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伴心理障碍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2019-10-15贾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8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结肠传输

贾翼

慢传输型便秘主要指大肠功能紊乱,导致传导失常,患者排便周期和时间延长,排便困难。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少、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等,临床主要采取结肠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有研究显示,由于疾病和未知风险导致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非常容易发生焦虑及抑郁等[1]。有学者研究显示在行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精神心理干预,效果显著,生活质量提高明显[2]。作者为了验证该研究的可行性,对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伴心理障碍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采取焦虑抑郁心理评分及心理干预,且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普外一科就诊的80例伴心理障碍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0.0±6.1)岁;基础疾病:高血压1例、冠心病3例、糖尿病4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51.0±6.1)岁;基础疾病:高血压2例、冠心病2例、糖尿病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年龄均>18岁,且≤69岁,男女不限;②经结肠传输试验和排便造影检查均确诊为结肠慢传输;③有抑郁倾向,且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伴有严重的心、肝、肾、脑等疾病患者;②肿瘤、血液疾病患者;③语言沟通障碍患者;④不愿意参加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对照组采取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焦虑抑郁心理评分后的心理干预辅助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采用HAMA、HAMD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帮助其了解便秘知识,减轻患者顾虑,告知患者手术成功率,必要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疾病时间较长,多数患者会失去治疗信心,长期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一定会影响患者的情绪,有些患者会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过程中要注意与患者多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适当的进行干预,鼓励患者积极乐观的面对疾病;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疾病的可治愈性,让患者放松,并且组织宣教,将患者聚集在一起,患者之间也可以相互沟通,互相交流经验,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请已治愈的患者进行健康讲座,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药物干预:给患者一线抗抑郁药物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并叮嘱患者按时吃药,如有不良反应及时汇报。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及便秘、肠胃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HAMA、HAMD(分值越高,焦虑、抑郁情况越严重)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以Wexner便秘评分(WCS评分,0~30分,分值越高便秘越严重)及肠胃生活质量指数(GIQLI评分,0~144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评价便秘疗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和HAMD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分别为(5.16±9.23)、(5.23±4.3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87±9.33)、(21.15±4.3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和HAMD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和HAMD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肠胃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观察组GIQLI评分治疗前为(72.5±0.7)分,治疗后为(102.7±4.1)分;WCS评分治疗前为(21.7±0.9)分,治疗后为(5.2±1.9)分;对照组GIQLI评分治疗前为(72.1±2.1)分,治疗后为(84.3±1.2)分;WCS评分治疗前为(21.3±1.2)分,治疗后为(15.4±0.5)分。治疗前,两组GIQLI、W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IQLI、WC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GIQLI评分和WC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好发于老年人或作息不规律的年轻人,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主要方法。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伴心理障碍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在临床上比较多见,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及粪便量减少,大便干结、排便费力等[2-5]。目前的主要病因为同肠神经系统及Cajal间质细胞、中枢神经及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障碍,激素水平或不良生活方式,如起居无规律、饮食过于精细等也可以导致肠道刺激不足,发生该病。对于长期使用药物的患者其治疗效果不明显,因此主张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3]。多数患者会因为手术产生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加以心理干预辅助治疗,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4,5]。结肠次全切除术疗效确切,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有着充分的临床基础,有多位学者研究发现[6-8],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中,由于长期处于疾病状态,患者对数会有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伴心理障碍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根据其焦虑抑郁心理评分进行心理干预后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及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但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的样本例数比较少,应该从多中心进行样本抽查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佐证。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结肠传输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数据挖掘技术的心理障碍预测模型研究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基于同轴传输的网络传输设备及应用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支持长距离4K HDR传输 AudioQuest Pearl、 Forest、 Cinnamon HDMI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