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行鼓室成形术对鼓膜愈合及听力恢复影响效果
2019-10-15闫强
闫强
鼓膜穿孔属于中耳创伤,疾病因素、气压变化、交通意外及暴力击打等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鼓膜穿孔。以往临床上针对鼓膜穿孔常用治疗方式主要为显微镜下颞肌筋膜鼓膜修补治疗,近年来内镜下治疗技术在临床耳鼻喉科得到大力运用,耳内镜在耳道疾病治疗中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1]。在耳内镜下进行鼓室成形术对鼓膜穿孔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大量实践研究表明耳屏软骨- 软骨膜作为修补材料表现出弹性优良、支撑稳定、固定较好等优势,因而耳内镜下耳屏软骨- 软骨膜复合体行鼓室成形术已经成了鼓膜穿孔患者治疗新技术[2]。本文在此则主要分析该治疗技术对患者鼓膜愈合及听力恢复影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68例(68耳)鼓膜穿孔患者诊疗经过进行分析,68例患者均在耳内镜下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行鼓室成形术治疗。68例患者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42.35±4.74)岁。68例患者均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致鼓膜大穿孔,其中骨疡型患者56例、胆脂瘤型患者12例,患者鼓膜穿孔直径>5 mm,术前气骨导差均>25 dB。68例患者术前完善相关检查,做好术前准备,结合患者情况选择不同术式。
1.2 方法
1.2.1 修补材料制作 患者全麻后取仰卧侧头位,对患者患侧耳周围、外耳道进行消毒后铺巾,将患者同侧耳屏游离缘内皮肤及下组织切开,分离软骨膜与皮下组织,沿游离缘将软骨、软骨膜切开,切口为楔形,分离软骨与内侧软骨膜,尽量分离到软骨边缘位置,然后切下带有软骨膜到耳屏软骨,并根据患者鼓膜穿孔情况对软骨进行修剪,通常软骨应比穿孔鼓膜宽1~2 mm。完成后对切口进行缝合。
1.2.2 手术治疗方法 患者均在耳内镜下进行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行鼓室成形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侧头位,对患侧耳周围、外耳道消毒铺巾,首先对患者外耳道壁皮肤进行浸润麻醉,麻醉药物为2%利多卡因联合少量肾上腺素,然后对鼓膜表面、鼓室进行表面麻醉,麻醉选择1%丁卡因棉片。借助钩刀将患耳鼓膜穿孔周围表皮除去,然后借助耳显微杯状钳环形将穿孔周边上皮组织去除,再借助小刮匙将鼓室面上残留上皮刮去,制造新鲜创面的移植床。将明胶海绵粒放置在鼓室中,并保证其不超出鼓膜平面,再将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放置到鼓膜内侧面,对鼓膜进行修补,放置时应保证软骨膜对着鼓膜内侧,软骨面对着鼓室。然后,确保复合体与鼓膜之间进行重叠,尽可能避免出现孔隙,再用明胶海绵对鼓膜表面积外耳道进行加压,最后放入碘仿纱条,术毕。
手术完成后患者予以常规抗感染治疗,术后2周取出外耳道碘仿纱条,同时对患者实施抗生素滴耳治疗,治疗2周后于耳内镜下进行外耳道清理并检查患者鼓膜愈合效果。术后不同阶段对患者鼓膜愈合情况进行检查,并测量患者听力恢复情况[3]。
1.3 观察指标 针对患者治疗后1个月、3~6个月及1年鼓膜愈合情况进行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测量患者0.5 kHz、1 kHz、2 kHz、4 kHz平均气骨导差值,超过80 dB表示患者存在极重度听力损伤,61~80 dB表示患者存在重度听力损伤,41~60 dB表示患者存在中度听力损伤,26~40 dB表示患者存在轻度听力损伤,25 dB以下则表示患者听力正常。记录患者治疗后耳鸣、眩晕、感染、鼓膜再次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术后不同阶段鼓膜愈合情况分析(表1)术后1个月68例患者鼓膜愈合例数为64例,鼓膜愈合率为94.12%,其余4例患者中有2例治疗前为鼓膜大穿孔情况,术后治疗移植物与鼓膜上缘之间有缝隙,另外2例患者术后出现继发感染,导致发生骨膜再次感染;术后3~6个月期间有1例患者因上呼吸道感染导致鼓膜出现再次穿孔,鼓膜愈合率为92.65%;术后1年1例患者出现继发感染引起鼓膜再次穿孔,鼓膜愈合率为91.18%。
表1 患者术后不同阶段鼓膜愈合情况分析
2.2 患者术后不同阶段不同频率下气骨导差对比(表2) 68例患者治疗后听力有显著改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患者不同频率下气骨导差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6个月气骨导差优于治疗后1个月,可见手术治疗对患者听力恢复效果良好,且患者听力改善效果随着时间推移越加明显。
表2 患者术后不同阶段不同频率下气骨导差对比(±s) 单位:kHz
表2 患者术后不同阶段不同频率下气骨导差对比(±s) 单位:kHz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P<0.05。
阶段0.5124治疗前29.56±4.5832.72±6.8433.28±7.1234.63±7.68治疗后1个月15.34±3.21*16.82±3.75*16.94±3.94*17.43±4.41*治疗后6个月11.08±2.63*#13.83±2.86*#12.24±3.87*#12.52±4.02*#
2.3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68例患者耳内镜下耳屏软骨- 软骨膜复合体行鼓室成形术治疗后,耳屏外观恢复正常,未出现变形、倒状、增生、痉挛等情况,术后回访结果显示有1例患者出现眩晕、3例患者出现耳鸣、5例患者出现鼓膜再次穿孔,并发症发生率为13.24%。
3 讨论
3.1 鼓膜穿孔临床概述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等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鼓膜穿孔情况,从而损伤患者听力,并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一定负面影响[4]。现阶段针对鼓膜穿孔多采取鼓室成形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通常要辅助进行鼓膜修补治疗,目的是为了将原发病灶完全清除,有助于患者鼓室成形术后鼓膜愈合及听力恢复[5]。在针对患者进行鼓室成形术治疗中修补材料类别较多,材料不同其治疗效果也有明显差异[6]。现阶段临床中使用最多的修补材料便是耳屏软骨- 软骨膜,其具有弹性优良、支撑稳定、固定较好等优点,因而已经被广泛作为鼓室成形术治疗中修补材料。
3.2 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修补材料优势 耳屏软骨- 软骨膜复合体用于鼓膜修补中具有显著优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取材便捷,在同一手术野下能够一次性进行,并且取材不易引起出血[7];二是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体表面软骨膜表面有较为丰富的血管,在移植成功后新生血管建立较为容易,再生效果较高,因而所取得的修补效果也十分显著;三是复合体内侧面软骨表面没有血管组织,在修补后不会与鼓室内黏膜之间出现粘连情况,治疗后不会导致患者出现粘连性中耳炎[8];四是复合体放置容易,其与颞肌筋膜、乳突骨膜等材料有明显区别,在遇液体后不容易发生挛缩,位置固定较为稳定,通常不会发生塌陷情况[9];五是复合体中软骨硬度及弹性不会对患者治疗后听力恢复情况产生影响,同时其在鼓膜大穿孔及其他复杂术腔治疗中也十分适用;六是手术治疗耗时较少,通常手术时间不会超过1 h,并且耳屏切口不用进行特殊处理,一般用碘伏棉球按压在外耳道切口便可[10]。
3.3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优势 耳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具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耳内镜下能够为术者提供良好照明条件,图像分辨率较高,且具有放大作用,手术视野较为广阔,术者可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有效清除病变部位,确保手术治疗效果[11-12];二是在手术中能够灵活调节内镜,有助于术者准确了解患者鼓室情况,不容易对患者鼓索神经砧骨关节造成损伤,同时操作便捷,手术时间得以显著缩短;三是耳内镜下手术治疗创面较小,整个诊疗过程时间较短;四是在治疗过程中耳内镜能够与摄像系统相连,有助于材料累积,方便进行示教。
3.4 小结 本文研究中,通过对68例患者实施耳内镜下耳屏软骨- 软骨膜复合体行鼓室成形术,最终结果显示患者术后1 个月鼓膜愈合率为94.12%,术后3~6个月鼓膜愈合率为92.65%,术后1年鼓膜愈合率为91.18%。68例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患者不同频率下气骨导差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6个月气骨导差优于治疗后1个月。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24%。由此可见,对鼓膜穿孔患者在耳内镜下耳屏软骨- 软骨膜复合体为材料进行鼓室成形术治疗,患者治疗后鼓膜愈合及听力恢复效果良好,且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具有较高安全性及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