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中友谊如多瑙河和长江加起来那样长
2019-10-14翟朝辉
翟朝辉
“70年前匈牙利是欧洲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匈牙利又是欧洲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备忘录的国家。”近日,匈牙利总理府首席顾问苏契·盖佐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向记者强调两国友谊的长远和深厚。
产生紧密联系的70年
苏契先生说,“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及匈牙利与中国建交70周年表示祝贺。谈论我们两国的友谊,就要回头看看过去的70年。与中国这个有5000年历史的国家相比,70年的时间实在不算长,但在两国交往的历史上,这70年中发生的事情要远比700年发生的事情还要多,因为在这70年中,我们两个远隔千山万山的国家产生了联系,尤其是匈牙利‘向东开放政策与‘一带一路倡议把我们两个国家连接得更加紧密,我们开始对话,一起思考,一起在政治、经贸和文化等多个领域开展了深入合作。在合作中,匈牙利对中国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了中国的力量在哪里,中国成就、发展的秘诀在哪里。尤其近年来,每年我都会参加多场匈中间的文化交流活动,这些活动就是一块块的基石,构建起两国牢固的友谊之桥,而友谊的长度就像多瑙河和长江加起来那样长。”
与远在天边的伙伴对接
2010年,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开启第二任期后,就提出了“向东开放”的政策,目的是发展同中国、俄罗斯、印度、韩国以及阿拉伯国家等新兴经济体的合作,并吸引这些国家加大对匈牙利的投资。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匈牙利“向东开放”政策实现了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
苏契先生回忆说,“向东开放”是欧尔班总理提出的,他積极予以响应和推动。“当时我就有一个感觉,‘向东开放早就在眼前,所有的因素都向我们指明,匈牙利必须要走这条路,必须要把合作的手同中国握在一起。”
苏契先生紧接着说:“我推动‘向东开放与‘一带一路对接,这是我作为顾问应该做的事,可是当时我提出时,反应寥寥,他们笑我说‘顾问先生找到中国这么远的一个合作伙伴,再远就到月球上了,中国这样的合作伙伴对我们来说有什么用呢?现在,却是远在天边的中国给匈牙利带来了发展机遇。”苏契先生说,“我不是匈牙利中最聪明的人,但我不明白,为什么欧洲和匈牙利没有更早地同中国合作,这是遗憾的事。”
匈牙利对中国的感情不同于中东欧的其他国家,匈牙利认为自己是从亚洲中部迁移到欧洲的,欧尔班总理曾说“我们流着亚洲的血,我们同中国是天生的亲戚”。所以,匈牙利人对自己的定位十分复杂,虽然居住在欧洲,但身上亚洲的文化烙印又十分明显。苏契先生说:“我们直到现在自己都没有完全吸收是欧洲人的这个观念,20世纪匈牙利有两份重量级的报纸,一张叫《西方报》,而另一张叫《亚洲民族报》。但我们同中国的合作,却有一家人的感觉。”
携手把“一带一路”建得更宽
在谈到“一带一路”时,苏契先生说,“‘一带一路通过贸易而形成纽带和通途,从而把东方和西方连接在一起,把不同人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连结在一起,不仅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还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匈牙利祖先从亚洲走出来,带有随机性和偶然性,但匈牙利与中国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却是发展的必然。中国已经开启了新时代,出现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是开放的,目的不是封锁某一个国家,而是中国倡议、大家共同建造的世界各国都可通行的大路。匈牙利很高兴能够在中国这项伟大事业中做伙伴,起到桥梁作用。虽然匈牙利国家小,但匈牙利不会让中国失望,会做成中国的好伙伴,携手把‘一带一路扩展得更加宽广。”
谈到“一带一路”倡议带给匈牙利的积极影响时,苏契先生说,“我所看到的经济、文化领域的所有数字都在正向增长,我不想给出具体的数字,因为我不代表外交和对外贸易部,我想指出,我更看重‘一带一路的溢出效应将带给我们更大的好处,而不仅仅是合作产生的资本直接效益。事实证明,当年选择中国这么远的合作伙伴是对的,中国是靠得住的合作伙伴。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合作伙伴给匈牙利人带来了团结和自信,而通过‘一带一路我们一起发展,更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这就是‘一带一路的溢出效应”。
喜欢孙悟空的匈牙利政治家
与苏契先生谈话,能够感受到他深深的中国情结。他的办公室刚刚随匈牙利总理府搬迁而换了新址,办公室还没有收拾整齐,但仍然可以看到包括书法在内的很多中国艺术品。
苏契先生说,“我从小就喜欢中国的历史和文化,1930年左右中国旅法学者盛成写的《我的母亲》对我影响很大,我的许多中国朋友都不熟悉这个人,我当时读的还是从法语翻译成匈牙利语的版本,可就是这本书让我对中华文化和中国人的生活产生了的兴趣”。
苏契先生说,“很多人了解匈牙利是从裴多菲开始的,但中国的先哲和诗歌同样对匈牙利的文学产生了影响。匈牙利有许多人知道孔子、老子、李白、杜甫、白居易、林语堂等。我最喜欢的是《西游记》和孙悟空,因为孙悟空通过西行这条路,不仅认识了自己,还达到了精神上的自由境界。我目前推动出版一套中国文学经典的匈中双语图书,里面就包括双语的《西游记》,我希望匈牙利人能更多地阅读到中国的经典,同时从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学中汲取营养”。
匈牙利有位建筑师邬达克在上海非常有名,邬达克从1926年至1947年间,在上海建造了多达124件独具上海气质的建筑作品,其中有不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成为了上海的地标,如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等。
苏契先生说,“我今天继续推动匈牙利的建筑师能进入中国的市场,用匈牙利领先的设计理念为现代的中国设计大楼。同时,我还希望两国的电影人能够在一起合拍电影,我认为电影是两国人文交流的另一座桥梁,会让两国人民走得更近,希望中国的电影人看到这篇专访后,能够实现合拍电影的愿望”。
对中匈关系的展望,苏契先生说,“当时设想的目标,今天已经达到了,未来匈中合作无限量、风景无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