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19-10-15张秀芬孙慧何丽萍杨傲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8期
关键词:负性内科依从性

张秀芬 孙慧 何丽萍 杨傲冰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日常运行中的重要科室,其主要负责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诊治[1]。根据临床实践,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年龄通常较大,老年患者的数量较多,其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负性情绪而导致依从性和生存质量下降,并对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2]。因此,在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其有效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以促使其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的提升。本研究对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本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65~89岁,平均年龄(73.62±6.65)岁;其中心力衰竭22例,心肌梗死24例,其他14例。试验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66~88岁,平均年龄(73.47±6.92)岁;其中心力衰竭23例,心肌梗死22例,其他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给予其健康教育,使其对自身病情和治疗方法等有足够的了解,同时给予患者日常生活和用药指导以促使其顺利完成治疗,并执行其他相应基础护理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应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杀菌和通风处理,确保病房内的清洁卫生和空气质量,尽量让患者感觉到舒适,并且要根据患者的喜好对病房布局进行合理调整以消除患者对病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避免其出现严重的负性情绪。②要在治疗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护理人员应联合患者家属不断与患者进行沟通,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应多给予其关怀和鼓励,并使用温和的语言,面带微笑与其进行沟通交流,还可以多给予其肢体抚摸以达到更好的效果。③在患者出现各种疼痛和不适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为其说明原因,告知患者在积极治疗的情况下能使其病情得到有效改善。④护理人员还应告知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陪伴,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患者,应尽量让家属与其共同回忆家庭生活中的快乐,以此促使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⑤护理人员要定期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取得的效果进行说明,为其讲述成功治愈的案例,以此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的信心,情况允许时可让治愈出院的患者与其进行实时沟通交流,以此促使患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生存质量及依从性评分。负性情绪评分采用SAS、SDS完成评价,评分越高代表负性情绪越严重。生存质量评分采用36项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完成,包含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和心理功能等多项内容,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依从性评分由医护人员采用自制量表完成评价,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代表依从性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及依从性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及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及依从性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生存质量评分及依从性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及依从性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及依从性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 讨论

心血管内科疾病中大部分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其中尤以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等较为常见,并且很容易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3]。根据心血管内科临床实践,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负性情绪,导致其治疗依从性下降,疾病的治疗效果因此而不能达到预期,最终让患者的生存质量不断下降[4]。针对老年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对其进行治疗时通常会给予有效的护理配合,以此使患者依从性得到提升。但常规护理方式以简单的护理配合为主,难以有效促使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5]。首先应在患者入院后为其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尽量让患者感觉到舒适,避免其因环境的影响而出现情绪波动;此外要对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联合患者家属给予其关怀和鼓励,并与患者交流其感兴趣的话题等,以此促使患者负性情绪缓解;另外要通过成功治愈案例的讲述让患者意识到自己的疾病可治愈,使其树立治愈信心以促使患者依从性提升[6-8]。

本研究对心理护理干预对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及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及依从性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生存质量评分(89.62±5.33)分及依从性评分(91.25±4.06)分均优于对照组的(78.58±6.12)、(80.26±5.7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在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有效促使患者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改善,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负性内科依从性
内转科型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