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探析

2019-10-14金卓邢二涛

知与行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

金卓 邢二涛

[摘要]生命观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指引作用,大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生命观,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命安全,而且也和他们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生命观教育往往被轻视。加之受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与影响,部分学生未能正确感悟生命的意义,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强,出现了轻生、伤害同学、陷入网贷危机而自杀等生命观偏离正常轨道的现象。大学生生命观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诸方面的影响,基于此,应实施的策略与举措为: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寻找社会发展和人们幸福的平衡点,尤其要重视生命观教育方面的实践活动开展;从多维度、多视域构建生命观教育框架,优化高校课堂体系,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父母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经受挫折而直面现实;激发学生敬畏生命、感恩社会的意识,在助力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上,推进和谐社会之构建。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生命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2;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9)05-0089-06

生命观教育是指关注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发展的教育,主要是通过社会的关爱、学校的教育和父母的引导,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真谛的主动性,旨在培养学生以乐观的心态去敬畏生命、珍爱生命,能够将自己对人生的追求同步于社会的发展之中,在自身健康成长的同时,推动社会的进步。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开始就以“现实的人”为理论和实践的出发点,系统地阐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地预测了社会发展的前景。部分大学生的生命观存在一定的问题是一种客观现象,在新时代重视生命观教育成为解决大学生现实问题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一、加强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的伟大征程,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按照既定的规划稳步向前发展,愈加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大学生群体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关心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党的领导下,在时代的感召下,大部分大学生能够自觉养成正确的生命观。他们能够准确感悟到生命的意义,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位置。他们不仅增强了对自身的认同感,在生活中能够直面挫折,发挥自身潜力克服各种困难,真正做到了热爱生命,而且也能够较好地融入集体生活,懂得了换位思考,做到了宽以待人。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重视生命观教育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方面的作用,也加强了关于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研究。在课程设置上,大学各个专业的新生都要学习思想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从源头上引导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发挥了该课程在丰富学生精神境界、提升道德品质方面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他们最能知晓学生的日常生活,更容易与学生建立密切的联系,准确地扮演了亦师亦友的角色,在给学生提供帮助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不仅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而且也照顾到了这类学生的情感。同时,学术界也涌现了一大批研究生命观教育的学者,他们从关注大学生性格特点的角度出发,因势利导,结合多门学科知识,致力于把生命观教育放在新时代背景下来考察,旨在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步入了新时代,关注大学生群体的精神状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有着更加重要的时代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把大学生的健康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不仅是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而且也能推动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更好实施。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继续做好青年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增强对学生人文关怀的力度、引导青年学生在新时代建功立业至关重要。一方面,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可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完整。在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中,老师通過课堂上的教学,强调发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中的作用,侧重点放在了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方面,对生命观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学生没能深刻地理解生命观的内涵,在开展学生工作时人文关怀的力度也有待提高。作为教育工作者,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把生命观教育一笔带过,要注重有的放矢,做到既保证学生的身体安全,又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才能从多个方面关爱学生的成长,激发他们探索生命真谛的主动性。另一方面,重视生命观教育有助于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大学生正处在这样一个气质和性格尚未定型的阶段,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是还没有太多的生活经验,当面临毕业、择业等方面的压力,容易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困扰。部分大学生耐挫能力不强,遇到压力无法寻找到合适的减压途径,如果不注意调节很可能会出现极端现象。只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接触过生命观教育,才能在困难来临时不至于手忙脚乱,使之内化为一种克服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难关。

二、新时代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在新时代,我们要充分肯定青年大学生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创造力和活力,但是由于青年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社会,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往往按照自己所预设的理想目标来认识世界,很容易产生以偏概全、得出不准确的答案。我们应该从关注大学生的生存境遇出发,尊重大学生群体在该年龄段应有的性格特点,主动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尽力去解答部分大学生生命观中出现的问题,不能仅仅从理论上去指导大学生,而是要注重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为当代大学生实现人生梦想提供方向指引。

(一)新时代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生命观出现偏差有着多方面综合的因素。要首先明白大学生存在哪些生命观问题,才能为下一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提供依据。以下主要从对生命的感悟、对挫折的承受、对价值的追求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了部分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

1.对生命的感悟方面。随着大学生步入高校学习,生活场所和学习环境的变更,加上父母对孩子监管力度的减弱,大学生们相对于高中阶段有了更多的自主时间。加之,我国大学注重素质教育,在保证大学生具有正确思想观念的基础上,侧重于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大学的课程设置较为轻松,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交友和个性发展等社交活动。在这个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部分大学生容易放飞自我,没有找到准确的人生定位,没有思考过今后自己到底想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首先,部分学生认为大学是一个表现自己、张扬个性的场所。这类学生大多怀有“时不我待”要“及时行乐”的想法,乐于采用“标新立异”的行为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把自己的课余时间花费在了宿舍、网吧中,把父母对自己的希望放在了一边,这是一种浪费时间、虚度年华的表现,没有展现出当代大学生蓬勃的生机和风采。其次,社会飞速发展、生活节奏过快、各种思想都影响并反映到了大学生这个群体中来。对生活的感悟无不受到社会存在的影响,科技的发展,人们在生活中不仅节省了时间和精力,看待事物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反映到大学生群体中来,表现为部分学生心浮气躁,缺乏沉淀自己的耐心,过于张扬个性和注重自尊,略微和同学出现矛盾,不懂得用谦和退让的方式来化解冲突,而是容易模仿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行为,“简单粗暴、直截了当”成为这类学生解决同学之间矛盾的主要方式。数年前云南大学马加爵投毒案、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等类似案件都是缺乏生命观意识的表现,至今还在提醒着我们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最后,大学生从繁重的高中生活中一下子过渡到相对轻松的大学,对各种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适应的情感体验让一些学生茫然失措,部分大学生不懂得利用课余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来丰富自身的阅历,而是在观望和迷茫中虚度了光阴,短时间内难以找到奋斗的方向和生命的意义,同时又不善于和人沟通,难免出现心理问题。

2.对挫折的承受方面。首先,部分大学生不能对自身做出客观的评价。应该明白,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我们每个人也都是通过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改正固化的觀念、克服自身的不足来使自己获得新的发展。我们应该正视这个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大学生群体大多参加过类似于支教、实习等形式的社会实践,还未和社会全面接轨,片面的把社会环境当作校园环境,没有很好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差别。一旦事与愿违、与预设的目标不符,就会把这种短暂的失败放大化,用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掩盖了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武断地全盘否定自己,自怨自艾,走入心理的死胡同,如果未能及时消除,则可能会出现伤害生命的行为。其次,大学生容易受到感情问题的影响。大学生已经成年,他们渴望在生活中找到一个互相理解对方的人,已经由高中时期对异性偷偷爱慕转化为公开的追求阶段。但是恋爱关系的确立首先得需要双方互相满意,并不是靠一厢情愿就能够成功的事情。当大学生恋爱受挫,一般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学习的效率,产生的严重后果因性别差异而表现不同,男生恋爱失败往往抽烟、喝酒、脾气冲动暴躁;女大学生感情受挫更容易出现轻生和自我伤害的现象。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追求异性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是恋爱不应该成为大学生活的全部,求学阶段还是应该处理好学习和恋爱的关系。最后,大学生需要修满学分才能获得学位证和毕业证,部分受自身原因的影响未能顺利毕业的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大学学习需要较强的自主性,课堂上老师提供了一种思路,需要学生在课下自己寻找答案,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但是部分自律能力不强的学生未能在平时严格要求自己,出现了旷课、早退的现象。严重的挂科现象又阻碍了这类学生顺利毕业,在与其他同学成绩优异和顺利毕业的情况相对比之下,巨大的压力可能会压垮这些学生的心理防线,如果未能及时得到合理的排解,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3.对价值的追求方面。人的价值观决定着人们对价值的追求。社会成员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会影响社会成员之间的行为选择,可以说价值观是否正确影响大学生对生命的看法。

一方面,在改革开放大门打开的同时,西方价值观过分强调个性发展,忽视集体利益的思潮也悄悄潜入我国,冲击着新一代的青年学生。一部分同学可能会认为在市场化条件下注重自身发展、实现利益最大化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例如,在日常的宿舍生活中,一些室友喜欢玩游戏,“昼夜奋战”,没有注意对室友造成的影响和干扰,随着矛盾的积累,很容易造成冲突;另一方面,盲目攀比下的不健康消费观,会造成严重的问题。并且,大学生基本没有什么收入来源,日常的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主要依靠父母的提供。面对无力支付的昂贵奢侈品,部分学生走向了网贷的陷阱,甚至还存在“裸贷”的现象。据最近的一条新闻报道,一名女大学生自杀身亡后,在她的遗物中发现,这名学生过去五年都在还“利滚利”的网贷,截至女孩自杀死亡,仍有部分高额欠款没有还清,巨大的还款压力摧毁了她对生活的希望,导致她走向了这样的一条道路。

(二)部分大学生生命观出现偏差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出现生命观方面的问题,既离不开自身原因,也与其他外在因素有关,只有深入探究这些原因所在,才有利于选择适宜的措施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1.社会因素。社会各种思潮集聚,所呈现的大环境引导和影响着社会成员的人生观和生命观。部分大学生存在的生命观意识淡薄、对生命认同感不强、对人生理解存在一定偏差的问题与社会环境净化和人文关怀重视程度不足有着一定的关系。

首先,随着国家间的交往,东西方文化有了更多了解、融合的机会。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面对纷繁的社会环境,很容易被西方所谓的“自由”“注重个性发展”等思想引诱,忽视生命应有的内涵。加之,大学生保护自己的能力还不强,在张扬个性,标新立异的同时很容易出现威胁自身生命安全、伤害他人生命安全的现象。其次,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社会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各市场参与主体都把实现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唯利至上”“唯效率至上”充斥着社会大环境。部分大学生有可能会忽视集体利益,存在不当竞争、对价值的追求定位不准。部分学生过于注重自身利益,忽视了同辈群体之间合作的重要性,当遭遇竞争失败,往往不从自身找原因而过于嫉妒同学之间所取得成绩,结果容易产生伤害同学的暴力行为。最后,现在人们很容易就能接触到网络,智能手机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声音,也可以看到其他人对某件事情的评论。网络所营造的环境很重要,对大学生们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网络平台监管力度不严,大学生很容易在网上浏览到涉黄涉暴视频,甚至还能看到一些直播自杀的视频,这无疑给学生做了错误的示范,致使部分学生遭受挫折时,盲目模仿网络行为,以错误的发泄方式轻易放弃或者伤害自己宝贵的生命。

2.学校因素。学校作为神圣的育人场所,学生既可以学习知识,也能通过与同学的相处懂得一些交往的方法。学校需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和打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然而部分高校在营造充满积极向上、互助有爱的校园环境工作上还有待加强,生命观教育更应该得到重视。

首先,高校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大学主要是按照专业的划分培养出各个领域所需要的人才,虽然大学新生入学后都要开设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的课程,但是不注重心理学方面课程在全校范围内的开设,仅仅靠思政课灌输式教育,不能很好地激发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其次,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保证生命观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目前大学里具体给学生讲授生命观的任务大多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课老师身上,缺乏专门配套的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涉及许多方面,学校老师可能会以为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父母已经给孩子进行了充足的生命观教育,导致在课堂教学中讲到生命观教育时,会简单地一笔带过,可能会给学生传递一种错误的信息,让大学生感到或许生命观教育不太重要,没能从心理上重视起来。最后,生命观教育的途径比较单一,主要是靠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来给学生传授生命观的内容,缺乏感染力。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毕竟是一门理论课,它需要老师给学生一点点的讲解,难免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效果并不是太好。缺乏实践活动的直观效果,大学生对生命的体验难以具体化和立体化。

3.家庭因素。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所营造的环境及父母的教育理念影响着子女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的态度、对价值的追求。我们看到了部分大學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其家庭原生环境的分析,不难发现其产生的部分原因。

中国父母依然存在按照“学而优则仕”的标准培养孩子的现象,希望孩子在学习上不断进步,不太注重培养学生感恩的心态,也没有专门对孩子进行过生命观教育。受这种教育理念影响的孩子,容易承受着无形的竞争压力,一旦结果和预期不一致,可能会出现负面情绪,如果情况严重,也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引发过激行为。大部分家长在照顾孩子方面做的很好,但是,有可能会忽视了孩子的内心想法,没有发挥出家庭应有的教化功能,没有意识到家庭是学生正确生命观养成的重要场所。在现代社会,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进入大学继续学习。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学校不可能兼顾每个学生的状况,如果再离开家长的亲身示范和合理引导,学生生命意识的加强如同一纸空谈;学生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关。总的来说,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出现问题,一般会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溺爱孩子,另一种是粗暴地管理孩子。在父母的过分关爱中长大的子女,很容易只注重自己的利益,不懂得感恩父母,更倾向于把享受生活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荒废学习的时光;一些孩子受到家长“棍棒底下出人才”教育理念的影响,使之在未来的生活中,要么胆小自卑,要么冲动易怒,两种性格特点的孩子都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父母的暴力行为也容易不经意间被孩子所模仿,这也是现在的孩子出现自残轻生、伤害同学、虐待动物的行为的部分家庭原因。

4.个人因素。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事物的发展主要受到内因的作用。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的形成受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价值追求、行为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部分大学生未能正确认识世界,不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一些大学生思维方式过于绝对化,对事物的认识存在“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绝对理念,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当取得一些成就时就欣喜若狂,当遭受挫折和打击后,就以偏概全地否定自己以往取得的成绩。其次,部分大学生面临失败和挫折时,应对能力不足。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理想和现实、需要和满足之间存在差异和距离,由于和社会实践脱节,导致他们对人生规划过于理想化。一旦失败降临,他们难以接受,不想改变,容易钻进心理的死胡同,做出伤害生命的举动。最后,一些大学生容易受到性格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性格的形成可能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会表现出自卑敏感、自我封闭、自我否定、不善于与人沟通和交往的特点,同时这类学生自尊心又很强,十分重视别人对自身的评价,当稍微出现偏差,就会产生怀疑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另一部分同学性格偏执,脾气暴躁易怒,本来同学之间产生矛盾都是十分正常和常见的现象,都属于可以调和的内部矛盾。然而,性格偏执的这类同学往往采取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威胁了其他同学的生命安全,也影响了自己人生的发展。

三、新时代增强大学生生命观意识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正确生命观的形成既受到外在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受到自身认知水平、性格特点等内在性因素的制约。只有把这四个方面统筹起来考虑,努力打造四位一体、协调配合的网络格局,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关爱,帮助他们收获幸福的人生。

(一)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正确生命观的形成和偏差生命观的出现都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营造十分重要。第一,要通过创设社会环境,寻找社会发展和人们幸福的平衡点。在现代生活中,利益至上和竞争成为了人们公认的“真理”,人们忽视了同辈群体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生命敬畏的意识不足,导致了社会自杀率上升、报复社会的现象出现。鉴于此,要优化社会环境,培养平和的社会心态,要充分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仁爱和谐的因素,使大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养成敬畏生命和尊重他人的正确生命观。第二,严格把控网络环境,发挥出网络在引导社会成员正确生命观形成中的作用。一方面,要对网络进行监督,过滤掉涉黄、涉暴等内容,不能以网络上片面的行为给青年学生群体做出错误的导向。要依靠网络向学生宣传核心价值观,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另一方面,可以在网络上开设有关生命观教育的网课。要依托便利的技术手段,开发集趣味化、生动性为一体的生命观教育资源,多方面发挥网络在生活中的作用,使生命观教育能够达到更好的结果。第三,社会发展速度要注重和发展效果相结合,重视生命观教育方面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学生从校园走进社会。人们正确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活动,只有参与其中,才能激发主动性,感知到生命的美好。例如开展以珍爱生命、奉献爱心、热爱祖国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直观感悟生命的活动形式,要把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场景结合起来,要满足学生的参与感,改变部分同学认为生命观教育离自己很远的错误认识。

(二)优化高校课程体系、重视咨询室作用

第一,高校要从多方面构建生命观教育的框架。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都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生命观教育的课程,但是选修课不具备强制性。一方面高校在课程设置上要从学生的现状出发,满足学生的需要,要以必修课的形式加大生命观教育课程的开设,通过对生命观内容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生命观知识的前提下,能够正确理解生命的本质,更好地规划人生目标,追求美好的生活。另一方面,要重视心理学课程的开设。要把心理学课程和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调解心理问题提供帮助的渠道。第二,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学校要有专门给学生讲授生命观的老师,使学生明白生命观教育的重要性。生命观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不可缺少,需要高校老师扮演好学生人生领路人的角色。通过老师的积极教育和引导,能够使学生对人生目标的追求更加清晰,帮助大学生收获美满幸福的生活。第三,要把实践引入到理论教学中来,力求生命观教育的形式更加灵活化。由于生命观教育是门理论课,课程内容使它不可避免地带有枯燥和说教的意味。这就要求高校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主题素质教育使学生更能切身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三)发挥家庭直观影响、榜样示范的作用

第一,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注重教育方式,不能只要求孩子成绩好,束缚了孩子的发展。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孩子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能够自然而然地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当以后困难来临时,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品格能够给他们提供力量支持。第二,父母在利用亲情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生命观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对子女进行挫折教育和死亡教育,提前让他们了解真实的社会生活。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过去提高了很多,父母不愿意孩子吃自己以前吃过的苦,走自己以前走过的弯路,大多数父母会努力为孩子的成长打扫干净道路。在还没有进入大学之前,父母大多会帮助孩子做决定,一些孩子具有依赖性。一旦离开父母,各种不适应层出不穷。另外,从古代到现代,我们国家都具有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的传统,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般不会涉及“死亡教育”的内容,往往倾向于从正面教育孩子捕捉生活中的美好。鉴于此,家长在对子女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优化教育内容,通过适当的挫折教育使学生敢于直面现实,使孩子看到世界的多样性,养成良好的性格,避免走入心理误区。第三,父母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行动是最好的老师,子女也最容易模仿父母的行为。热爱生活、积极阳光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珍爱生命、拼搏向上的子女。

(四)激发学生敬畏生命、感恩生活的意识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只有大学生真正愿意接受生命观教育,才能更好地使生命观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一,大学生应该全面地了解世界,提升自己对生命感悟。大学生不能只做书斋学者,要主动走向社会,通过实践活动使之对生命的感悟更加立体化和形象化。第二,大学生要时刻加强自我教育,养成乐观的态度,敢于直面挫折和困难。社会的快速发展更要求我们青年群体养成良好的心态,青年学生不能对未来生活抱有过分理想化的心态,要敢于接受失败,才能在突发情况出现时有所准备。第三,大学生不仅要学好知识,更应该在生活中掌握和他人交往的能力。通过分析大多数大学生之间的暴力事件,大多是由沟通不畅引发的。脾气暴躁、性格偏执的大学生要通过交友、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弥补性格缺陷,当在生活中面临困惑时,要学会倾诉。用时,增强自我调适的能力,避免出现不当的发泄方式,影响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通过本文的梳理,我们看到了虽然部分大学生存在生命观偏差的客观现象,但是不应该夸大事实,我们应该肯定新时代青年学生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学校、社会、家庭这几个方面要结合起来关爱学生的成长,把培养青年一代作为重要任务,鼓励和期待青年学生在新时代的征途上创造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振成.生命教育的本质与实施 [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

[2]兰小云.生命教育:从青少年自杀现象谈起[J].江西教育科研,2003,(8).

[3]乔丹,杨淑珍.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探究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

[4]孟丽美,朱利永.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6,(2).

[5]肖烟杏.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4).

[6]陈文斌,刘经纬.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9).

[7]劉春元.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9).

[8]李芳,李洋,孙莹炜,等.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综述[J].北京教育(德育),2010,(11).

[9]叶松华.生命哲学视野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5).

[10]陈云亮.部分大学生正确生命观缺失原因探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责任编辑:常延廷〕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