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10-15王娟陈健
王娟 陈健
410001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电生理室,湖南长沙
癫痫为神经系统常见病,其在1岁内发病率最高。癫痫发病病因主要与脑损伤、遗传、代谢障碍等因素相关,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口吐白沫、意识丧失、抽搐等[1]。本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可迁延数年,若不及时采取合理手段治疗,可对患者身心健康、社会地位、婚姻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降低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对癫痫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本研究将拉莫三嗪与丙戊酸联合用于治疗癫痫患者,旨在评价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癫痫患儿7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A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2~11岁,平均(7.13±0.58)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2.31±0.61)年。B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2.5~10岁,平均(7.09±0.55)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2.35±0.5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癫痫诊断标准,且每月发作次数≥1次;②患儿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②合并肝、肾功能疾病;③治疗依从性较差;④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⑤其他疾病引发的癫痫发作;⑥恶性肿瘤;⑦临床资料丢失;⑧对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
方法:B组使用丙戊酸治疗,口服,初始剂量为200 mg/次,2~3次/d,根据病情情况酌情增加剂量300~400 mg/次,1~3次/d,持续治疗3个月。A组在B组基础上加入拉莫三嗪治疗,口服,初始剂量为0.15 mg/(kg·d),持续用药1周后改为0.3 mg/(kg·d),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适当调整药物剂量,持续治疗3个月。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39 19.32±1.62 27.65±2.34 B组 39 19.37±1.66 22.51±1.86 t 0.135 10.738 P 0.893 0.000
表2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n(%)]
观察指标:以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两组认知功能进行测评[2],总分为30分,分数越高提示患儿认知功能越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疗效评价标准[3]:①控制:治疗后未出现癫痫症状;②有效:癫痫发作频率下降>50%,且发作时症状显著减轻;③无效:癫痫发作次数、程度均无明显变化。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比较:A组出现皮疹、胃肠道反应2例,不良反应率为5.13%。B组出现乏力、皮疹、胃肠道反应9例,不良反应率为23.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97,P=0.000,P<0.05)。
讨 论
癫痫为临床常见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又称羊痫疯,为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本病主要为大脑神经元过度放电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短暂性功能障碍,因患儿处于大脑生长发育时期,本病可对认知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因此采取合理的治疗手段对改善患儿认知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临床对本病尚无特效药,需长时间规律性用药方能对疾病进行有效控制,减少癫痫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为临床治疗本病的主要原则。药物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为减少不良反应,既往临床常采用单药治疗,但疗效不佳,故逐渐应用联合用药方案。丙戊酸为强效苷酶抑制剂,作用机制为对钙离子通道、神经元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进行调节,有效减少机体神经元异常放电的频率,进而改善机体神经功能[4]。但有研究表示,丙戊酸在小型动物中具有一定致死性,可产生不良反应,不适宜长时间用药[5]。拉莫三嗪作用机制为抑制神经元细胞对病理性谷氨酸递质释放,还可选择性抑制神经元高频放电、去极化过程等,可提升神经元钠通道稳定性,进而对神经元异常放电进行有效抑制,促进机体神经功能尽快恢复[6]。本研究中,A组联合两种药物治疗后,MMSE认知功能评分显著提升,总有效率也显著升高,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提示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在治疗癫痫患儿中应用价值较高,具有一定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癫痫患儿应用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认知功能,促进神经功能尽快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