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青年身陷传销案原因与启示
2019-10-12曹瀚文
曹瀚文
摘 要:传销最初是销售模式的一种,诞生于美国,20世纪末传入我国,逐渐发生恶性活动性质转变,成为危害社会和谐的主要活动之一。近期传销活动猖獗,青年学生群体成为传销受害者的事件屡屡发生,使人好奇其背后的原因。本文将从一位受害者的真实案例出发,分析类似传销案例的成因及其对于青年学生群体的思考和启示,并提出相关建议。帮助学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减少传销恶性事件发生。
关键词:传销;青年学生;原因启示;实际案例
传销作为一种非法性质的群体组织活动,不仅危害受害人个人生命健康,对社会的经济、安定和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笔者将从实际案例入手,浅谈传销活动对受害者和社会安定产生的危害。
一、陷入传销深受其害的青年学生
零几年起,北京、南京、广州等城市陆续破获数起大型传销案例,涉案人数达到数千名之多,学历也不乏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生,这些不得不引起政府相关部门注意。2013年暑假刚过不久,某高校一名报道不久的研究生被传销团伙控制,造成自身财产损失5000元以上,身心受到严重刺激和伤害。
这位报道不久的学生是某高校2013年的研究新生,此前曾在本科毕业之后参加了安徽省的偏远地区支教活动。两年时间,讲台上的经历让他确信教育是自己想要的职业,于是在支教活动告一段落的时期,选择了完善自身,继续深造。在支教的两年时间里,该学生曾经接受同事的介绍认识了一个女孩。因为工作地点不同,学生和女孩真正见面的次数并不多,网络是他们之间的主要联系。但是该学生相信女孩对自己的感情,于是确定关系走到了一起。
研究生考试通过,学生将要去新的学校开始学习,但是和女孩的感情出现了危机。两人是异地恋情,女孩表示并不喜欢现在见不到恋人的状态,想要两人在同一个城市共同生活。学生不能放弃自己的学业,女孩说自己想要和学生在一起,但是舍不得自己当前的公办工作。并且谎称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学生的城市找工作困难,想要利用国庆小长假约男孩一起思考对策,学生没有犹豫,应了女孩的约定去找女孩。到达之后,女孩很热情的接待了他,并且以省点钱为由邀请学生住在自己的出租屋里,学生接受了女孩的提议。在女孩的城市游玩一天之后,一到出租屋里便被人控制,学生醒悟,控制自己的人是传销团伙,但是已经没有办法离开了。
十一假期很快结束,学生没有遵守校规及时返校,辅导员查阅该学生的假期去向,发现学生填写的是回家,但是经过核实,学生并没有回到家里。辅导员通过学生同学舍友进一步了解到了学生和女孩的见面约定,又从男生父亲处得知男生假期和家人通话十分奇怪,时间很短并且常常突然挂掉电话,甚至学生曾经要求家认为其办理休学手续。家人担心起疑,认为学生可能是陷入传销团伙。辅导员老师尝试拨打男生电话,学生表示自己找到了一份待遇薪水都很不错的工作,并且反复强调自己的处境很好,不需要担心。辅导员整合各项信息,基本确定男生陷入了传销陷阱。上报后,学生所在学校给予重视,鼓励学生父亲寻求警方帮助,学校方面负责和学生保持联系,获取更多目前学生的信息。最终警方、家人和学校共同努力,男学生得以重回校园。并且传销组织也得到了清缴,接受法律惩罚。
二、青年学生成为传销受害者的原因分析
1.社会经历不足,对陷阱缺少防范意识
分析受害者的自身因素,不少传销组织落网审讯中都曾经提到过,青年学生是很容易得手的社会群体,因为他们大多社会经验不足,盲目轻信,对于陷阱、危机意识远远不够。并且长期学校生活,让学生对社会接触较少,年龄增长,自我意识让他们希望尽快证明自己,对现实的过高期望也很容易让他们陷入传销犯罪分子编造的美梦之中,最终被蒙蔽受到伤害。并且学生对传销了解不足,并没有对此类犯罪活动的相关防范意识。
2.生活环境安逸,有不劳而获心理
专业调查表明,许多高校生、大专学生对于传销的概念并不了解,对其非法性也并不关心。在此基础上,传销分子很容易对没有防范的学生群体下手。学生群体,尤其是大学生,没有独立经济来源,但是日常聚会、生祝花销较大,他们迫切需要经济收入,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或是通过物质来获得他人认同。而营销者正是利用了学生对金钱的需求,以各种加盟商铺、品牌代销的幌子哄骗学生,让学生以为社会上存在有不需要努力就能换来金钱的工作,从而陷入其中,毁掉自己原本的生活。
3.学校管理存在缺失,社会法律制度不健全
案例中的学校规章制度较为完善,所以学生出事后及时得救,没有遭受更多的伤害。但是一些高校中存在制度不合理现象,分开选课、上课纪律松散,教师对出勤率不闻不问等等,学生的行动全凭自觉,学校并没有起到监督保护作用。另外安保后勤也是学校需要注重的,一些学校和居民小区相连,对于外来人出入丝毫不限制,使得有学生在学校内受到校外社会人士的威胁,学校却不能及时发挥作用。此外目前法律对于传销也大多采取较轻量刑,或者采取驱逐等措施,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三、防止青年学生陷入传销的几点建议
1.首先从学生的法制教育入手
高校生虽然大部分已经成年,但是非专业学生仍然对法制知识知之甚少,并且对法律也缺少崇敬感。这也是在校青年学生成为传销目标的原因。并且此階段正是学生自我意识进一步完善,心理意识趋于成熟的时期,如果能在这个时期在学生思想中种下法律的种子,那么对于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有很大帮助,并且也能预防大学生因法律意识淡薄而发生犯罪行为等。青年学生遵守法律,对于我国建设法治制度也有推动作用。
2.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加强管理,重视学生身心健康
传销中的受害学生很多都有一些典型的心理特点,如偏执、焦虑、甚至抑郁等,他们的心理存在一些问题,使他们不能和外界进行良好沟通,最终压抑个性,造成更大的心理问题。而这些压力又使他们失去内心的安全感,于是变得更容易轻信他人,陷入传销。而学校应该具有防范意识,除学习教育之外,保证学生的安全也是学校不可轻视的责任。
综上所述,学生青年群体因为社会阅历少,轻信他人和对物质的欲望等,很容易成为传销群体的目标。要做到切实保障青年学生安全,不仅要加强制度,更要疏导心理,加强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远离投机思想,预防传销组织侵害。
参考文献:
[1] 朱书荣. 浅析大学生屡陷传销陷阱的原因及对策.2007-09
[2] 史铁杰;张付强;涂薇. 解救身陷传销学生案例的启示.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