夯实国家课程,注重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保证课堂教学实效,落实双基要求,为学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形成一种动态的、创新的、整体的教育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丰富、深化书法教育的办学特色,逐步建立起具有学校特色、充满活力、开发与共享结合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形成学校教育内涵发展新的增长点。

(二)以促进师生发展为根本

构建校本课程的目的是丰富学生体验,扩大学生认知,促进个性发展。在课程实施中,我们充分体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课程理念,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凸显特长,积极培养有个性、有特色、学有所长的未来人才;使教师在参与课程的研究中专业化素质得到提升,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群体。学校以书法教育的育德、启智、健体、审美为目标,在原有的学科特色基础上,在以书法为核心的国粹文化背景下,开发出了校本课程体系。

在校本课程的研发过程中,我们既注重发展学生又注重成就教师,将书法教育的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进行有机整合,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制定出了以“写好中华汉字、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德慧少年”为课程目标的国粹文化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力求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注重动静结合,设计校本课程内容

(一)自主创编书法校本课程

我校书法类课程主要是以中国文字及书法艺术紧密相关的课程内容。校本课程每周两节大课,翰逸墨舞;书法社团,墨香十分。学校为了进一步深化特色,在立足学校实际的基础上,对原有教材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编写出了包括书写技法篇、人文修养篇、作品鉴赏篇三个系列篇目的《“墨韵唯华”——唯亭实验小学书法校本教材》(三册),让学生体会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了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总之,在基础性校本课程建设中,学校倡导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技能、情感等全面、和谐发展,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写为主线”的写字课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构建起“导入新课——示范模仿——边讲边练——品评巩固”的基本框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观察激趣——讲练结合——展示评议——梳理延伸”的教学模式。语文课与写字课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而且使大部分低年级学生也能写出初步具有硬笔书法韵味的汉字。

(二)拓展研发文化校本课程

学校在编写《“墨韵唯华”——唯亭实验小学书法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拓展研发了文化拓展类课程:国韵悠扬(评弹课)、黑白经纬(围棋课)、古韵今风(诗词楹联课)、铁骨铮铮(武术课)、金石风骨(篆刻课)、水墨丹青(国画课)、黑白分明(拓碑课)等,这些校本课程的开设,让传统文化开启学生的心智,涵养学生的人格,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文化拓展类课程,就是以学校书研会和德育为核心,以任课教师为主力,成立多个课程开发小组,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最终形成文化拓展。如在国韵悠扬校本课程中,学校充分挖掘书法教育呈现的中华民族文化特性,开设评弹特长班,聘请评弹老师来校辅导学生演奏,让学生在古声古韵中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的修养,让学生在演奏吟唱中增长智慧、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发展丰富活动校本课程

主题活动类课程,主要指在不同年级开展的不同主题的书法教育特色活动。在保障文化拓展类课程每周一节的基础上,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做到课内外结合,我们还借助地域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发出了活动类校本课程。学校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开设课程,如“乙未亭寻书迹”——组织学生寻找乙未亭里留下的碑刻作品,引导学生赏析不同书体的变化万千,风格特点,通过“拓碑”活动,感悟蕴含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学校还利用“赵国华老师书法教育工作室”这个我校特有的资源,拓宽课程实施的途径,开设书法特长班,聘请书法教育外聘专家辅导软笔特长生等,让孩子们在一笔一划中提高自身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这一个个年级特色课程、一次次特色活动,在依托写好规范汉字的基础上,更使学生倾情于那一方神秘的汉字田园,于笔墨纸砚的磨擦交响中寻求着自己的个性之美。每一个国粹文化校本课程的建设以书法系列课程为基础,彰书法精髓,显文化底蕴。从实践中,我们感受到文化对人的影响不在于灌输,而在于熏陶与浸润。

未来,唯亭实验小学将继续在传承与创新中汲取千年的文明智慧,精心绘制书法教育的美丽画卷,用墨香浓郁的多彩课程扮靓学生美好的童年,成就属于我们学校的别样精彩!

猜你喜欢

国粹校本书法
梨园戏韵 国粹生香
中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京 剧
诗书画苑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