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与显微镜下分别行耳屏软骨环-软骨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对比观察
2019-10-15王龙海
王龙海
鼓膜穿孔是耳部常见的一种疾病,多由气压伤、刺伤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所致,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耳鸣、耳闷、耳堵等,患者若未接受规范治疗,可降低患者听力功能,影响其日常生活[1-2]。目前,鼓膜穿孔修补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其中耳屏软骨环-软骨膜是常用的修复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硬度,避免鼓室痉挛粘连的同时可维持耳屏形状[3-4]。耳内镜和显微镜下手术是鼓膜穿孔修补术常用两种术式,但对选用何种术式治疗效果更优尚有一定争议[5]。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鼓膜穿孔采用耳内镜与显微镜下分别行耳屏软骨环-软骨膜修补术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鼓膜穿孔患者98例(98耳),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按掷硬币法分为两组,各49例(49耳)。对照组中女22例,男27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0.65±4.22)岁;左耳26例,右耳23例。试验组中女24例,男25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1.39±5.03)岁;左耳25例,右耳24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均经耳内镜检查确诊为鼓膜穿孔;知情研究内容,签署同意书;经颞骨CT检查鼓室及乳突内无明显病变;无精神系统疾病。
1.2.2 排除标准 外耳道明显狭窄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鼓室内存在脓性分泌物;无凝血功能障碍;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耳屏软骨环- 软骨膜制备:于同侧耳屏游离边缘内侧做一弧形切口,逐层切开皮下组织,于软骨膜表面分离至耳屏软骨边缘,沿游离缘将软骨膜及软骨弧形切开,切取大小合适的软骨(带软骨膜)备用,保留2 mm软骨上缘以维持正常的耳屏结构,根据穿孔面积制备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缝合创面。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耳屏软骨环-软骨膜修补术:患者取仰卧位行全麻后,于耳后做弧形切口,将肌骨膜瓣向前翻起,将皮下组织依次切开,使穿孔的鼓膜显露,于穿孔边缘做新鲜移植床,显微镜下观察鼓室结构并在鼓室内填塞明胶海绵碎块,依据穿孔面积对移植物进行修剪,鼓膜采用内衬法修补,复位外耳道皮肤鼓膜瓣后使用抗菌素海绵固定,外耳道填塞碘仿纱条,关闭切口,加压包扎。试验组采用耳内镜下耳屏软骨环-软骨膜修补术:体位与麻醉方式同对照组,耳内镜置入外耳道,穿孔边缘组织用显微小钩针修剪形成新鲜移植床,观察鼓室后根据穿孔面积对移植物进行修剪,鼓膜采用内衬法修补,软骨板楔形切口内放置锤骨柄,外耳道用抗菌素海绵固定,并用棉球填塞外耳道口。两组术后2周内取出耳道填塞物。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术后再度穿孔发生率;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均行纯音测听试验,记录气骨导差、气导听阈,评估两组听力恢复情况。
1.5 疗效判定 依据临床检查情况评估两组治疗效果。治愈:耳闷、耳堵、耳鸣等临床症状消失,鼓膜愈合,纯音测听试验气导听阈提高≥20 dB;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鼓膜愈合,纯音测听试验气导听阈提高10~19 dB;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鼓膜穿孔未愈合,纯音测听试验气导听阈无改善。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率之和。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再度穿孔发生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总有效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再度穿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听力恢复情况比较 术前两组气骨导差、气导听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气骨导差、气导听阈均较术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再度穿孔发生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s)
组别例数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对照组4915.26±3.1778.69±10.23试验组496.38±2.1847.33±10.28 t值16.15715.136 P值<0.05<0.05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听力恢复情况比较(±s) 单位:dB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听力恢复情况比较(±s) 单位:dB
组别例数气骨导差气导听阈术前术后6个月术前术后6个月对照组4929.02±5.1419.65±3.2648.25±6.2234.69±5.14试验组4928.67±5.2216.28±3.1747.89±6.3830.26±4.85 t值0.3345.1880.2834.388 P值>0.05<0.05>0.05<0.05
3 讨论
鼓膜穿孔是耳鼻喉科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可降低患者听力水平,影响其生活质量。鼓膜修补术是临床治疗鼓膜穿孔的最为有效方式,用于修补鼓膜的材料较多,包括软骨膜、颞肌筋膜、软骨等,其中耳屏软骨- 软骨膜是临床首选修复材料,取材操作简便,且软骨膜上具有丰富的血管,利于鼓膜残边上皮细胞的再生和移行,而软骨组织表面无血管,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硬度,不仅可维持耳屏形状,还可避免鼓室内黏膜挛缩、粘连,提高鼓膜移植物存活率[6-8]。
显微镜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术式,其中显微镜下鼓膜修补术虽可修复鼓膜穿孔组织,但因外耳道狭窄,显微镜下难以充分显露鼓室,手术难度较大,从而影响手术疗效;且显微镜手术需在耳后做辅助切口,才可充分显露鼓膜,从而增加手术创伤性,增加出血量,延长手术时间[9-10]。而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属于一种新型微创术式,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手术主要在耳内镜引导下完成,因耳内镜具有良好的照明系统,可为临床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且加之耳内镜具有局部放大作用,且视角较为广泛,为医师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利于准确掌握鼓膜穿孔情况及鼓室内部病变情况,便于手术精准操作[11-12];且因耳内镜杆较为细长,可全面了解鼓室内部情况,同时可从多个角度显示同一部位解剖结构特点,利于手术操作,大大的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此外,因该术式无需行辅助切口,从而减轻机体创伤性,降低出血量[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低,总有效率高,术后6个月气骨导差、气导听阈低,且再度穿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耳内镜和显微镜下耳屏软骨环- 软骨膜修补术均可有效治疗鼓膜穿孔,而耳内镜手术更具微创,利于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相较于显微镜下手术,采用耳内镜下耳屏软骨环- 软骨膜修补术治疗鼓膜穿孔效果确切,且手术创伤更小,利于术后听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