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性研究

2019-10-14边腾飞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3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思政教育高校

边腾飞

摘 要:思政教育在高校的发展已进入了全面深化推进的阶段,其中心理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能够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在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心理教育; 高校;思政教育

一、心理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深化和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涵

(1)心理教育能积极关注和解决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处理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时,思政教育常认为问题出在学生的认识与思想上,教育习惯性的侧重于理论灌输、行为纠正等,忽略学生成长问题的因素。而心理教育则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利用相关原则和技术,例如:共情、积极关注等,与学生共同进退,学生自然更易接受。

(2)心理教育能有效激发高校大学生的潜能

心理教育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问题进行教育辅导,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情绪管理、挫折应对、适应发展等成长问题,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心理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教会学生怎样去适应社会,合理制定计划,使其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发展和成长。

(3)心理教育能有效提升高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人适应社会的重要素质。以往的思政教育只强调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人际交往并非只是道德层面上的对与错,是与否,更多的停留在了学习交际技巧水平层面。然而心理教育则通过了解学生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自我认识与自我接纳,提升学生自信心,进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补充和完善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在以往高校思政教育中,主要是通过疏导教育法、比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等方法,在贯穿国家意志并满足社会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宣传和灌输。心理教育的出现,为思政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思政教育中引入心理教育的方法与原则,将“共情、倾听、尊重”等技术方法,以及心理咨询的“接纳、教育、支持”等基本原则,运用到学生思政教育实践中,极大完善了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三)拓宽了思政教育的渠道

(1)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

高校部分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在解决此类问题时,思政教育往往对突发事件的预见性不足。通过心理教育,则可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从学生的角度关心、理解他们,共同寻找问题的原因,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预见性。

(2)巩固了思政教育的科学性

心理教育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以及贴近实际的内容,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与道德水平,进而积极推动思政教育的科学化进程。

(3)提升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以往高校思政教育中,主要是思想意识的灌输,使得思政教育过于形式化。而心理教育的应用,通过学生社团开展多形式和多渠道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解决了以往思政教育工作中无法解决的诸多间题,使得学生的德育管理有了较深的拓展,进一步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二、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策略研究

(一)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运行要实现统一

从本质上说,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是相同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为国家培育高素质人才,本文所说的两者教学目标的确立要统一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高校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应该实行统一的教学管理,教师岗位考核、教学目标确立、教學课时编排都应该协同管理,从而确保两者的融合不仅仅是浮于表面,鉴于当前教育学院与思政学院在高校是分开设立的,因此建立联合管理机制是可行之策;第二,为顺利达到目标,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为一体的思想交流室,以解决学生遇到的思想困惑与心理障碍,尤其要重视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咨询与思想开导。

(二)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相互渗透

如前所述,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虽然专业领域不同,但是存在诸多共同点,其原因在于教育主体一致,因此在两者的教育内容上要注意相互渗透。一方面,在思政教育上要重视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如学生不仅会遇到政治信仰上的迷茫与矛盾,而且还会在道德、品行、法制观念、生理健康方面存在疑惑,这些矛盾与心理障碍交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遵循心理学的学科规律,要充分从学生的认知、情绪、人格、行为、社会关系来处理教学中遇到的一些矛盾,同时在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如要先易后难、尽量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多采取一些实际的案例来引发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等;另一方面,在心理教育的课程内容设计上,要重视对人生理想、信念信条等价值观与世界观内容的讲解与引导,要立足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来推动其心理健康目标的实现;总而言之就是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手段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再融合思想引导,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三)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教师的培训及考核机制要明确

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共生发展,关键还要依靠广大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他们是实践人,因此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教师素质的提升机制必须要明确。第一,要提升教师素质,适当的提高教师入职门槛,力争寻找心理学与教育学相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为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奠定基础;第二,要建立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老师之间的沟通机制,相互培训、交流、学习机制要完善、科学、可行,使得教师真正能适应这两种教育的初步融合,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第三,要加强对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强化其两个教育领域的实践能力,因为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角色,必须充分重视这一群体在两种教育领域的知识把握,并定期对其考核。

参考文献:

[1]李玉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研究[J].青年与社会(上),2014(5).

[2]张思亮.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优化高校思政工作的途径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4(22).

[3]谷子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途径研究[J].现代交际,2014(10).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思政教育高校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