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产管理审计难点及应对措施
2019-10-14金泱
金泱
摘 要:银行是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随着现代社会金融业的发展,银行的规模在越来越大的同时功能也越来越多,现代商业银行不仅担负着资金储蓄的业务,还开展了对国内企业的信贷业务。而业务的扩大和增多使得银行的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必须对银行资产进行审计。而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在进行资产审计工作时,往往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本文对银行资产管理审计中的难点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银行;资产审计;难点;对策
银行是现代金融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所形成的产物,银行作为资金的集中管理源,其出现和运转使得现代金融业的大规模发展成为了可能。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国内银行纷纷进入金融信贷业务中,但大规模的信贷使得银行的资金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银行借贷的资金无法及时收回,可能会影响到银行的正常运转。而强化对银行资产管理的审计工作,可以明确银行信贷的资金流向,加速资金回笼,保证银行的稳定运行。
1银行资产管理审计中的难点
1.1审计风险较大
银行是进行资产管理的金融机构,其业务涉及到放款、投资、租赁、票据、外汇等,资产的流动性非常大,因此在对银行的资产进行审计时,应当注意由资产流动性所带来的风险。银行的资产风险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当银行的资产流动性非常大时,应当注意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如果资产与负债之间的比例不协调,则银行的运行可能存在风险;二是银行的资产回收问题,银行业务中的放款、投资、信贷等都是将银行内部资产向外借出的形式可,因此必须及时回收,但在实际过程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银行的资产无法及时回收,當银行的在外资产过多时,可能会影响到银行的正常运行,这也是在审计银行资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2审计内容复杂
随着现代金融业的迅速发展,作为主要金融机构的银行所承担的业务也开始增加,以便迎合金融市场的需求,而大量的银行业务使得对银行资产的审计工作变得日渐复杂。在进行审计时,需要对银行所有业务中涉及到资产流动的环节进行审计,因此当银行的业务范围变大时,审计工作自然会变得更加困难。银行业务的扩张带来的不仅是审计工作范围的变大,不同种类的业务的资产流动方式不同,其审计方式也存在不同之处,因此审计人员的知识储备往往难以适应银行业务的发展速度,造成审计时出现困难。此外,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的资产审计方式采用的是轮换审计的方式,审计人员仅能够掌握一段时间内银行的资产变化情况,难以对某些周期较长的业务的资产进行审计。
1.3审计方法难以适应需求
银行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其资产规模非常庞大,因此传统的审计方式难以处理银行的大量数据,审计的效率非常低。而部分银行在审计管理工作中虽然应用了信息化技术,但与审计相关的系统和软件仍未配备妥当,审计时数据处理的速度较慢,影响了审计工作。此外,由于银行业务和资产结构的特点,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难以对所有的资产流动进行把控,因此只能选择部分环节的数据进行抽样审计,这使得对银行资产和业务的审计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影响了银行后期的资产管理和方向决策。
1.4信息不对称问题
银行的资产运转中存在大量涉及到银行内部秘密的内容,但这些信息往往是对银行资产进行审计时的重要依据。而实际的审计过程中,银行会出于保密的需求拒绝向审计人员提供较为内部的信息,这使得审计人员无法全面的把握银行资产流动的状况,对审计的效果造成了影响。此外,部分商业银行还会处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求向审计人员提供有偏差甚至是虚假的信息,使得审计的结果与银行的真实状况不符,影响了审计结果的真实性。
1.5取证困难
银行在进行放贷业务时,经常出现资金无法及时收回的问题,而当审计人员对银行放贷资金进行审计时,便需要对借贷单位或个人进行取证,以明确资金的流向。但借贷单位和个人往往会出于利益考虑拒绝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而审计人员缺乏获取证据的强制力,使得无法对这部分资金进行有效的审计,对银行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影响。
2银行资产管理的有效对策
2.1强化流动资产审计
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中,类似借贷、投资、收账等涉及到资产流动的业务占比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对资金需求较为旺盛的金融市场中,银行的资产总是处于频繁的流动状态,因此在对银行资产进行审计时,应当重点对流动资产进行审计。
在对银行的流动资产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应当注意的有:
银行开户:银行的开户状态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是否存在多头开户的行为,放贷的过程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短期贷款:短期贷款是银行目前较为热门的一项业务,因此部分商业银行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违规进行贷款。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在审查短期贷款时,应当注意银行短期贷款的分布状态,银行放款的数额和自身贷款的存量是否一致,银行贷款是是否存在“利滚利”的问题,银行贷款的利率是否过高,是否超出国家规定等。
同业拆借:重点审查拆借主体,审查拆借过程中是否有非金融机构的参与,准备金是否准备充分,拆借主体能否按期归还贷款等;同时,对拆借期限和拆出资金的回收状态进行审查,检查其是否存在占用联合资金或银行贷款进行拆借的行为。
应收账款:重点对应收利息、手续费、坏账、死账等进行检查。
2.2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结合
银行资产管理审计的目的在于确保银行的资产能够合理的运作,使银行正常稳定的运行,因此在进行银行资产的审计时应当尽可能的对银行所有的资产进行审计,其实现方式就是银行资产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结合。
在内部审计方面,重点对银行各项金融业务所涉及到的资产流动状态进行审查,对于具备上属和下属机构的银行,可以建立以总行为基准的自上而下的审计管理体系,方便对下属的银行进行资产审计;审计人员可与银监会人员展开合作,通过银监会对银行的审查和管理活动辅助审计工作的进行。银监会对银行有监督当地权力,因此审计人员与银监会合作往往可以获取银行业务中的部分关键数据,特别是银行出于自身商业利益所不愿意透露的数据,与银监会合作可以保证审计人员掌握的数据更加全面,使得审计的结果更加真实、准确,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审计结果偏差问题;此外,在审计工作之外,审计人员应当重视对审计的银行业务的监督,当发现银行拓展了新的业务时,及时对其进行审查,防止银行经营中出现违规行为。
2.3重视审计人员知识技能
银行的资产审计方式与一般的企业不同,这可能是很多审计人员的知识盲区,特别是在当前银行业务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大量業务所带来的不同形式的资产流动使得审计人员难以应对不同种类的审计工作。因此与银行对接的审计机构应当重视对审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训,重点学习与金融、信贷、银行等相关方向的审计方式,强化审计人员在审计银行资产时的技能水平,从而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作为审计人员,在工作之余应当主动学习不同行业的业务的审计知识,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以便更好的面对复杂的工作。
2.4更新审计方法
当前信息化的技术使得信息传输和处理的效率大幅提升,对于审计行业这种涉及大量数据的行业来说,应当及时应用信息化技术,使审计方法能够处理来自银行的大量数据,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在对银行资产进行审计时,应当以计算机辅助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传输过程,提升数据处理环节的效率,确保能够对银行所有的资产数据进行审查,提升审计结果的全面性。同时,银行应当注重建立统一化的审计管理系统,将银行内部的数据统一进行管理,并进行分类储存,方便审计人员对数据进行提取和处理,提升审计工作的速度。在建立审计管理系统时,应当注意网络信息安全,防止数据丢失或泄露。
2.5与银行联合取证
在进行放贷资金的审计时,由于审计人员自身不具备强制取证的能力,因此可以与放贷的银行合作,借由银行的权力进行取证,以确保对未能及时回笼的资金进行审计。在与银行展开合作时,应当首先通过审核银行内部资产的方式确定银行放贷的状态,参与放贷的资金数目和资金的初步流向等,接下来与银行取得联系,请求银行方面对借贷方进行取证,并结合银行得到的证据进行资金流向的审计。通过与银行联合取证的方式可以强化对未回笼资金的审计力度,对于我国当前金融环境尚未完善使得银行的借贷资金大量未能及时回笼的状态来说是一种不错的方案。
3结论
本文对银行资产管理审计中的难点和应对措施进行了研究,在对银行的资产流动进行审计时,工作的难点主要有审计风险较大、审计内容复杂、审计方法落后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而本文则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强化流动资产审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结合、培训审计人员知识技能和更新审计方法等,期待能够为国内审计部门的银行资产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泽艺, 李常青, 林畅杰. 审计师关注银行隐性不良贷款吗?[J]. 南方金融, 2019, 1(9): 29-39.
[2] 蒋志华. 以风险为导向的商业银行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审计研究[J]. 中国内部审计, 2015 (2): 23-27.
[3] 李硕, 李国良. 商业银行固定资产绩效审计思路探讨[J]. 价值工程, 2017, 36(9):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