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养老服务业的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9-10-12陈爱萍
陈爱萍
摘 要: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在我国已经超过2亿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成为现今我国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现状进行阐述,随后对应用心理学人才培育模式进行分析,以期对应用心理学相关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进行思考。
关键词:养老服务业;培养方式;人才培养
养老服务业在我国目前属于一个比较新兴的行业,行业的发展时间较短,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发展程度较慢,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比较缺乏。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了目前我国需要重视养老服务业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鼓励高校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高校本身的实际情况,设置养老服务业的相关专业,对养老服务业进行改革,重点开展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实现养老服務业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1]。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相关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建设的情况
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始于1998年,当时,教育部进行了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在调整中,首先设置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表述为:培养具有心理学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心理学专业基本技能,了解心理学专业相关发展趋势的,能够在教育、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司法和行政管理部门等部门从事心理学教学、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心理学相关行业管理和心理学相关产品研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突出了心理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发展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高校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不能完全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有些学校还是按照传统的心理学专业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些学校在学生培养定位过程中,没有很清晰地定位学生的专业性质,导致心理学专业、应用心理学专业和心理学其他各专业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我国需要继续探索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动思考应用心理学专业如何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适应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8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9%。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迫在眉睫。养老服务业中,具有专业心理学相关知识水平的高级专门人才比较缺失,按照我国民政人才规划发展纲要规定的要求,我国需要培养600万合格的养老护理人才,但是,我国养老行业的高速发展和人才培养之间已经造成了严重的不匹配现象,养老服务业难以满足养老的深层次需求,一些高等院校对养老服务专业的建设还比较滞后,人才培养的层次较为单一,没有建设一个比较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养老服务业中,心理咨询治疗和精神安慰服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相关人才的缺乏、教育水平的落后、人才结构的单一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2]。
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也是我国目前相关人才培养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正如前文所述,有些学校虽然设置了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及心理学的其他专业,但是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还是以心理学理论知识的教育培养为主,缺乏必要的实践应用教学。应用心理学怎样应用,如何应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心理学应用的范围很广,养老服务业只是其中的一个应用方向,不同应用方向之间的差异如何确定,如何呈现,我国高等教育中也没有做明确的规划和设计。同时,随着养老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对养老服务业的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进行改革和深入,就需要专业的心理学人才能够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老年人的精神陪伴等进行服务。这就需要我国能够及时在高等学校和养老服务业之间搭建必要的桥梁,能够根据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情况,设置应用心理学(养老服务方向)的专业探索,进行针对性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改革[3]。
二、面向养老服务业的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一)建设跨专业、跨学科的高等院校教师培养体系
养老服务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主要有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料、常见疾病的处理、娱乐活动策划、临终关怀、康复护理、心理咨询等方面,这就需要从业人员能够掌握心理学、老年学、康复学、护理学、医学、社会学、策划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在进行养老服务业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重视跨学科、跨专业的高校教师培养,组建一支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师团队。
在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课程设计中,除了要设计心理学的相关课程以外,还需要设置一些跨学科的专业,如老年人护理、老年人社会工作、活动策划、老年医学、社会工作等课程。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如何应用及应用在哪进行明确的界定,从而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中能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笔者认为,应用心理学(养老服务方向)的应用范围就是养老服务,整个应用教学的范围需要以养老服务业为核心。在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学校应该和社会上的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建立联合培养机制,设计一定课时的社会实践教学,让学生进入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实际锻炼,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对养老服务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帮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进入养老服务业相关机构从事工作。
(二)加强老年心理学相关教材的编写和设计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一直是困扰老年人生活的主要问题,因为,当人们步入老年后,离开了工作环境,面对全新的人生和对死亡的恐惧等,都会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影响,例如,有些老年人在年轻时,担任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一旦退休后,就失去了相应的社会地位,造成老年人身份认同的困扰。有些老年人面对全新的老年生活感到无所适从,一些老年人经历配偶去世、空巢家庭等困扰,有一些老年人还经受着诸如老年痴呆,失去自理能力,甚至癌症等疾病的困扰。这就造成老年人对于心理服务的需求非常巨大,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能够对老年人的心理情况进行疏导和治疗,对老年人的精神空虚进行一定程度的安慰和帮助。目前,我国相关应用心理学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养老服务业的需求,除了高校专业设置问题以外,教材的编写工作同样也有一些不足。我国还比较缺乏针对老年心理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材,例如《老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健康》、《老年人精神陪伴方法》等。这些教材的主要编写思路应该是将应用心理学、老年人社会工作、老年人护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教材进行结合,需要注重对老年养老服务业中的具体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一些专业的工作方式方法进行全面梳理。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老年护理、心理疏导和精神陪伴的相关专业技能的学习。
教材的编写需要注意老年人护理和心理疏导工作能够结合时代的发展和老年人的实际进行编写,因为老龄化社会是我国首次面临的问题,在未来我国老龄化社会深入发展后,会遇到很多相关问题,例如老龄化人口人数增多后,我国需要面临强大的养老压力,如何将这些压力转化为养老服务业的动力,需要如何安排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内容要在教材中进行体现。
(三)加强养老服务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现状,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和联合培养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学校应该重视实训实践的现实性,在制定教学方案和课程设计中,注重相关规范和设计能够和实际的企业发展,企业工作流程和企业的管理规范相同步。学校应该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建设,能够使教学过程和养老服务相互对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水平,针对一些具有心理学教学特色的专门高校,可以建设一批能够培养相关养老服务行业从业资格的实训基地。在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和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中,设计教师的实习实训环节,让教师从课堂走入养老服务机构,积累实际经验。
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和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合作,安排教师对养老服务机构中的老年人个人进行一对一的服务,在服务中,既帮助了老年人,也促进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学校还可以建设养老服务的志愿机构,让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这项工作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鼓励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学生可以针对养老服务业的从业者进行老年心理学知识的宣讲。
综上所述,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数量快速增加,老年服务业的人才缺口非常大。面对老年服务业的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广阔的前景,需要相关高等院校引起重视,为我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鄧洁.“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服务效率评价——基于安徽省实地调研数据的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4):43-50.
[2]刘亚男,申瑞茨,康晓娟.基于社会参与角度的时间储蓄养老系统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23):83-84.
[3]孟灵玥.乳山养老服务产业现状及供给侧改革建议——基于产业链视角[J].现代商贸工业,2019(24):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