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表演项目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分析
2019-10-14王忠禹
王忠禹
摘 要:作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表演项目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效益近年来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与工具性诉求人才培养相比,它更加注重对人才德性培养的重视度。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体育表演项目专业学生综合素养培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处理对策。
关键词:体育表演项目专业;综合素质;培养现状;优化策略
一、现阶段体育表演项目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自身综合素养水平较低
与其它专业相比,体育表演项目专业的学生大多来源于春季高考、单独招生,学生文化水平虽然参差不齐,但整体表现大多都已经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因此在各项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教学工作很难落实到位,由此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体育表演项目专业在开展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不爱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以及主观能动性难以被调动等现象较为普遍,教育工作者在感受教学压力的同时,学生综合素养水平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学生缺乏对自我的人生合理化规划
对于高等院校学生而言,人生规划的缺失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即对于他们来说,“为什么学习”的认知还是不明确,由此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也大多只是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甚至部分学生去上课只是为了出勤率,在这种没有人生规划和设定人生坐标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各项教育教学作业的开展始终难以落实到位。除此之外长远规划的缺失还导致学生一旦面临挫折或失败,都会对自我认同感产生一定不良影响。
二、新形势下体育表演项目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问题的处理对策
就目前来看,随着素质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完善和深化,教育部门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为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端素质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确保体育表演项目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落实到位是极为必要的。经大量教研数据分析可知,素质拓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从根本上提升在校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学习自信心,与此同时在激发学生自身潜能、完善学生内在人格、增强学生集体荣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性作用,故此在后期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做好如下工作:
(一)提高人员选拔标准,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在当前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师资力量”是保障体育表演项目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换言之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效率,打造一支一流的专业教学团队,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确保课堂实践教育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和根本前提。就目前来看,由于高校建设规模和数量的持续增加,部分院校为满足人员配置需求,不断地降低人员选拔标准,而这也是导致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始终未能达到预期培养目标的重要原因,为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教育机构需从根本上提高人员选拔标准,确保聘用的工作人员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综合素养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此外在人员选拔工作结束后,需加强对教育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此加深教育工作者对体育表演项目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解与认识。
(二)将职业素养与专业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在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过程中,学生职业素养水平的高低一直以来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为培养出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端素质综合型人才,将职业素养与学生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教学战略改革。从某方面而言,专业技能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实现职业角色转换的最重要的抓手,确保学生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落实到位是教师专业培养技术技能的主线与核心任务,具体而言要想实现上述教育教学目标,一方面需确保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优秀的专业教学技能以及准确的专业认知高度;另一方面在培养体育表演项目专业学生职业技能与专业技术品质的同时,教育工作者也需从根本上提高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重视度,故此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打破以往局限于满足学生本身技能条件的考核方法,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教学模式展开教学。
(三)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成长平台,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就目前来看,校园文化的丰富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校园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院校其它体育专业课程相比,体育表演项目专业受产业文化影响较为深远,因此为从根本上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帮助学生设立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教育机构需与产业相结合,开设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刺激学生心灵世界的多样化发展,最终为其良好品格的塑造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成长平台,为学生学习和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也是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全体教职员工的核心发展方向。
三、结语
简而言之,由于受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体育表演项目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成效与预期培养目标之间始终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全面提升体育表演项目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人员选拔标准、将职业素养与专业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以及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成长平台,是教育工作者肩负起历史发展重托的重要战略性手段。
参考文献
[1] 翁丽菊.课外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7(15):133-135.
[2] 杨宁雪.基于PCA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7,12(12):222-223.
[3] 钱津,刘胜峰.试论竞技体育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12):111-113.
[4] 张建平.试论体育的社会适应功能[J].哈尔滨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09(15):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