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信医疗指导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影响

2019-10-15陆敏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危险因素糖尿病

陆敏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手机短信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指导,调查其对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手机短信指导治疗。干预前后采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自我管理行为测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糖代谢指标以及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干预前明显下降(P<0.01);并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或P<0.05)。观察组HbA1c 达标率(<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实施手机短信指导糖尿病治疗管理模式较常规门诊管理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技能水平。

【关键词】短信医疗指导;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12-059-01

目前2型糖尿病的蔓延已成为全球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1.14亿,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的特点是发病率高、并发症复杂、患者社会负担沉重,糖尿病管理已发展成社会、家庭、患者的重要任务。因此,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疾病控制更多依赖于日常在家的自我管理,良好的自我管理对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意义重大[1]。短信医疗指导是指通过短信等移动通信手段,在医院和患者之间互作健康与医疗的交流,以达到医疗或保健目的。本调查拟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门诊随诊的基础上,应用短信交流平台,将全科医生作为糖尿病日常常务管理者,运用手机短信交流,通过重点指标检测、重点行为管理、糖尿病健康教育、膳食运动管理等功能实现对患者的实时互动,并与常规门诊对照组患者进行对照比较。旨在探讨这种新型的糖尿病管理模式在促进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以及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社区卫生中心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2型糖尿病确诊标准参照2016年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与分型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视为血糖控制不达标。入选标准:1)年龄:30~70岁;2)具有常备能接收短信的手机。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合并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合并精神疾病者及合并妊娠或哺乳者。所有患者均经本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治疗方案与用药:所有入选者均按《2016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接受临床规范化治疗3个月。观察组:应用手机短信交流实现远程医疗服务,构建短信平台,由专职的全科医生进行患者的短信医疗指导,日常管理内容分为四个部分:1)日常监控:重点指标管理(血糖、血压),提醒患者进行各项指标的监测、体征自查,提示结果的风险及处理方式,对高风险指标进行及时指导,用户可根据个人情况及体征自查,短信回复个人监测数据、膳食运动记录。2)重点行为监控:吸烟、饮酒、用药、体重测量等,系统评估判断行为进程阶段,根据不同行为进程针对性的管理。3)膳食运动指导:根据各种风险因素提供膳食运动的指导,并支持自我管理。4)健康教育:包括专项教育、科普教育 教育方案下达,支持管理人教育员与用户互动及教育资讯。为配合疾病管理,患者需要按照规定时间执行方案中的各种指令,随时反馈健康相关信息。观察组患者每月门诊复诊1次。,共计3个月。对照组:根据病情需要每1~2周门诊复诊1次。

1.2.2 观测指标 1)干预前后实施前记录所有患者详细的病史,糖尿病指标(FBG、2FBG)及并发症情况,服药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心率、血压及HbA1c,计算HbA1c达标率。2)自我管理行为测评:干预前后应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自我管理行为测评。该量表问卷由26 个条目组成,包括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4个分量表。并采用1~5分计分法,5分为完全做到,4分为经常做到,3分为有时做到,2分为很少做到,1分为完全没有做到。为使各量表间具有可比性,将实际得分换算为标准分(标准分=实际得分/此项可能最高得分×100)进行比较,标准分范围20-100分,分值越高代表自我管理水平越好。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应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如表1所示,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体重、BMI、腰围、糖尿病病程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比较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如表2所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糖代谢指标在基线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月后2组的FBG、餐后2 FBG血糖、HbAIc均较基线时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或P<0.05)。干预后观察组HbA1c 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1)。

2.3 2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比较

干预前后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情况分析如表3所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项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在基线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月后再次测评,2组4个分量表得分均较基线时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除用药管理行为外,其余3个量表远程组比常规组提高更为明显(P<0.01或P<0.05)。

3 讨论

HbAlc是判断患者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HbAlc降低对降低糖尿病相关死亡率和总死亡率、减少心脑血管病变及并发症的获益显而易见[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6年版)中将HbAlc%<7% 定为控制目标,在未达目标之前,需3个月复查一次,达标后可6个月检查一次。目前,我国DM 患者的HbAlc达标率普遍偏低,而HbAlc 的数值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3]。因此,HbAlc的监测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在门诊随诊的基础上应用实时短信交流平台,实现干预管理,并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显示经过3个月的管理,2组的HbA1c均较基线降低,观察组相比于都在组下降更为明显,并且HbA1c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短信交流管理模式较常规管理在改善糖代谢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更有利于促进患者血糖安全达标。最早的糖尿病远程管理始于1988年[4],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糖尿病远程管理,主要是通过移动通讯设备上传血糖数值,或利用邮件来发布信息,以及登陆互联网专用网站接受糖尿病教育。这些方式缺少及时有效的反馈,缺少个性化管理,较少实现患者与医生的远程医疗服务互动[5]。而短信交流管理平台以糖尿病患者与疾病管理师的实时交流为创新特色,患者可以根据医生制定的个性化管理方案在家里进行自我管理,接受全科医生远程系统管理。以血糖管理为例,管理医师会根据目前的病情下达不同频率的监测方案,提醒患者进行监测,对患者反馈的数据系统自动提示结果的风险及处理方式,通过患者的选项判断血糖变化的原因,并相应传送专项医学常识,这种互动的方式可以使患者得到专业的指导,及时正确地处理问题。

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6]。本研究显示2组在研究结束时自我管理能力行为量表得分均较基线时显著增加,并且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更为明显,提示远程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高更为显著。本研究与既往的研究结果相似,即在基线时患者的血糖监测、运动管理等因子的得分较低,提示在这些方面患者缺少必要的教育途径[7]。短信交流管理服务平台日常监控内容涵盖各項指标监测、疾病症状和体征自查,风险因素分级管理包括足部护理等项,系统自动提示风险及分级,及时干预管理。远程管理模式并不能替代患者就诊及与医务人员的直接接触,但是它对于患者就诊间期是有益的补充。通过短信经常性保持联系,使医患关系更进一步融洽,患者的隐私得到了充分尊重和保护,患者愿意倾吐自己躯体和心理的全部不适,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自信心,有助于强化健康教育内容,提高患者系统达标率。

参考文献:

[1] 朱立峰,左铭,万歆,等.医院临床研究中的大数据应用需求与策略[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12):14-15.

[2] Stratton IM,Adler AI,Neil HA,et al. Association of glycae-mia with macrovascular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type 2 diabetes:prospectiveobservationalstudy[J]. BMJ,2000, 2l(3): 405-4l2.

[3] 周海龙.“知己健康管理”模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增进行为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药房, 2014,25(14):1328-1330.

[4] Zimmet P, Lang A,Mazze RS, et al.Computer based 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s use in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J].Diabetes Care,1988,11(Suppl 1):62-66.

[5] Jackson CL,Bolen S,Brancati FL,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teractive computer-assisted technology in diabetes care[J].J Gen Intern Med,2006,21(2):105-110.

[6] 黄宗浩,王奕,李渊,等.单病种数据中心在临床科研q-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4,34(12):56-58.

[7] 黄毅,米树华. 血糖波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血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影响[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30(2):177-180.

猜你喜欢

糖化血红蛋白危险因素糖尿病
跟踪导练(一)(5)
不同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电荷屏障变化与HbAlc相关性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清C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临床糖尿病中的应用探讨
应用操作视频指导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效果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Ending teen smoking
视力改变与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