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的夏天
2019-10-15LouisHothothot
Louis Hothothot
随着秋风渐近。北京这个暑假最火热的展览《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依然迎接着一波又一波脸孔稚嫩的学生。
这位现代艺术史中最重要的大师之一,在海报上看起来朝气蓬勃。那是毕加索1906年的一幅自画像,这一年,25岁的他,对着镜子,像速写一样,画下萌萌的自己。此时的毕加索,已经走完了古典主义、蓝色时期和粉红色时期的路程,距离他给现代美术史开天辟地.仅仅早了一年。
一年之后的1907年,他画出了举世闻名的《亚威农少女》。这幅画至今依然是现代绘画史上最重要的作品。美术史学家贡布里希曾这样评价:“毕加索之所以是8000年来绘画史上最重要的画家,是因为他的时代是绘画遭遇摄影和各种技术强烈挑战的时代。绘画艺术走到了尽头,很多画家都改行了,而毕加索,为绘画找到了出路”。
展览既然名为《天才的诞生》,就没有选取他最具代表性的、让人敬畏的史詩级作品,而是用如此简洁单纯的自画像,开启了大师的亲和力之路,这个营销策略,还真颇具用心。
“萌”,如今在亚洲大众文化中,是最有亲和力的元素之一。有消费心理学家分析过,当物质水平解决了温饱问题,人们就会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个人的情感;而这个时候,孩子气的东西,会被人们(包括成年人)所珍视。
这种现象,在邻国日本早已司空见惯,而当代的中国人,也开始小福而安,喜欢萌、喜欢hello kitty、喜欢米菲、喜欢宫崎骏。都是一些轻盈素淡的调调儿一一这些现象都不是偶然的。可以说,萌文化,也成了中国当代最具市场价值的文化产品之一;唤醒消费者的童心,则成了资本运作的重要手段。
但是,毕加索的价值不仅仅是“萌”,而是好奇心。他一生都保持了孩子般的观察角度,还有随心所欲创作的自由。他有不上大学的自由,有年纪轻轻流浪巴黎的自由,有掌握多种媒介的自由,有在几种流派之间同时流窜创作的自由,还有选择红色党派的自由。
资本主义政权反感他的政治身份,而拥抱他的自由主义美学;社会主义国家则反过来赞扬他的政治立场,却又排斥他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创作”。尽管如此,在冷战时代,他能同时受到两个阵营的爱戴。仿佛拥有了顽皮孩子的特权。
1962年,在毕加索80岁生日时,郭沫若还曾发去贺电,称他为“同志”,祝贺他“长生不老”。这样真诚而隆重的贺词,不知道毕加索受不受得起。反正,他这个时期(83岁)的自画像,貌似更加顽劣了。毕加索仿佛印证着自己的观点,对现实主义绘画敬而远之,用一生的时间学习怎么画得像个孩子。
有艺术史论家认为,中国当代文化是从85新潮开始,跳跃性地拿来了当时的后现代主义,而越过了现代主义。所以,从印象派到毕加索的100多年现代主义艺术史,成了中国大众审美的断档期。
最近几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试图为中国补上现代艺术这节课。将杜尚等西方大师的作品纷纷引入。馆长田霏宇这样看:“艺术能怎样改变生活,怎样影响到更多人?这必须建立在大家学会怎么看艺术的基础上。我觉得这个展览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去了解一个神话级艺术家的作品,可能会对观众的欣赏能力有很大提升”。通过对毕加索职业生涯的回顾,他走过的从古典主义到立体主义的路,这些活生生的现代主义美术史,就被重新连接起来了。
有趣的是,与此同时,对于毕加索颇为熟悉的巴黎人,也举办了另一个关于他的展览,叫做《当费里尼梦到毕加索》(2019年4月3日——2019年7月28日)。法国电影资料馆举办的这个展览,同样面对大众,目的是梳理“毕加索是如何影响现代电影的?”
法国电影资料馆选择了电影界最有名的毕加索崇拜者一一意大利的费里尼。费里尼生前曾拿下1尊金棕榈和5个奥斯卡,被尊为“20世纪最重要的3个电影大师之一”,而他本人颇引以为傲的是,曾见过毕加索两次。
展览用毕加索和费里尼两位大师的对话,用两种艺术媒介的互动,来梳理毕加索如何影响费里尼的美学、灵感、梦的主题、舞蹈、露天市场、以及对(胖)女人体的热爱。费里尼曾说:“毕加索开启了我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并且告诉我,热爱足够帮助我成为艺术家”。
展览不大,只有三个展厅,展品摆放得也很紧凑,不像尤伦斯空间那般阔绰。但展览中不但有毕加索的画和费里尼的电影,还有费里尼的绘画和毕加索的电影,让人惊喜。原来费里尼也画了很多抽象画,还设计过自己的电影海报。我一看,费里尼的电影拍得性感,绘画却好萌。这个小展览,足以以小窥大,见证“毕加索艺术群岛”:他的影响力在动画、电影、广告、陶瓷、超现实摄影、雕塑等个个领域,都开枝散叶。
虽然毕加索绘画形式上看上去呆萌,貌似欣赏门槛很低,但理解起来其实并不容易。记得在尤伦斯的展厅,孩子们关于毕加索的用色、描绘形体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而带队的老师们,只能反复解释正确打开毕加索的方式,试图引导这帮严肃的小小现实主义者,用毕加索的方式来观看世界。
从美术教育的角度来说。孩子天生有独特的感知世界的本领,但是随着年龄增长,人在越发社会化、群体化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失去这种独特性。马蒂斯就提倡:“人应当如孩童这样观察世界,艺术家应该像孩子一样,始终保持这样创作上的纯净质朴”。
所以我觉得,孩子没必要刻意去理解毕加索,他是一个大型艺术的群岛一一横跨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来欣赏他的想象力和无拘束的自由精神,唤醒一点点逝去的童心,已经是这个夏天最有价值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