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本溯源?秉承传统

2019-10-12陈佳瑜

艺术大观 2019年21期
关键词:身韵传统

摘要:本学期熊家泰教授为研究生开设一周两次的导师课,学习中国古典舞身韵。身韵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本门课程,它从根本上影响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通过身韵教材的学习,学习者把握了中国古典舞民族传统舞蹈的审美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形体运动规律上的具体体现。本文是笔者在本次学习过程中的得到的一些感悟。

关键词:身韵;中国古典舞教學;传统

1980年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的诞生,对中国古典舞学科在继承与发展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身韵课”的开设目的是为了将“技术技巧”与“民族风格”完美的融合。身韵课有着不可取代的训练价值身韵课的内容是训练与加强艺术表现力和语言性的重要手段。身韵是侧重于审美和身法韵律的课程。

一、自然之美

从现代美学的视野来看,自然美是一种不言而喻的存在。在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中,就有自然美先于艺术美之说,自然美先于艺术美,艺术美来源于自然美,艺术美是自然美最精炼的表达。李泽厚先生在《华夏美学》一书中讲述到“人的自然化”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的关系,二是把自然景物和景象作为欣赏欢愉的对象。三是人的自然化,即人通过某种学习。如呼吸吐纳,使身心节律与自然节律相吻合呼应而达到与“天”(自然)和一的境界状态。人要以身体其自身的形体、姿态、容貌来吸引观众、感动观众,身体作为自己抒发感情和充分感知的对象。舞蹈拥有特殊的物质载体——人体,所以在学习身韵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就是在进行“人的自然化”过程。一如中国古典舞中反复强调“气”和“呼吸”的重要性。“气韵生动”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之一,也可以说中国古典舞美学是气化的美学。通过呼吸带动身体自然地运动。在身韵课中,多个老师都强调“意、气、力”的关系,用气来沟通和连接形体与意念。

“提沉”古典舞身韵中最基础的一对动律元素。然而就是这最基础的动作,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有时候太想要去做好这个动作,太想要控制自己身体的运动,结果却适得其反。在提沉过程中会出现为了沉气和提气,头部太过于主动地去完成。用气带动身体完成提沉,和单纯的控制身体所呈现的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不能将提沉当作一个动作去完成,要把它作为一种呼吸、一种气韵,用自然之气带动身体,并且讲这种气韵带入到每一个古典舞动作之中。

二、传统之韵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数千年的发展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充满浓厚的文化精神是舞蹈艺术的特殊魅力。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在舞蹈教学中,实现舞蹈技巧和文化的融合。在舞蹈中看文化,在文化中观舞蹈,深入探析中国舞蹈与传统文化之间密切而又微妙的联系。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体系,建立在戏曲与武术基础上,首先要建立在它的民族美学特性的基础上,这是核心和灵魂,这是根本和精髓。只有继承了这个根本,才能加强中国古典舞教材的民族特性,才能体现出它的主体性。在传统组合教材的传承过程中,经常出现虽然做了传统教材的动作,却没有了传统教材的韵味和闪光点。中国古典舞在发展过程中,动作也在不断丰富与变化。但是在继承与发展的道路上,缺乏了对传统的学习与研究。在本次导师课的学习当中,笔者学习了很多传统组合中的动作。例如“青龙探爪”“燕子穿林”“风火轮”“云手”“大刀花”等等。熊老师详细地讲解了每个动作是从什么戏曲和武术哪个元素提炼而来,经过如何发展形成如今的身韵动作。并且在身韵课上这个动作又进行了如何的发展。

三、学有所悟

在本次课程中,我体会到了基础教学的重要性。十年磨一韵,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老师有教学压力和课时限制,不得不在教学过程中压缩基础教学的过程。而学生对于一些很单一的动作,也缺少耐心,静心去磨。在导师课上,虽然都是单一的练习,但是从一个动作的起、行、止,都是有韵味的,一个转身,一个步伐都是被气韵贯穿的。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基础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好单一动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以自内而外的掌握古典舞的神韵,才能在日后学习过程中,展现中国古典舞身体韵律的极致。正确的动作开范儿,是基础教学的重中之重,一旦学生形成动力定型,再想要去改正可就太难了。所以熊老师在教学中一直强调,宁可多花时间在基础上磨一磨,也不在日后走回头路。在古典舞身韵教学中,要从基础教学就想学生讲授古典舞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这是能够留在学生身体上的东西,是传统文化中具有长远意义的一部分。

四、结语

我的导师已经到了耄耋之年,可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印子浅之又浅。今年是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5周年,而他也陪伴着这所学校度过了65年。他是中国古典舞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者之一,自1952年起就开始投身舞蹈教育,亲身经历了中国古典舞学科从创建到现在的整个发展历程。如今虽已退休,却仍坚如磐石地爱着中国古典舞,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不遗余力倾囊相授。

参考文献:

[1]李泽厚.华夏美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李正一,郜大琨,朱清渊.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创建发展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修订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

[4]金浩.戏曲舞蹈知识手册[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陈佳瑜,女,北京舞蹈学院2018级全日制研究生。

猜你喜欢

身韵传统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在传统与创新中寻求制衡点
我国古典舞身韵教程教学探讨
试论中国古典舞教学中身韵的训练价值
谈古典舞教学中身韵与神韵的重要性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审美性、训练性、运用性的价值
古典舞“身韵”教学中“示范教学”的必要性研究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