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在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10-15严永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8期
关键词:骨关节炎膝关节康复

严永凤

膝骨关节炎为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滑膜关节病,常见于老年患者,进而发生膝关节退行性疾病,以软骨丢失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周围反应为主要症状[1]。而症状的发生,多由长期磨损、劳累等因素所致,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僵直等,病程较长,随着疾病不断进展出现骨性肥大、功能减退甚至受限等情况[2]。2017年1月本院开展康复护理干预,本研究分析康复护理在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此类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骨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29例;病程1.5~5.3周,平均病程(2.2±1.1)周;年龄42~73岁,平 均年龄(63.6±7.5)岁。试验组患者中男25例,女30例;病程1.3~5.1周,平均病程(2.0±0.2)周;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65.6±6.8)岁。两组患者性别、病程、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症状检查符合膝骨关节炎诊断;可配合护理干预;临床资料完整;依从性较高;同意回访。排除标准[4]:外伤史或韧带损伤者;曾接受膝关节手术治疗者;关节先天发育不良畸形者;肢体缺失、行动不便;合并严重其他类型疾病;精神异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给予日常生活、运动、饮食相关指导工作。试验组患者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 介绍康复运动的重要性,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提供相关有效病例,提高患者康复依从性与重视性。

1.2.2 康复训练 股四头肌收缩训练:股四头肌收缩,缓慢收缩于开始时,完全收缩后尽全力,保持5 s,放松5 s,15~20次/组,3~4组/d;直腿抬高锻炼:坚持15~30 s,放下休息5 s,再抬起,15~20次/组,3~4组/d;站立位屈膝训练:取站立位,两腿一前一后,做屈膝练习,太极步、八卦掌等;踮脚锻炼法:跖屈5 s,放松5 s,一屈一伸为1次,15~20次/组,3~4组/d;膝关节伸屈活动法:15~20次/组,3~4组/d;蹬空自行车练习:15 min/d。以上锻炼均在护理人员监督下,采取循序渐进方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持续完成4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5]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效果。干预前后分别行疼痛评分(采用VAS判定,分值0~10分,评分越高代表疼痛感越强烈)与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Lysholm评分判定,包括关节休息痛、关节运动痛、压痛、肿胀、晨僵、行走能力,分值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膝关节功能越好)。干预后6个月评定临床效果,临床效果判定标准:Lysholm评分较干预前提高>50%,膝关节无疼痛及不适感为显效;Lysholm评分较干预前提高20%~50%,膝关节有轻微疼痛,较治疗前相比明显好转为有效;膝关节无明显改变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VAS、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VAS、Lyshol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8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Lysholm评分及干预后6个月临床效果比较[±s,n(%)]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Lysholm评分及干预后6个月临床效果比较[±s,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3 讨论

国内每10名人口则会出现1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退化性疾病,其中老年人占绝大多数。若未能给予积极有效的干预则易导致患者膝关节功能减退,目前针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仍以止痛剂、理疗为主,护理配合效果一般[6]。运动疗法具有舒松筋肉、解除痉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等功效。在本康复护理中,加强与患者交流、沟通,明确目的及意义,进行心理疏导,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另外,在锻炼期间注意由局部过度到全身,活动范围由小向大扩展,可进行适当加减,对康复护理干预对策做出适当调[7,8]。本研究中,干预前,两组患者VAS、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干预前,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较为强烈,而膝关节功能较差,需要临床对症支持治疗。干预后,试验组患者VAS、Lysholm评分分别为(2.23±0.37)、(92.05±5.37)分,均优于对照组的(3.86±0.58)、(80.37±6.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18%,高于对照组的8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中,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症状。作者认为在康复后,可适当给予康复后功能指导干预,以提高患者在家中采取标准康复运动恢复膝关节功能,进而获得更好的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采取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干预后疼痛情况,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骨关节炎膝关节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骨关节炎患者应保持适量运动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中长跑运动员膝关节常见损伤及其致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