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模式探析

2019-10-12王丽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6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新媒体

摘 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开拓了崭新途径,本文通过对新媒体背景下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结合“文化中国·诗经合阳”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活动案例,探索在新媒体背景下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承和传播的新模式,对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 优秀传统文化;传播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倡导新使命,新时代呼唤新担当。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常重视,提出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运用新媒体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传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自觉,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新媒体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有关诚信、仁义等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引领和积淀。因此,在发展我国传播事业中,要充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統文化的精神力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离不开媒介的发展,当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重要机遇,同时也面临着重大挑战。

(一)新媒体促进了文化传播形式的多样性,但呈现出碎片化、娱乐化倾向

以往传统媒体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过于单一,这也成为制约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发展的重要因素。新媒体丰富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手段,通过微信、微博、在线直播、APP、H5、视频、音频、图文报道等丰富多样的传播形式,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传播,增强了受众文化传承和传播的积极性。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新媒体对传统文化传播存在娱乐化、碎片化倾向。正如某些学者所指出的,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就是满足受众群众的娱乐性需求。在多种形式的短平快的碎片化传播中,传统文化中的传统英雄形象塑造存在娱乐化、片面化现象,甚至对传统文化理念、传统文化精髓和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宣扬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戏说、消遣、解构倾向,这种“娱乐至死”的传播倾向,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背道而驰,远远达不到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真正效果。

(二)新媒体增强了文化传播目标的针对性,但存在虚假性、失真性信息

新媒体传播广泛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搜索,针对传播目标的特点进行针对性信息投放和宣传,比如依据不同目标的性别、年龄、职业、生活习惯、阅读偏好等特征,制作针对性的信息传播内容,并通过智能搜索传播的相应目标群体,引起受众的关注度和对信息内容的共鸣性,切实提升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但是,这些简洁轻快的信息存在信息的失真性和虚假性,使广大受众,特别是青年受众,缺乏对信息的理性辨识和深入思考。由于新媒体发展迅速,相应的新媒体信息管理体系尚待完善中,而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技术手段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使很多虚假信息和失真报道大量存在于新媒体中。新媒体时代信息大爆炸,给传播受众辨析真伪带来很大困难,为传统文化传播和社会和谐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新媒体提升了文化传播对象的交互性,但存在信息不平衡和管理不可控性

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之间的时空限制,使信息传播在速度和广度上具有质的飞跃。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通过微信、微博等信息传播,传播对象之间可以在线交流,通过在线评论和转发等功能增强了文化传播的广泛互动。特别是网络大V、微信大号,关注度逐日提升,针对传统文化相互沟通和交流,通过调动意见领袖和广大受众的积极性,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并真正深入民心,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

但是,新媒体的交互传播也存在信息的不平衡和不可控性。由于教育、经济、地域以及生活习性等的差异,不同的传播主体在运用网络等数字化技术传播和分享信息资源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本质上看,即是一种信息落差引起的贫富分化和知识断层,有专家称之为“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信息不平衡性,所谓的“全民传播”深藏着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公正,从而导致优质信息集中在一部分群体中,更多虚假的、片面的信息在广大群体中泛滥传播,扭曲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初衷和宗旨,使传统文化传播呈现出不可控性,并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在媒体融合中创新传播建议

新媒体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增强了文化传播效果,同时也面临着新媒体传播的重要挑战。在当前新媒体时代,如何促进文化传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这是摆在传播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化中国·诗经合阳”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项目,通过联合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权威媒体,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传播,在促进新媒体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融合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新媒体时代,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有效性,把握新媒体传播的交互性和即时性等特征,明确新媒体时期传播活动的主体,有利于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文化中国·诗经合阳”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活动,以国内外青少年为传播主体,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优秀文化经典、传统节日、礼仪,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展主题教育、理论研讨、社会实践、文艺体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和创新传播方式,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促进世界文化交流,让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文化资源以及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发展成就、中国智慧更好地传播出去,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这启发我们,首先在新媒体内容建设方面,我们要认真学懂、吃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运用丰富多彩的传播形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报道,促进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同时,我们需要结合历史上的优秀文化典型,包括历史人物、文化遗产、文化作品、文化遗址等多方面,通过典型报道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传播和落实。

其次,从传播主体来看,需要明确青少年作为新媒体内容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的主体地位。青少年熟悉新媒体的发展规律和传播特性,是新媒体运营的主力军。因此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活动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广大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主动建立与青少年受众加强沟通和交流的机制。通过树立用户思维掌握青少年的心理状态,通过强化情感认同,用青少年熟悉的表达方式讲述他们自己的成长故事,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力和传播影响力。

(二)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互动,提升全媒体传播能力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大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在传统媒体基础上,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拓展文化传播渠道,需要文化传播者增强全媒体思维,突破以往传统的新闻表达方式,根据不同媒体产品,灵活掌握语言技巧,熟练掌握新媒体应用设备和新技术,熟练运用微信、微博、H5、公众号、短视频等流行元素,增强文化傳播的影响力。

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以往传统的文化传播主要依靠传统媒体的文字传播路径,新时代的文化传播,注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H5、微信、微博、视频、图像、音频等多种方式融合传播,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丰富多样性。在新媒体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发展为从群体到个人,受众的选择更加多元化,公共传播也日益趋向个性化。因此,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要更加重视个体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选择受众喜欢的方式,提高信息传播的吸引力和关注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受众的接收率。“文化中国?诗经合阳” 文化传播项目聚集国内外知名旅游专家、文化学者、新闻媒体、政府机构等,搭建融传统与现代、公众与权威有机结合的文化传播平台;运用微信、微博、H5等新媒体、自媒体全方位传播方式,通过中青在线、北京时间等在线直播,全面打造传统优秀文化重大传播影响力。

因此,在新媒体迅速发展背景下拓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需要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通过开设微博、朋友圈平台等,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和优势互补,才能真正提升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可信度和传播力。新媒体背景下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呈现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一体的发展格局。当前亟需增强全媒体传播理念,通过多角度、多形式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运用先进的媒体技术进行全面深度报道,在攒足受众个性需求的同时,引发民众的深入思考和探讨,发挥整体传播效应,提升整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展现独特的中国视野和中国精神。

(三)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创新架构国际交流平台

“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全面发展,并体现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和提升,引起国际社会对中国倡议和中国形象的广泛瞩目。“文化中国?诗经合阳” 文化传播项目通过邀请“一带一路”沿途国家文化学者、优秀青年代表参加,展现了《诗经》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的无穷魅力和软实力;同时,又从不同维度引导“一带一路”沿途国家人民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利于促进“一带一路”沿途国家人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要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围绕“丝路精神”构建国际传播体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首先需要通过线上与线下融合传播,增强了“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汇聚了来自全球的29个国家与元首、政府首脑、七十多个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和一千五百多名来自世界各地区的代表高层,是一次高规格、高层次的公共传播活动。在“一带一路”对外传播中,国家最高领导人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是最高级别的文化传播。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在国际舞台上对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进行深入阐释,增强了“一带一路”沿途国家、民众对丝路的向往,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的“五通”理念,增强我国丝路传播的广泛影响力。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下,建立了“一带一路”官网,通过中文、英文、法文等六种语言,全面报道“一带一路”建设情况,深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新时代新建设、新形象。

另外,还需要通过举办全球层面的丝绸之路文化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对接会、“一带一路”商贸与文化交流论坛、“一带一路”高端智库论坛等活动,加强“一带一路”沿途国家人民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调动世界各国人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并通过国际全媒体报道,增强“一带一路”传播的影响力。

由此,新媒体时代,我们需要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厚内涵,展现优秀的价值理念和中国智慧,通过借鉴吸收“一带一路”沿途及世界各国的优秀发展理念和文化成果,推动我国文化传播的国际化发展,展现新媒体背景下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网.2017年10月28日.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2].“文化中国?诗经合阳” 于文华?万人唱诵《诗经》活动在陕西合阳举行.搜狐网.20180426.

https://www.sohu.com/a/229527659_126820

[3].任航、黄也平.新媒体背景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关系传播[J].人民论坛.201507.

[4].孔钰钦.新媒体时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渠道探索[J].编辑之友.2013(8).

[5].孟翀、王以宁.媒介语境下的网络优秀传统文化——以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为例[J].出版广角.201804.

[6].彭小年、温健琳.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创新策略[J].声屏世界.201510.

[7].王凌芳.新媒体时代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J].四川戏剧.2015年第3期.

[8].胡静.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的发展路径思考[J].今传媒.2017年第2期.

[9].李凯、亓光勇.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探析[J].新疆社科论坛.20171215.

[10].李跃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中国精神[J].紫光阁.20171210.

作者简介:

王丽, 女,1979年6月,汉族,籍贯山东,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所研究人员,美国杜克大学传媒研究中心博士后兼访问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市社科院联合培养博士后,文学博士。 研究方向:文化传媒、国家形象、公共传播等.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新媒体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