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理论在油田企业小修业务自营和外包决策中的应用分析
2019-10-15胡青鸿
胡青鸿
[摘 要]本文从交易成本视角出发,探究企业主辅分离、业务外包的一般理论,创建了企业自营(外包)的成本分析模型——“新微笑曲線”模型,并结合油田小修业务案例,对企业自营(外包)的边界选择进行研究,在理论和实证上较好地阐述了企业自营(外包)的边界,揭示了企业自营(外包)决策的形成机制和条件,对国企做强主业、实行主辅分离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微笑曲线;均衡点;自营;外包;边界;交易成本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8.005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9)18-00-02
0 引 言
企业将业务外包给市场,通常因为该业务是企业的非核心业务,能够降低外包后的企业运营成本,进而能专注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本文将从交易成本理论角度,结合油田企业案例和社会热点案例来回答这类问题。
1 自营和外包的相关理论
1.1 分工理论
对于单个企业而言,分工指一项业务是自营或是市场中其他企业承担(外包)或兼而有之,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一种主要分工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分工不断深化,全球化生产体系快速形成与发展,企业的边界和国家边界不断被打破,加快了企业之间的整合速度,促使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跨国企业的外包已成为当前市场环境中的普遍现象。企业间分工、国内部分工及国际贸易分工都发展很快,加快了经济发展。分工给单个企业带来的利益也是明显的,企业往往利用自己的生产经营优势自营核心业务,将不具备比较优势的辅助业务外包给市场,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标。但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分工给单个企业带来利益的同时,企业也要付出一些成本——交易成本。
1.2 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的关系
企业的外部交易成本(市场交易成本)和内部交易成本都是客观存在的,两者都是为协调供需双方的利益而发生的成本。企业内外协调有别,导致两者交易成本差异也较大。市场协调有3个显著特征:一是供需方相互独立,存在所有权矛盾;二是市场协调是一种间接的自发协调;三是较高的不确定性。3个特征对应的是市场协调难度大、市场交易成本高。而企业内部协调则恰好相反:一是供需双方不独立,不存在所有权矛盾;二是自主直接协调,协调效果快捷明显;三是确定性强,结果可控,对应的企业内部协调供需难度小、成本低。为节约交易成本,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交易成本决定了企业的存在形式,企业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的最终目的也是节约市场交易成本,常见的就是企业自营代替市场外包。反之,同样也存在内部交易成本高于市场交易成本的情况,这是自营转为外包的动因,是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根源。
2 成本与自营(外包)业务量关系
2.1 总业务量
对于企业产业链某一业务环节来说,该环节是企业生产产品、提供服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环节业务量只随产业链总的生产变化而变化,如果企业总的生产一定,那么该环节的业务量也是固定的,以下都按该环节总业务量固定来分析。该环节的业务量由企业或自营或外包或自营与外包组合来完成,不随自营和外包变化而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自营加外包等于总业务量,是全集、外包和自营互为补集。自营扩大意味着外包减少,自营减少对应的是外包扩大。
2.2 固定成本
不随交易量变化的物化成本,又名生产成本。由于单位物化成本固定,总的业务量一定时,自营和外包的生产成本也是固定的,两者之和呈一条水平直线。固定成本总量等于自营的生产成本加上外包的生产成本。
2.3 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指在自营、外包业务量变化的过程中,对应的内部交易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也随之变动。当业务量全部外包时,市场交易最大,交易成本也最大;此时自营业务量为0,对应的内部交易成本也最小。随着自营业务量增加,外包业务随之减少,市场交易成本随之呈单调下降,内部交易成本呈单调上升,成本的相交点就是临界点。两成本之和呈一条先下降后上升的抛物线,到达临界点时,两成本之和最低。
2.4 相关总成本
相关总成本指该环节业务的生产成本、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之和,相当于交易总成本加上固定成本。在实际工作中,这个边界点很难计算,是在工作中逐步调整得到的。当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较高时,业务的劳动生产率也相对较高,或者当制造业务的投资成本较低时,业务外包的效率边界缩小,企业更倾向于或者更应该将该业务纳入内部化生产。反之,当制造业务的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或者投资成本较高时,外包业务的效率边界扩大,企业更倾向于或更应该将该项制造业务外包。
3 案例分析
在企业自营和外包的均衡调整中有无数种组合,最典型的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从新微笑曲线两端高成本向中部低成本端逐步动态调整;另一种是荡秋千式,从高成本一端向另一端摆动,经过多次摆动后,逐步向中间低点靠近。
3.1 XJ油田公司小修业务最优界面的调整过程
XJ油田公司修井费用主要分为生产成本、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2015-2017年,平均每年小修总成本共计8.7亿元。XJ油田共有生产井2.2万口,日故障率为0.19%,即平均每天小修井42口,年修井1.5万口。每口井定额消耗4.5万元,全年发生生产成本6.7亿元。XJ油田内部组织效率偏低,加上国企负担和人员费用较市场高,导致内部交易成本在2015-2017年平均高达1.1亿元。2015-2017年,市场交易成本平均为0.9亿元,包括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
2018年,XJ油田公司为了进一步降低总成本,根据以前的外包降本的惯例,市场份額进一步减少了10%~20%,即企业内部小修井0.3万口,外包1.2万口。2018年末,小修业务总成本8.78亿元,微增0.08亿元。为了分析造成成本增加的原因,逐项分析如下。①生产成本。物化成本是固定不变的,不随自营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总生产成本保持不变。②内部交易成本。随着内部生产减少,内部交易成本相应减少,但由于内部从事小修作业的设备、人员和组织机构转型不易,内部交易成本没有成比例降低,原有内部交易成本为1.1亿元,如果按内部交易量降低1/3,成本同比例应降至0.74亿元,实际只降了0.3亿元,降至0.8亿元。③市场交易成本。由于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从原来的1.05万口井,增加到1.2万口井,市场交易成本按理应由0.9亿元,增加到1.028亿元,实际增加到1.28亿元,市场的话语权明显增大。2018年4月,外部市场集体给油田施加影响,集体要求涨价,通过反复协商,服务价格上涨了10%,使市场交易成本从0.9增加到1.28亿元,涨幅42%。
以上结果表明,XJ油田的小修均衡点在2015-2017年,在自营30%的市场范围内,如果再向外包,会增加市场交易成本,而内部交易成本会由于体制机制等各种原因无法下降太多。继续向外包,则是寻找到的均衡点,会增加总成本。
3.2 CQ油田公司小修业务外包最优界面的调整过程
CQ油田和XJ油田是兄弟单位,地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陕甘宁地区,在油田建设早期,小修业务和早期的XJ油田一样是各采油厂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外部小修市场越来越成熟,CQ油田的小修业务成本高、效率低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并严重制约采油主业发展。此时的总成本位于新微笑曲线的右侧高点。在国企主辅分离的政策引导下,CQ油田的小修业务没有像XJ油田逐步剥离,而是全部从CQ油田“一刀切”,改制成为市场化的独立企业。此时,外部市场的低成本使CQ油田享受着小修市场改革红利,成本大大节约。
但没过两年,由于市场上的小修队伍千差万别,服务质量和标准不一,给CQ油田的原油生产造成了负面影响,时不时会陷入生产被动状态,影响原油的生产进度。为了加速生产,主动消除负面影响,CQ油田被迫成立了多级监理组织,对市场小修作业进行指导监督。每个采油厂和作业区,都成立了监理组织,配备了专职人员,分布在每一个小修作业现场,以保证小修服务质量。CQ油田增加的监理组织无疑会增加巨大的监理成本,对冲了剥离高成本小修带来的市场低价红利,监理成本是典型的为保证交易而发生的交易成本。不仅如此,由于没有自己的小修作业队伍,CQ油田在执行急难险重的小修任务时,在市场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还要承受市场的涨价压力和虚增工作量带来的事实涨价,对应的交易成本不断增加,使小修相关总成本慢慢爬到了“新微笑曲线”的左侧高位。2018年,难以承受小修作业之痛的CQ油田来到XJ油田取经,了解小修业务自营与外包经验,并下决心重新自营小修作业,打破受市场制约的窘境和高成本现状。
CQ油田从全部自营,到全部依靠市场外包,再到增加自营小修业务,实质是从“新微笑曲线”的左端高点(100%自营),荡到了右侧高点(100%外包),逐步向中部低成本回归,以降低现在的高成本,寻找相关总成本最低的均衡点。
4 结 语
国有企业改革中经常涉及主业辅业分离,经常要对非主营业务的去留进行判断,因为辅业亏损而全部从主业剥离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比较普遍,也很简单粗暴,这样做往往要承受无该业务带来的交易成本过高的苦果。因此,我国应该根据不同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的情况寻找总成本低时的业务界面,不能“一刀切”。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五常.经济解释:经济组织与交易成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蔡继荣,靳景玉.制造业务外包的效率边界研究[J].学术论坛,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