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苷肌肽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2019-10-14齐彦菲赵路红陈红园

中国药业 2019年19期
关键词:脑苷肌肽丁苯

刘 丹,董 彦,齐彦菲,赵路红,沈 芳,陈红园,王 媛

(河北省高碑店市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保定 074000)

急性脑梗死属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急,病情凶险,致残率与致死率均较高[1]。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多从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减轻水肿、修复神经损伤等方面入手。丁苯酞注射液抗脑缺血效果显著,可通过减轻水肿达到改善神经功能的效果;脑苷肌肽修复受损的神经,从而改善神经功能[2-3]。本研究中采用脑苷肌肽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相关标准[4];可见颈内动脉和(或)椎-基底动脉缺血灶体征、症状;行CT和MRI检查可见梗死部位。

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生命体征平稳;无出血性倾向疾病;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颅内出血性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合并其他严重器官、系统疾病;对本研究拟用药物过敏。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37)

1.2 方法

对照组予脑苷肌肽注射液(吉林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2025047,规格为每支 5 mL)20 mL,静脉滴注,1次/日,持续2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为每支100 mL∶丁苯酞25 mg与氯化钠 0.9 g),静脉滴注,2次 /日,持续2周。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采用比色法、酶联免疫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Ⅰ(ANGⅠ)、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

疗效判定[5]:NIHSS 评分下降 90.0% 以上,症状、体征消失,为痊愈;NIHSS 评分下降 46.0% ~90.0% ,症状、体征缓解,为显效;NIHSS评分下降 18.0%~45.0%,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为好转;NIHSS评分下降不足18.0%,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以前三者合计为总有效。

不良反应:观察并统计转氨酶升高、心率变缓、皮下瘀斑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2至表5。对照组发生转氨酶升高、心率变缓、皮下瘀斑各1例,发生率为 8.11%(3/37);试验组发生转氨酶升高2例,心率变缓、皮下瘀斑各1例,发生率为 10.81%(4/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8,P=0.691 > 0.05)。

表2 两组患者MPO和MDA比较(± s,n=37)

表2 两组患者MPO和MDA比较(± s,n=37)

组别MPO(mg/L) MDA(μmol/L)P值治疗后1.52 ±0.251.46 ±0.1711.3870.009 t值P值t值对照组试验组0.0080.00612.51314.85215.13117.2760.0050.002 t值P值治疗前1.88 ± 0.331.89 ± 0.34-0.0120.517治疗前5.71 ±1.335.72 ±1.34-0.0160.674治疗后3.92 ±0.452.46 ±0.3712.7360.008

表3 两组患者ANGⅠ和GSH-Px比较(± s,n=37)

表3 两组患者ANGⅠ和GSH-Px比较(± s,n=37)

组别ANGⅠ(μg/L) GSH-Px(U)P值t值P值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20.52±2.2514.46±1.1719.3870.000治疗前27.13 ±2.3327.12 ±2.34-0.0320.729 t值21.53125.8620.0000.00031.23436.2640.0000.000 t值P值治疗前121.71±4.33122.72±4.34-0.0810.624治疗后136.92 ±3.45148.46 ±3.3722.7360.000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n=37]

表5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n=37)

表5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s,n=37)

注:t1,P1为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t2,P2为试验组组内治疗前后对比。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全血高切黏度 全血低切黏度 血浆黏度 纤维蛋白原对照组试验组t值P值治疗后5.12 ± 1.32a 4.36 ± 1.18a 14.2710.004治疗后12.16 ± 0.34a 11.02 ± 0.17a 63.3880.000治疗后1.42 ± 0.21a 1.20 ± 0.16a 15.5350.003治疗后3.36 ±0.12a 2.72 ±0.11a 17.8640.001 t1值P1值t2值P2值治疗前6.58 ± 1.236.56 ± 1.200.1950.43116.3220.00232.3140.027治疗前13.97 ± 1.3513.98 ± 1.33-0.0880.37221.7560.00040.6840.000治疗前1.68 ± 0.521.69 ± 0.53-0.1160.42817.0230.00132.6960.000治疗前4.56 ± 0.244.55 ± 0.230.0960.27118.0260.00033.8030.000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性疾病[6],当前临床治疗重点为改善脑部血氧供应、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神经功能等。

脑苷肌肽含天然活性多肽、复合神经苷脂,可拮抗兴奋性氨基酸对神经细胞产生的毒性作用,达到修复神经细胞的效果。魏芳等[7]采用脑苷肌肽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有效率为93.75%,且可促进神经功能修复。丁苯酞注射液可对急性脑梗死多个病理环节产生抑制作用,挽救缺血性半暗带。陈海恋等[8]采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治疗后患者NIHSS评分显著下降,且相关细胞因子明显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MPO和MDA较对照组低,血液流变学指标、ANGⅠ及GSH-Px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

急性脑梗死发生后,脑组织缺血区有明显的代谢障碍存在,氧化物大量生成并聚集,引发氧化应激反应,进一步对脑组织造成损伤,而MPO和MDA均为氧化代谢产物[9]。同时,急性脑梗死患者多伴有脑水肿,缺血区血流量减少,无法进行正常的能量代谢,主要表现为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升高[10]。ANGⅠ为血管新生蛋白,高水平的ANGⅠ可对血管内皮、组织修复造成不良影响;GSH-Px属抗氧化酶的一种,可保护细胞,避免其受过氧化损伤[11]。脑苷肌肽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过程中,脑苷肌肽主要发挥保护、修复神经功能的作用,丁苯酞主要发挥减轻脑水肿、改善微循环等的作用,二者配伍发挥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 MPO、MDA、血液流变学、ANGⅠ、GSH-Px,从而提升临床疗效[12-13]。同时,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表明联合治疗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脑苷肌肽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 MPO、MDA、血液流变学、ANGⅠ及GSH-Px,提升疗效,且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不长,且仅为回顾性分析,尚需展开多项研究,以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脑苷肌肽丁苯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肌肽锌对低钙性骨质疏松笼养蛋鸡AKP、BGP及E2的影响
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46例疗效观察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舒血宁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观察
脑苷肌肽注射液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43例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脑苷肌肽的临床应用进展
肌肽的研究进展
丁苯胶乳水泥浆体系在塔河油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