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

2019-10-15何培

读写算 2019年28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新课程高中

何培

摘 要 高中音乐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应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对音乐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和实践。基于这一教学理念,高中音乐教学的开展应当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在音乐学习中得以张扬,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进行了相关探究。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8-0001-01

新课程提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基于各种知识和技能学习的综合素质,做到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重视相关科目的教学,从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发挥相关学科的重要作用。高中音乐教学的开展,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长期以来,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制约,高中音乐教学的开展被师生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许多学校甚至将音乐课的时间安排给了其他的科目教学,从而造成学生这一环节学习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基于这一现状,高中音乐教学可以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之所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动音乐教学的开展。笔者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进行了浅析,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障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是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导入,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导入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画面,或者通过讲故事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等。其次是注意教学过程中的形式多样化。在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有意注意及无意注意,可以采用多样化形式。在方式方法上,要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灵活多变,力求“生动”“有趣”,能促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到主动参与中来。打破传统单一的歌唱形式,多进行以听觉、动觉为切入口的训练。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年龄,精选录像片段,配唱MTV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还可以采取边唱边跳、自弹自唱等多种形式,在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树立音乐形象。特别是民歌教学中,让学生在演唱中探索地方文化和音乐的关系。比如《森吉德马》是由作曲家贺渌汀根据蒙古民歌创作的器乐作品,乐曲分两个部分。第一遍欣赏时,老师随着音乐起伏波动,示范一些蒙古舞中常用的基本动作,然后学生分成几组进行即兴创编。在前一部分较为缓慢的旋律中,有的同学想象悠闲地骑在马上,并做出饱览自然景色的动作;在后一部分热烈欢快的节奏下,同学们表演出欢庆解放的场面。课堂教学“活”了,学生自然就有兴趣。

二、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師生互动,增强学生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参与热情,从而进一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教学过程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愉悦和享受,进而使学生从中感受到音乐之美,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具体的做法,可以参考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变换座位,增强艺术氛围。根据课题需要,改变课堂空间的座位排列是对学生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方式。例如在日常的口风琴演奏练习中,小组竞赛可采用半圆形的座位排列,使学生与教师近距离全方位地交流;在创编表演时,就以三个圆形的座位排列,增加团队合作能力和小组讨论;当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歌唱表演或是欣赏学生个人表演时,可采用大圆圈座位排列,使表演者贴近观众。二是“动静”结合,师生共同活动。“动”是人的本性,更何况青少年学生好动,“动”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的方式。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通过“动静结合”的教学,激发他们欣赏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对音乐的进一步理解。

三、鼓励创造性活动,彰显学生个性特征

音乐教学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使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进一步彰显,可以将音乐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才艺相结合,开展音乐创作活动,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个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尽情的发挥,培养学生基于个性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设想并实施了这一种新的教学活动,即用多种形式进行配乐,引导学生进行充分想象。例如可以在第一课时,播放音乐《彩云追月》和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迪的《春》两首曲目的片段,时间控制在三到五分钟,让学生仔细聆听两遍。要求各小组可以根据音乐,设计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同学们纷纷献计献策,生生之间充分沟通、交流,设计并排练各自的节目。第二课时各小组向全班汇报演出,充分展示,有配乐朗诵、配乐哑剧、魔术配乐、舞蹈的配乐,还有体育竞技,如舞剑,形式丰富多彩,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力。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感受音乐的魅力,爱上音乐课。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个性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真正体现新课标所要求的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素质,使音乐课成为高中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李淑萍.高中音乐教学如何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愉悦性原则[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6(10).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新课程高中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