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应对之策

2019-10-14王迪

决策探索 2019年18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新媒体

王迪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时代与人是相互作用的,对此,本文基于对时代特征及“95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特征的分析,探索二者共同作用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及应对之策,以期提升“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新媒体指的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一种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时代的兴起始于20世纪下半叶,由新科技革命浪潮推动形成的,相较于人类发展历程中的其他时期,新媒体时代的时代内涵可以总结为高度媒体融合度、巨大的信息或数据能量、工具性的中性特征及网络化的社会生活四个方面。基于新媒体时代内涵,可以对新媒体时代的新特征进行如下概括:一是主体的平等性与自由性,二是内容的丰富性与便捷性,三是形式的多样性与交互性,四是语境的虚拟性与开放性,五是服务的个性化与分享性,六是信息来源的隐蔽性与社群的封闭性。基于新媒体时代的新特征,“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衍生出新特点,比如,教育环境的复杂化、主体性特征明显化、信息来源立体化、教育手段多样化及教育效果经济化等。

一、新媒体时代“95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特征

新媒体时代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在此背景下,“95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特征也较以往不同。在政治素质方面,“95后”大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矛盾:具有明确的政治立场,但是缺乏明确的政治信仰;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但是实践力不足;信奉主流政治,但是政治观呈现现实化、功利化趋势。在思想观念方面,“95后”大学生思想开放,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并追求独立,自信且具有高远目标,但同时,他们也存在缺乏相对应的辨识能力、过度抵触外在约束、自我中心意识过强等问题。在道德情操方面,“95后”大学生具有较高的道德意识、包容接受力与竞争意识,但同时,其存在道德实践性不足、道德准则模糊及竞争手段正当性不足等问题。在价值取向方面,“95后”大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但是人生目的过于现实化;具有理性的消费观念,但是享乐主义倾向严重;具有务实的人生态度,但是拜金主义取向明显。

二、新媒体对“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新媒体为“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新媒体时代的代表产物是手机与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不仅是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同时衍生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对世界上每个国家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及传统文化产生了影响,并逐渐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等也产生了影响。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观念与手段的进一步开放成为必然要求,新媒体的融入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新媒体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95后”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及自我教育能力,有利于转变教师传统思政教育理念,同时可以通过拓宽教育时空、增加教育手段、丰富教育内容等途径实现教育资源的拓展。此外,具有开放性与交互性特征的新媒体,可以更好地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及时性的要求,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限制,提升“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与针对性。

(二)新媒体为“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在肯定新媒体时代为“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还应客观地看待其带来的挑战。新媒体时代背景下,“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社会背景与校园环境都在不同程度地发生改变,在这一变革下,“95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环境及模式都面临相应的挑战。首先,教育主体方面。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教材处于教育主体地位并发挥主导作用。而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获取渠道被大大拓展,同时新媒体接受者与传播者呈现合一趋势,由此,学生自主或不自主地会选择和接受新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在这一信息获取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一样享有平等的获取公共信息的权利,基于媒介素养优势,学生获取的信息可能多于教师、教材,在这一趋势下,教师与教材的主体地位被逐渐削弱。其次,教育环境方面。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源于教师授课内容与图书馆学习资料等,信息获取方式较为单一,由此,教育环境也相对简单。但新媒体进一步加快了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多元意识形态与思想观念涌入加剧了文化冲击,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复杂化。最后,教育模式方面。新媒体带来的海量信息使大学生思想及行为呈现出隐蔽性与持续性特点,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对学生的这一转变受到了挑战。

三、新媒体时代“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之策

(一)基于新媒体背景创新“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首先,创新新媒体背景下的育人理念。对于新媒体,我们应正视其给“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效应,并通过主动运用,全方位开发其育人功能,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其次,树立常态化理念。即“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应在理论课程中运用新媒体技术,还应将新媒体技术充分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最后,树立合力理念。新媒体融入“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了教育载体,推动了课堂教育与网络虚拟教育的合力。此外,新媒体技术为“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主体提供了信息传播的共享平台,有利于学校、家庭及社会形成合力。

(二)基于新媒体背景完善“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强调网站内容的综合性;其二,增强网站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服务性;其三,提升网站与学生的互动性。其次,加强微博管理,高校官方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应重视对微博的利用,并对“95后”大学生在微博中的言论动态进行关注与引导。最后,重视手机新媒体功能的利用,比如对手机短信、智能应用程序的利用。信息安全问题是伴随新媒体出现的,基于新媒体背景完善“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同时,应重视预警机制的构建,强化对新媒体信息的管控,维护校园网络信息安全。

(三)优化新媒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障。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改变,这一改变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基于时代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提升自身媒介素养,紧抓时代机遇,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首先,強化教师队伍政治素养。正视新媒体时代下“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能出现的问题,积极完善自身能力建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对教师展开新媒体技术培训,重视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新媒体时代带来了技术与观念的双重创新,对此,教师应积极了解、学习新媒体技术,强化自身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浩业,颜吾佴.95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探析——以北京交通大学为例[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04):103-107.

[2]杨梅,周正柱.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及其引导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2):114-117.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新媒体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