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19-10-12项雯刘玉龙

艺术大观 2019年24期
关键词:模块化人才培养创新

项雯 刘玉龙

摘要:随着影视文化产业的崛起,各類高校分别于2012年前后建立了相关学科专业。面对该学科人才培养起步晚、民办学校教学体系与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迎合行业生态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策略,探索影视人才培养的新方案和新出路。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块化;教学

一、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现状

2012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新增艺术学门类;开设特设专业154种。”其中影视摄影与制作作为艺术学门类下戏剧与影视学的特设专业,专业代码:130311T。积极响应国家与相关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相关政策,2014年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在安徽高校率先创建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并在2014年进行本专业的第一批招生。

二、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面临的问题

一是与社会发展形势脱节,被动式教学。传统的戏剧影视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新时代多元化、快速化、自媒体化形势发展需求。二是与市场需求脱节,封闭式教学。在未能准确把握就业市场的情况下,课程设置缺乏必要的层次关联。三是与文化内涵脱节,单一式教学。重技不重艺还在一定层次上有所体现,学生往往掌握影视制作技术技巧,却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把握和关注。

三、影视摄影与制作模块化教学平台构建

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围绕“戏剧与影视学”学科模块化教学平台的四个方面构建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依据,通过层次化课程、多元化师资、规范化制度打造立体化的基础建设平台。破除学生“急功近利”式学习思想培育学生专业应用能力;消除教师的“功利性”教学思想提升教师学术水平,创立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和教学质量的能力提升平台。   实践应用平台将自我学习、项目培养、专业采风相结合,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和创作思路。从主题、内容、方式三种形式建立融合发展平台帮助学生从作业到作品的转换。

四、影视摄影与制作模块化教学平台创新点

(一)全过程人才培养流程质量管控

抓好学生“第一堂课”教育,让学生掌握影视摄影与制作总体架构和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结合兴趣及自身实际,选定学术或职业化发展目标。建立导师“一对多”培养机制,给予学生在毕业设计、实习项目、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指导。建立毕业生定期回访制度,通过校友群、校友采访等活动,密切已毕业学生与在校生、专业导师的沟通交流。

(二)模块化教学应用实践

打牢设计基础,执行“导师制”进行一对一教学辅导,增强专业实践锻炼。夯实影视基础,加强影视理论学习,打牢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建立影视讨论沙龙。注重人文基础,引进来,增加学生与国内外优秀人才的交流;走出去,组织学生前往博物馆、民俗现场进行考察。培育创作基础,根据课程要求组成小组,分工、联合创作,锻炼学生之间的团结意识;根据课题项目和专业竞赛,增加第二课堂,锻炼学生作品创作的创新能力。

(三)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学院总培养目标“厚基础、重应用、强技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要求及时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用人需求。利用“两微”平台,较为广泛的搜集行业招聘信息,分析行业用人需求,积极调整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除专业知识教授外,通过开设了中华传统文化等通识教育课程,构建立体化知识体系。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同时,以实践成果反推专业知识的更新升级。

五、影视摄影与制作模块化教学平台应用情况

(一)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毕业学生打破地域限制,在全国各类影视制作公司、影视广告公司、各级电视台工作;另有学生自主创业,创办各类影视广告传媒公司、摄影工作室;也有学生深入学术研究,在国内外专业院校就读研究生。

(二)教学成果展示

在模块化教学平台构建的过程中,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学生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项。学生的创作欲望、创新能力和专业兴趣有显著的提高,主动实践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学科竞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迎合行业生态变化,并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和策略,充分运用“戏剧与影视学”模块化教学平台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吕华斌.民办高校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1):62-63.

[2]陈海平.融媒体时代地方高校影视传媒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7(5):135-139.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8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重大教育研究项目,项目编码:2018jyxm0487。

作者简介:项雯(1990.2.1),女,安徽芜湖人,讲师,硕士研究生,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视觉艺术系教学秘书,影视摄影与制作教研室主任;刘玉龙(1974.4.7),男,安徽霍邱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安徽省第九批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视觉艺术系主任。

猜你喜欢

模块化人才培养创新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JGJ/T 435—2018施工现场模块化设施技术标准
大众MEB电动车模块化平台
模块化微流控系统与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