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9-10-14范玲玲
范玲玲
摘 要:语文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一门必学的科目,更是学生未来与人交流需要使用的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沟通桥梁。小学阶段对于人的成长十分重要,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在这一阶段初步成型。想要提升学生对于语文的了解与应用能力,就必须重视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接触优秀的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让他们感受语文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策略
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学校与教师过分注重学生书面呈现的成绩,而忽略了对于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往往采用布置作业等方式迫使学生进行课下的学习,未能注重学生阅读量的扩大,没有注重他们朗读课文时的有效性,也没有给他们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甚至没有培养他们多读书、增长见识的意识。新课标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实行,如今的教育以挖掘学生潜能、提升学生素养为目标,因此需要重视阅读的作用,并采取措施,培养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阅读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语言文字表达的理解能力,因此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爱好,推动他们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此外,由于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能够间接地帮助他们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长期的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够帮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提高小学生的表达能力
为了能够对阅读能提升小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更好地阐释,在这里将表达能力分为文字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是文字表达能力,长期广泛的阅读,能够增长见识,积累词汇句子,为小学生的表达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小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悟文章的表达技巧,潜移默化之下,很容易将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到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积淀,进而提升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其次是语言表达能力,当小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很容易形成自己的思想,在小学生对自己思想进行分享的过程中,也会逐步锻炼到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也提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三)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依旧沿用传统枯燥、乏味的阅读教学模式,这导致学生对阅读提不起兴趣来,许多小学生只是机械地跟随着教师的脚步“填充”阅读知识,其阅读能力低下,没有能力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展现自我的个性思维,长此以往,显然会桎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若想在一定的教学时期内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迫在眉睫。要知道,阅读中只是单纯地依靠“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是无法有效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冲破传统阅读教学的桎梏,接受新思想、新理念,创新新型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极高的热情进行阅读学习,并在阅读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开展阅读学习,发展其创新思维能力,这决定着小学生今后成长的高度,需要教师予以重视和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在当前的教育当中,阅读的地位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从学校方面来看,学校对图书资源的整合不重视,适合学生阅读的资料少之又少,工具书也局限在几大学科上面,对书籍的保护也不够,导致书籍缺页损坏,甚至一些学校的图书室变成了学校的装饰部分,失去了实用价值。这就使学生在学习时无法及时的查找有效的资料,导致学生学习进度的延误,也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学生在阅读书籍类目上也出现了偏差,由于小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自主读书时选择的都是一些毫无营养的垃圾漫画,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价值观的偏差,成为学生成长的绊脚石。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巧妙借“疑”,寻踪觅迹
古人云“学起于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进行思考的动力源泉,更是小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根据学生的阅读学习实际情况,来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阅读问题,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阅读兴趣到文本中“寻踪觅迹”,找出相应问题的答案,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学会自主阅读学习,带着问题,找其中的关键词,以达到“剔骨”之效,从而“吃透”阅读文本,把握住阅读文本的中心思想,寻找到文章的主线,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阅读训练的目的。
(二)增强词句训练,巩固阅读基础
字、词、句是构成小学语文课文的重要元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降低他们的阅读难度,就必须加强词句训练,让小学生能够掌握词句的真实含义,进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接收到文章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绪表达。
(三)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宽松的阅读氛围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降低学生对阅读的排斥度,从而和老师形成互动,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有特色的互动,比如在进行人教版教材《圆明园的毁灭》的课文教授时,教师可以提前播放和圆明园有关的多媒体内容,让学生对圆明园有直接的观感,在为后续的课文教授做铺垫的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培养学生阅读意识,积极拓展阅读范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应该只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还应该做好课外内容的阅读培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的,以塑造學生良好的品格为前提,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积极有益并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并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向学生推荐一些符合他们兴趣爱好或者个人特点的书籍。有针对性地推荐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或者文章,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名言警句或者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等进行摘抄,一方面能够积累更多的文学素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助于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四、结束语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树立良好的品格;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营造轻松阅读氛围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树立自主阅读的意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刘焱.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2):147.
[2] 王雪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师,2018(S2):36.
[3] 马丽.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汉字文化,2018(S1):99-100.
[4] 杨建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新教师,2018(11):62-63.
[5] 李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