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辅以盆底肌锻炼用于产后盆底肌力康复效果

2019-10-15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盆底肌力

徐 洁 尉 宁

1.浙江省诸暨市人民医院(311800);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产妇分娩后的盆底肌康复一直是临床关注焦点,而产妇在产后极易表现出盆腔底部肌力异常,应针对性开展预防及康复措施。盆腔底部肌肉功能训练的最佳时间应在产妇完成分娩后6周内进行,若未及时开展康复训练,盆底肌肉功能障碍可演变为中重度盆腔底部功能异常。本文对盆腔底部功能障碍产妇开展了盆腔底部肌肉康复锻炼辅以生物反馈性电刺激疗法,并对效果进行总结。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来自诸暨市人民医院产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2017年5月—2018年12月接受产后盆底肌力康复锻炼产妇84例,借助数字表分组各42例。纳入条件:首次妊娠及分娩,在妊娠期间未伴有妊娠相关并发症;产妇在上述医院建卡,且经妊娠期产检未见新生儿发育异常,胎儿为单胎;产妇的盆腔底部肌肉结构与功能未有先天性异常;经各项临床检查明确为产后盆腔底部肌肉功能异常,肌力Ⅱ级~Ⅳ级;对本次调内容知晓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产妇有心脏、肝脏和肾脏等异常;患有恶性肿瘤;精神状况异常或伴有精神性疾病;伴有泌尿系统或生殖系统疾患。

1.2 康复训练

1.2.1对照组实施盆腔底部肌肉康复训练,内容涉及Kegel法。护士告知肌肉知觉唤醒疗法,进而引导产妇以自我意识形态开展肌肉管理与收缩训练;指导患者开展盆腔底部肌肉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提高自身的腹内压力,引导其开展肛周和阴道肌肉群的康复锻炼。肌肉训练每天3次,每次30min,共实施12周。

1.2.2观察组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辅以盆腔底部肌肉锻炼。采用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仪(型号SOKO900Ⅲ)。①调整参数频率50Hz、脉宽250us,最终输出的电刺激强度以产妇感到盆腔底部肌肉出现波动或感知到盆底肌肉出现明显收缩,但机体无明显痛感,护士需根据患者特征评估。②调整参数频率8~32Hz、脉宽320s~740us,生物反馈疗法帮助产妇提高盆底肌肉纤维Ⅰ级收缩力度。③调整参数频率20~80Hz、脉宽20s~320us,生物反馈疗法帮助产妇提高盆底肌肉纤维Ⅱ级力度收缩。④根据产妇Ⅰ级和Ⅱ级肌肉纤维生物反馈训练的效果,医护人员对康复训练情况开展全程指导及优化,强化产妇盆底肌肉Ⅰ级和Ⅱ级肌肉纤维力度恢复。每周2次,每次30min,10~12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盆腔底部收缩压和静息压,利用会阴肌力测评法对产妇盆腔底部肌肉力量进行测评,肌力分为0~Ⅴ级,等级越高盆腔底部肌肉力量越弱。②比较两组盆腔底部肌电位值和盆腔底部肌肉疲劳程度值,盆腔底部康复治疗仪(型号PHENIX USB4)进行测评。③治疗后并发症情况。④产妇产后性功能,利用FSFI量表予以测评,该量表共涵盖19项子条目,涉及6个维度,总分2~30分,分别为欲望、性唤起、润滑度、性高潮、性满意度和痛感。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础资料比较[例(%)]

2.2 治疗前后盆腔底部收缩压和静息压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盆腔底部收缩压和静息压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治疗后盆腔底部肌力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Ⅱ级肌力、Ⅲ级肌力和Ⅳ级肌力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治疗后盆腔底部肌肉疲劳度值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各级肌力疲劳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盆腔底部收缩压和静息压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后盆腔底部肌力情况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后盆腔底部肌肉疲劳程度值分别

2.5 产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6 治疗前后FSFI性功能评分比较

FSFI性功能评分,治疗前观察组(5.1±0.4分)与对照组(5.2±0.5分)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9.5±1.6分)及对照组(6.1±0.9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

3 讨论

有文献指出,40%以上的已育女性在产后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盆腔底部肌肉功能障碍,产后6周内是功能障碍康复最有效时间[5]。有研究证实妊娠和分娩是引起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性因素,诱发机制:①妊娠期子宫会随着胎儿发育而逐步增大,使盆腔底部肌肉、神经、筋膜和韧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牵扯,极易给产妇诱发严重的慢性劳损[6]。②妊娠期女性雌孕激素水平会出现波动性变化,进而引起盆腔底部肌肉或纤维结缔组织结构性改变,削弱盆腔底部纤维结缔组织胶原纤维的支撑能力[7]。③分娩时,由于分娩力量增强,将引起胎儿先露部分对盆腔底部造成不同程度的挤压,从而加大了盆腔底部纤维结缔组织的支撑力[8]。

有文献表明,对盆底功能障碍开展康复训练辅以护理干预,能有效扭转子宫脱垂、尿失禁发生率,且能提高个体的生存质量[9]。本次开展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辅以盆底肌肉锻炼,干预方式:①根据产妇产后抑郁所致的负面情绪,及时予以针对性心理管理,由专业的医护人员予以心理疏导和情感关怀,并告知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的发生、进展和治疗,使其对康复治疗构建正确的认知体系[10]。②根据初产妇不同特征拟定针对性运动康复策略,从而改善产妇的精神情感压力,借助电话和门诊随访的方式开展随访管理,与产妇建立院外联系,每周1次随访,详细记录产妇并发症情况,及时答疑产妇提出的内心困惑,强化战胜疾病信心[11]。本文经过全方位治疗后,初产妇的静息压力和盆腔底部肌肉收缩压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盆腔底部收缩压提升幅度更明显,Ⅰ类、Ⅱ类肌纤维盆腔底部肌电位值、盆腔底部肌肉疲劳程度改善更佳。表明产妇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和盆底肌肉康复锻炼治疗后,明显提高了产妇神经肌肉的兴奋度和提高盆腔底部肌肉收缩力,使产妇的盆腔底部肌肉弹性和肌肉张力均得以快速恢复,经过康复治疗后产妇盆腔底部肌肉力量得到了明显改善[12-15]。观察组产妇的FSFI性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也低于对照组,表明该项康复治疗方案能明显降低产妇相关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盆底肌力
更正启事
基于生物反馈的非遗表演沉浸式体验与交互研究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