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

2019-10-14任立玮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3期
关键词:小学核心素养语文

任立玮

摘 要:在课程标准、教学理论和教学目标的改革之下,小学语文教学开始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也开始将精力集中于探索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方法上。这是一次深入且彻底的教学创新活动,将为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本文将提出几点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方法,仅作为建议,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引言: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层面,它改变了语文教学单纯传授理论知识的局面,致力于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在追求这一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课堂教学方法无疑是需要进行全面改革的,那么应如何改革,怎样实践,提高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效果,成为了又一个问题。以下是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几点经验。

一、活用拓展点,丰富语言知识积累

语文这门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带有语言性质,无论是生字词学习,还是阅读学习,都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過程。而“语言知识的构建与运用”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项。当前环境下,语文课程具备综合性特质,教师应将多个方面的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如:阅读实践、字词理解等,在不断完善教案的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他们的语言知识积累[1]。目前许多教师仍然没有置换自己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代替他们完成了许多人物。而构建语言知识是一个自主化的过程,教师是无法取代学生自身的,因此必须尽快转变教学的方法与模式,让学生能够真正将解除的知识变为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充分的吸收。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主要开展字词教学活动,包括:汉语拼音、笔画等,使低年级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构建语言框架系统。语文教师不应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应引导学生去理解知识的概念。如在课文《葡萄沟》中,其教学目标是:灵活运用生词组词;理解课文中的成语意义;模仿文章句式造句。在正式授课前,语文教师应提前布置课文预习任务,使学生将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标注,以便在“课堂提问”环节中询问教师。上课期间语文教师应重视互动环节,提出与《葡萄沟》有关的问题,不断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对问题的思考,如:葡萄沟产地在哪儿?那个地方还会生产其它水果吗?在“新词教授”期间,教师应让学生勾画不理解的词语,并以小组的形式为单位讨论问题,随后统一解答学生们的疑惑,在与同学们沟通交流的环节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该模式不仅能增强思维逻辑性,而且对学生学习其他科目也有促进作用,使学生在今后的课程学习中能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在结束了本课教学后,教师可以布置一篇仿写的任务,要求将《葡萄沟》文章中的词语、句式进行运用,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强化技能。

二、加强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终身学习

学习方法的积累是需要终身进行的,小学阶段就应该开始了。教师要从“教知识”的局限思维中跳脱出来,转变为“教方法”,学生能够渐渐脱离教师,展开自主学习,或产生一些自主性的想法,既是他们语文核心素养增强的重要体现。传统的“文本阅读”教学环节过于重视背诵目标,忽视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环境下,语文教师应教授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值得注意的是,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基于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这一视角,教师担任“传道受业解惑”的角色,通过不断启迪学生思维,使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理解分析,从而逐渐形成个人的观点[2]。

如:在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为了使学生具备字词搭配的能力,应让学生背诵个人喜爱的段落。另外,为了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大兴安岭的美丽,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提前准备与大兴安岭有关的图片视频,运用课堂PPT的形式进行展示,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构建一个内容丰富的课程。教师通过文章中的几个词语开展组词造句活动,使学生能理解用词准确的重要性,在今后运用文字的过程中,更注重语句之间的逻辑性[3]。阅读文本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特点。

三、深度挖掘情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发展性、人文性以及时代性等特点。要想切实地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必须要与时俱进地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调整,并且深刻把握学生自身的发展与成长的规律。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特性,打造富有生趣,同时又具有一定节奏感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到情感的互动、交流以及自主的意识。只有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对于课堂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利用,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在对于内容情感挖掘的过程中,我们要发展更多的语文知识的人文性特点,让教师的教学热情得到更好的融入,并且也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内容中所洋溢的情感内涵[4]。例如,在对《泊船瓜洲》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课文内容本身蕴含着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要让这种情感的意境得到更好的体现,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对于故乡的向往和思念,通过对这种情感的体验来促进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也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只有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并且对于作品进行更深刻的理解,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才能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四、结语

上文主要从知识、方法和情感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但基于不同的情况下,还需要对以上策略进行改动和完善。当然,方法是无限的,更应该是灵活的,每一名教师都应该对语文核心素养教育有不同的解读和看法,依据学生们的实际学情,制定出与众不同的教学策略。在未来,一线教师共同出力,一定能够使语文教育取得更大的辉煌!

参考文献:

[1]王小萍.聚焦核心素养下的语文阅读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0):168.

[2]谢招娣.聚焦课堂,关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J].教师,2017,(13):50.

[3]胡喋.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注重创新思维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 01.

[4]李广,程丽丽,计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调查研究: 问题分析与改进建议[J].东北师大学报,2016,(02):03.

猜你喜欢

小学核心素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