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业引导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探析

2016-10-29房石

2016年29期
关键词:养老服务业机制创新大学生就业

房石

摘要: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落脚点是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创新机制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养老服务业就业,有利于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提升农村养老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产业结构转型而造成的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到农村养老服务业就业产生的正态效益以及制约因素,提出了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养老服务业就业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养老服务业;大学生就业;机制创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口的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使得我国现阶段出现了养老服务领域巨大的供求矛盾。特别是在农村,由于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治理结构,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更加缓慢,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更加突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发展农村服务业过程中,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管理与服务队伍应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引导大学生这类劳动力资源对农村养老服务业的有效供给,不仅能缓解我省大学就业的严峻局面,而且还能为广大农村养老服务业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一、农村养老服务业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对农村养老服务业就业的认识较低,主动性差

大学生对农村基层就业政策知之不多。研究发现,大学生普遍对农村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较低,甚至21%的大学生对这一政策没有认识。这是制约大学生就业进入农村养老服务业的瓶颈。导致大部分学生不了解相关的政策信息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一政策,有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和学校注意这样的政策是不够高的。

(二)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缓慢,招聘岗位数少

由于我国农村现有的养老服务业数量不足,功能单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缺乏稳定的投入机制,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农村养老服务的总体水平不高。发展缓慢的农村养老服务业直接导致就业岗位少,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足。

(三)大学生频频跳槽现象普遍

大学生到农村养老服务业就业这一流动过程里,在某些领域,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人事、户口等方面转移渠道不顺畅,手续复杂,他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保护,社会保障无法得到落实,这就成了大学生跳槽频率的直接原因。另外一些大学生在进入养老服务业之前,对这项工作的具体情况的了解缺乏了解,使他们感到非常困难,工作环境及报酬和他们的期望相差非常之远,所以一些大学生把养老服务业工作作为一个“跳板”。

二、大学生到农村养老服务业就业产生的正态效应

(一)为农村养老服务业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效提高了农村养老服务业的服务能力

中国农村养老服务业存在的严重问题之一是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法律意识淡薄,专业知识缺乏,大学毕业生有丰富的知识,充满活力,他们加入,将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优化农村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因此,高校毕业生的加入可以提高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提高农村养老服务的服务能力。

(二)能够促进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为有效解决农村社会发展中的人才短缺问题,增加了一种新的力量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专业人才的支持。然而,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人才集中于城市,农村人才的极度匮乏,严重制约了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这种情况下,非常有必要通过成立大学生到农村养老服务业就业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人才交流渠道,使有志于服务农村的大学生服务农村,援助新农村建设。以此来缓解人才结构矛盾,优化城乡人才配置。

(三)为大学生搭建一个新的平台,能够施展其自身的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党和政府培养的宝贵的人力资源即大学生,因此在他们学成归来后,应当回馈社会,将自身成长融入社会的发展。他们去相对落后的农村工作,把自己的所学奉献给广大农村,这是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的方式。经历了农村基层各种各样的挑战和磨炼,将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成功,使他们能够在未来工作中有更大的作为。

三、大学生去农村养老服务业就业制约的因素

(一)思想认识对大学生到农村养老服务业就业的制约

研究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择大城市;从就业看,主要就业部门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中,约有10%的毕业生选择在国家机关工作,约有12%的毕业生选择在事业单位工作,高达80%的毕业生选择到企业就业,他们中大部分选择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有大约80%的人待就业,就业目标锁定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他们首选的就业部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学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等。

相比之下,政府的就业(公务员)和传统的就业单位(大中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外企,农村养老服务产业的就业地位边缘化。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就业服务行业,但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大学生对农村养老服务业有所排斥。大学生就业选择,通常是大城市,正规部门。缺乏创业意识,就业预期高等概念因素造成的主动排斥是大学生到农村养老服务行业主要的约束之一。

(二)制度障碍对大学生到农村养老服务业就业的制约

首先,多数农村养老服务业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特别是人才储备计划,因此,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存在很大不足,一个原因是一些政策还不完善,像大学生等求职人员到农村养老服务就业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问题和能否享受优惠政策支持等,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农村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不可避免地存在后顾之忧,即使现有政策在落实,但是有关部门的工作配合和协调是不够的,也会影响效果实施。

其次,农村养老服务业管理体制不完善。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客观存在,以致于城乡社会成员权利和利益上有差别。这并没有使农村的资源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增加,环境的改善,农民收入的增长,而且农民本身的创造力、主体作用也得不到发挥,导致农村社会的发展失去了动力,难怪城市每年成千上万甚至百万以上的大学生宁愿在城市待业,也很少乐意去农村工作。

(三)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自身障碍对大学生赴农村就业的制约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缓慢,不能非常好地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而且从现有的农村养老服务业机构来看,存在结构不合理,机构不健全、服务内容不完备、运作随意等现象,以致于农村养老服务业的作用不能得到真切体现。农村养老服务业发育不完善降低对大学生就业的容纳能力。农村养老服务业体系完善、实体经济发展健康才会真正吸引一批批优秀的年青人加入。

四、建立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养老服务业就业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确保到农村养老服务业工作的大学生能“引得进”

建设科学合理的聘选机制,关键是要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选聘工作应当由省级组织(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团委统一组织实施;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吸引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报名;聘选工作也应当贴近农村的养老服务业需求,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的农村养老服务,一些优秀的毕业生报考的专业,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抽出更多的地方大学内经受服务专业优秀毕业生倾斜,确保招聘大学毕业生“引入”。

(二)实施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确保到农村养老服务业工作的大学生“下得来”

首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养老服务行业就业,我们应该认真有效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和荣辱观,自觉把个人理想与农村社会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其次,抓好就业指导教育,鼓励大学毕业生就业为农村养老服务业。高校需要通过毕业、就业和创业教育来帮助毕业生牢固树立以农村养老服务业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意识和就业意向。

再次,开展社会实践,促进农村养老服务行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高校要积极构建农村社会实践和专业学习,结合社会服务,结合毕业生面向农村养老服务业择业的管理体系,让学生体验到农村、基层、艰苦的地区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实地考察体验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广阔空间,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培养人才的长期性。

最后,营造舆论传播的氛围,促进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养老服务行业就业。高校应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促进党和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养老服务的就业政策。

(三)开展各种培训机制,确保到农村养老服务业工作的大学生“用得上”

大学生从学校到农村养老服务业工作,普遍不清楚农村基层情况,也不知道怎么做好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工作。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相关培训,以致于能够学以致用。

(四)实施合理有效的考评激励机制,确保到农村养老服务业工作的大学生“干得好”

科学合理的考评激励机制,能激励大学生全心投入,认真工作,努力为农村养老服务业建设作贡献。制定具体的考核管理办法,对大学生的学习、培训、工作、生活、考核、奖惩等情况进行管理考核。提供各种锻炼培养机会和施展才华的平台,给予大学生相应的权力,避免出现工作范围过窄,权力过小,未能进入决策层的尴尬局面。树立典型事迹,促进大学生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五)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确保到农村养老服务业工作的大学生“留得住”

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使所有员工可以进入社会安全网络。目前,我们必须首先解决农村养老服务业就业的毕业生所担心的问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建立最低工资体系和失业保障体系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其次,要依法加强对各类农村养老服务业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监督检查,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于农村养老服务业的合法权益。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确保到农村养老服务业工作的大学生“出得来”

不乐于去农村服务业就业的大学生有九成以上是担心农村基层不尊重人才,缺乏施展才华的基本环境,害怕“进得去”但“出不来”误了青春和前程。影响大学生面向农村养老服务业就业的重要因素是担心政策的变化。所以要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解除大学生村十部的后顾之忧。还有户口迁移、人事档案管理、社会保险关系持续、工龄计算、专业技术职务申报评审等问题,也是大学生的后顾之忧。要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从法律层面上确保大学生能够自由流动。(作者单位: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险科研合作课题“发展我省农村养老服务业引导大学生就业的机制研究”(课题编号:JRSHZ-2106-01116)和2016年度秦皇岛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ppp模式应用于我市社区服务机构建设与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60502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达霖格里姆赛,莫文刘易斯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基础设施供给和项目融资的全球革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78-81.

[2] E.S.萨瓦斯.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5-48.

[3] 王海霞.PPP模式应用于我国养老机构建设的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45-49.

[3] 贾康,孙洁.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理论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114-115.

[4]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99-105.

[5] 孙洁.PPP与保障性住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47-59.

[6] 常宗虎.怎么看,怎么办——养老机构入住率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民政,2000(9):30-32.

猜你喜欢

养老服务业机制创新大学生就业
我国老年护工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