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评价新课程,放飞教育新体系
2019-10-14李红霞
李红霞
在2018年习总书记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是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抓手。”人本课程践行“知行合一”理念,探究、实验、实践、劳动、体验、创造等活动交相呼应,极大地关注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的需求点,让学生学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最后达到知行合一。在研发教材中特别对“劳动与实践”这方面进行了深度调研和讨论,明确了中学劳动技术学科的总目标是:通过学科教与学的实践,使每个学生都“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新体系实施新举措,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人本课程”体系大致五个措施:
1.创设新内容——融入生活,激发兴趣。例如:美术学科设置的“艺美”课程内容,立足陕西本土文化,以饮食文化中的裤带面为契入点,学生创作兴趣浓厚,大胆创意,借助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材料,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布艺作品,凸显出学生的艺术个性。从实用和审美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浓缩时代特点和需求,带领学生美化、改变生活。
2.专家授新知——开拓思维,提升认识。为了使引入的新知涵盖广泛,我们请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把陕西宝贵、优秀的传统文化带进校园,弘扬并传承,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请国内专家进校园,通过各个领域专家传授的新知,分享的实践经验,拓宽师生的创新思路;请海外学者进校园,通过他们的引领,带领师生站在国际前沿,探索创新的科学有效方法。
3.开辟新途径——拓宽眼界,汲取资源。“人本课程”不仅立足于校内课堂,同时开辟了创新的新途径,选择走出去的方式,拓宽师生眼界,搜集大量校外丰富资源。教师根据课程开展的需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走出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走出去,指导启发学生,参观学习并交流;家长带孩子一起走出去,自主探究,感悟生活,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探索新领域——交流分享,勇于创新。学生将带回来的资源和感悟,在课堂上交流分享,探索方法,实践过程,总结经验,不断创新。例如:地理学科在《环保在行动》课程活动中,把在外考察的资源整理交流后,学生主动为学校设计制作了环保标语指示牌;音乐舞蹈团,师生将平时积累的校内外生活的感悟,在切磋交流中,转化成艺术语言,创作出了多件生动的舞蹈作品;扎染社团在艺美课程开展中,根据考察陕西关中建筑的瓦当纹样,挖掘其文化内涵和形式美,创作出了实用与审美于一体的家居用品——桌旗。
5.平台促发展——获取自信,不断进取。“人本课程”实施以来,学校为学生搭建平台,带领学生参加省市乃至全国的各类比赛。在校内外举办各种展览和艺术展演专场,学生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为下一个创新目标不断奋进,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创新精神得以提升。例如:机器人、模拟联合国、游泳、曲棍球等社团参加全国的各类比赛,均获佳绩。生物和美术学科连年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赛,包揽全国多项大奖。在陕西的各省市级美术展览馆举办大型学生美术作品展览,在校内外举办各类音乐展演专场。
“人本课程”所取得的所有成果,是师生智慧的结晶,为学生开启创新的新篇章。走向社会,这些学生都将成为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综合型人才。
二、新“实践”落实新课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人本课程体系秉承“贯彻国家意志,体现时代特点,落实教育功能”的思想,科学规范实施,促进课程实效,实施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增课不增时,增识不增负,教师教与学生学相得益彰。
人本课程在结构和实施中主要包括:必修课+选修课+社团课程+特色课程。
目前,必修课有《信中国》《古诗行》《物理探究与拓展》《阅读与思考》《阳光运动伴我行》《心灵成长课》等。在实施过程中,把原本语文每周六节课时调整为“4+2”课时,将《古诗行》《信中国》《阅读与思考》按不同年级渐次纳入课堂。实践证明,原本随课堂扩展的中国传统文化部分,有了这些课程后,教师备课时材料完备,化零为整,对学生视野扩展的宽度与深度有了更加科学的把握,对知识的拓展更加趣味化、规范化、体系化,学生不增课时不增负还增知识,这种课程实施方式,成长教师,成就学生,教与学相得益彰。
2.选修扩充必修,教材灵活配置,思维成长与快乐体验并存。
“人本课程”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实践,体验深刻”的目标,众多的选修课、社团课程、研学课程承载着学生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
初中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国家的统编教材的教学内容必须完成。在整合了国家统编教材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体育、音乐、美术和微机采用的是“必修+项目选修+社团课程+团体训练。”选修课程要求学生整体参与,如音乐课,选修课包括《民歌演唱与音乐赏析》《流行歌曲演唱与名曲赏析》《行进打击乐与音乐赏析》等,其中《歌曲欣赏与葫芦丝》《歌唱方法与中外名曲名家鉴赏》《音乐赏析与尤克里里》等三门选修课,使用校本教材《流淌的旋律》。全员参与的选修课之外,依据学生个体兴趣和特长,在每周一次的社团活动中,音乐学科还有包括交响乐团、民乐团、合唱团、舞蹈团等十个社团,其中葫芦丝社团、古典吉他社团和手风琴社团使用校本教材《流淌的旋律》。这样的实施方式,教材与实践灵活配置,选修课补充必修课,课外个体发展扩充课内整体提升,让学生思维自由成长,在快乐实践中收获深刻的体验。
3.全面协调,三年贯通,落实学生知识与心理健康成长。
人本課程秉承“以人为本”理念,促进“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例如,历史嘉汇社有嘉汇博物馆和嘉汇考古工场,这是两个关于博物馆、文物讲解和模拟考古的社团,分别设在七、八年级,依托教材《行走博物馆》;还有嘉汇历史剧场、嘉汇风追司马剧场,是历史剧赏析、编演的社团,依托教材《历史剧简本》,也分别设在七、八年级。
《心灵成长课》结合初中学生的成长规律,在三个年级全部开设,并依据学业考查的现实,对九年级学生采取与班会课相结合的做法,适当增加心理健康辅导。这三年贯通教育,跟踪学生成长,引导其心理健康发展,度过色彩斑斓但又充满迷茫的青春期,是我们教育的职责,也是我们教育光荣之所在。
同時,学校全面协调各种资源,在教师调度、班级安排、教学设施配套,团队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协调,并有充足资金和及时的技术支持,让“人本课程”得以充分实施。
三、新“评价”完善新体系,创设学生幸福人生
优质课程的教育效果需要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是检验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
1.评价体系的原则。我们鼓励教师本着以学生为本,关注效果更关注学习过程的原则。发挥集体和个人智慧,创造性地设计更优更科学的评价方式,指导并建议将评价主体延伸到课堂和学校之外的家庭、乃至社会;以此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知、质疑的欲望,促进学生在群体合作中的个人成长。
2.评价体系的内容和维度。“人本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自我评价和综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1)过程性评价。关注实践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结果,如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体悟感知与表述的能力,团队协作等,及时地对学生的参与实践的深度和质量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通过评价反映学生实践过程中的情况,促使学生对实践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和总结。
(2)结果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可分为作品评价或活动成果评价和学业水平评价。
(3)自我评价。有些课程的评价必须由学生在自己的成长变化中体会自我的成长和内心的逐渐强大与改变,需要自我反思,设定目标,不断让自己优秀起来。
(4)综合评价。在“人本课程”评价中,一般采用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再进行综合性评价。
同时,社会的隐性评价与学校的显性评价同样重要。社会评价亦可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知、质疑的欲望,促进学生在群体合作中的个人成长。
3.评价体系的呈现方式。评价体系是多维的,但评价的对象最终都指向学生,是对学生知识获得、思维发展、情感发育、意志力水平等方面的显性呈现,当然需要以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和其监护人了解。建立《高新一中初中校区“人本课程”评价手册》就是这样的一种呈现。
“以人为本”的课程,为教师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提供资源,明确方向;科学规范的实施方案,则是教育实践取得效果的保障;多维的评价体系给学生的能力培养,甚至未来规划以引导和激励。
历史在前行,时代在召唤,人民在期待。教育是无止境的,人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2019年3月,通过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正式出版发行高新一中初中校区“人本课程”体系中的28本教材,面向全国发行。我们期待以“人本课程”为载体,践行我们高新人“三高三新”的教育情怀,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道路上,与同行分享教育智慧,回馈社会对高新教育的关爱。我们将秉承“回归初心,放飞梦想”的教育追求,凝心聚力,守正创新,为我们国家的民族复兴的伟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单位 陕西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初中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