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某院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分析
2019-10-15韦永琼杨淑哲
韦永琼 沈 伟 杨淑哲
四川省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610091)
目前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中等流行国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18%[1],35%~50%的HBsAg携带者由母婴传播引起[2]。且垂直传播感染更易慢性化,婴儿年龄越小,HBV感染后转为持续携带者的危险性越高[3-5]。孕期HBV检测有助于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是我国优生优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2012—2017年于本院产科就诊的孕妇血清乙肝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本地区优生优育工作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于本院产科就诊的孕妇131 507例,均首次行血清乙肝标志物检测,无恶性肿瘤及其他严重内外科疾病,孕期未使用过影响本研究的药物。
1.2 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HBcAb),每次检测设空白、阴性、阳性对照,具体操作步骤参照试剂盒说明书。以样本S/CO≥1及OD值S/CO<1判定其阴阳性,试剂盒由厦门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率的逐年变化和率在年龄间的比较采用趋势性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BV检出情况
2012—2017年受检孕妇HBsAg总阳性率为7.4%,不同年份阳性率比较有差异,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χ2=30.26,P<0.005)。2016年与2017年阳性率无差异(χ2=0.008,P=0.928),见表1。
2.2 HBsAg阳性率与年龄的关系
随着孕妇年龄的增长,HBsAg阳性率逐渐增高(χ2=27.44,P<0.001),≥41岁组阳性率最高,见表2。
表1 不同年份HBsAg阳性检出比较
表2 不同年龄HBsAg阳性率检出比较
2.3 HBsAg阳性孕妇感染模式分布
HBsAg阳性孕妇中共检出9种感染模式,以HBsAg、HBeAb及HBcAb同时阳性者(俗称“小三阳”)最多,占69.7%;其次为HBsAg、HBeAg及HBcAb同时阳性者(俗称“大三阳”)及HBsAg和 HBcAb阳性者,分别占20.3%和7.3%;其他模式较少见。见表3。
表3 HBsAg阳性孕妇乙肝感染模式分布
2.4 HBV阳性结果
HBsAg阴性共计121 735例,其中HBsAg和HBsAb双阴性41 737例(31.7%),表明有较大部分妊娠期妇女未受到乙肝疫苗保护,是HBV的易感者。
3 讨论
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是目前用于乙型肝炎临床诊断和抗病毒治疗的重要依据。对孕妇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可判断有无HBV感染,以及是否会导致母婴传播。HBsAg阳性可作为HBV感染的主要诊断依据[6]。本研究中成都市孕妇HBsAg阳性率为(7.4%)高于贵州省[7]及四川省彭州市[8]孕妇的感染水平(3.1%和5.2%),与香港地区年轻孕妇HBsAg阳性率(7.5%)及西部地区孕产妇(7.7%)接近[9-10]。2012—2017年,成都市孕妇HBsAg阳性率总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随着孕妇年龄的减小,HBV感染率也逐渐下降,这与山东、深圳等地一致[5-6]。年轻孕妇HBsAg阳性率低,与乙肝疫苗接种的全面实施密切相关。1992年我国开始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了计划免疫管理,所有新生儿均需要进行疫苗接种,2004年又开展了12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的补种,使年轻孕妇的HBsAg阳性率有所降低。
本研究检出孕妇HBV感染有9种模式,以“小三阳”为主,“大三阳”其次,两者将近占90%,与山东、贵州等孕妇感染模式基本一致[5,7]。“大三阳”“小三阳”有较强的传染性,垂直传播感染胎儿和新生儿风险性更高,因此,对此类孕妇的新生儿应立即进行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以提高保护效果。作为一种有特异性保护功能的中和抗体,HBsAb阳性代表感染过HBV,机体有一定的免疫力或注射过乙肝疫苗[11]。本研究发现,成都市仍有大部分孕妇未检测到保护性抗体,HBsAg、HBsAb双阴性者高达30%,属于乙肝易感者[12]。
综上所述,本次资料孕妇约有7.4%为乙肝感染者,应加强孕妇HBV易感水平的监测,对HBsAb阴性者免疫接种,降低孕妇HBsAg阳性率;及时对HBsAg阳性孕妇采取预防措施,避免胎儿或新生儿感染,切实降低HBV母婴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