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的功能
2019-10-12曹铃会
摘要:戏剧表演艺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其他文化形式相比,艺术性方面更为独特,表演特征十分明显,戏剧表演艺术的综合性特点,为戏剧戏剧表演事业的不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传统戏剧表演在艺术发展历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来讲,强化传统戏剧表演传承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传统戏剧表演;传承功能;传统文化
传统戏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在历史长期发展中产生,并且在发展中经历着历史变革。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遭受了一定冲击,传统戏剧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在此情况下,应重视传统戏剧表演的传承与保护,进而使我国传统文化得以不断传承、弘扬[1]。
一、戏剧表演的传承特征
首先,延伸了戏剧文化。我国历史悠久,戏剧表演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能够将中华传统文化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在时代进程中,应重视对戏剧表演的传承与发展。当前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高,对于文化传承问题也越来越重视,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文化能够对文化系统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2]。其次,发扬了戏剧精神。传统艺术魅力的发挥,传承者专业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在进行戏剧表演艺术发扬和传承过程中,传承者需形成强烈的使命感以及责任感,对自身进行严格要求,掌握和传统文化知识相关的内涵,并对其进行刻苦练习与钻研。在此基础上,才能将传统戏剧表演价值充分凸显出来,吸引更多的人了解戏剧表演和学习戏剧表演,进而使戏剧表演获得更好发展,在此过程中,能够使戏剧精神得到发扬。
二、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的功能
(一)对文化的认同
为了使现代人对戏剧表演兴趣得到提高,文化传承获得更好效果,需注重文化认同的实现,这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关键,也是传统戏剧表演的重要特性。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文化在形式和内容上多种多样,文化内涵也比较深厚。传统戏剧表演属于传统文化重要表现形式,文化价值性明显。因此在传承传统文化时,需将戏剧表演的传承作为基础与前提,使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以及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性。在此过程中,需艺术人员形成强烈使命感以及责任心,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形式上将现代表演与传统戏剧表演结合在一起,促进人们文化认同感的形成,对传统文化有更清晰、明确的认识[3]。在具体实施时,传承人发挥着桥梁作用,因此传承人需形成正确思想意识,保证传统戏剧文化在传承时的有效性。避免传统戏剧文化出现被取代或者是被淹没的现象发生,进而使传统戏剧在传播时的质量和效果得到充分保证。传承人不仅需了解传统文化和掌握传统文化,也需利用现代文化的丰富性,对戏剧表演形式进行创通过现代和传统之间的结合,为戏剧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创造良好条件,进而增强现代人对传统戏剧表演的接受程度。同时传承人需了解和熟悉现代文化,保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结合时的有效性。站在现代人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保证创新内容在现代人的审美范围内。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考虑的基础上,才能使文化在传播时的质量得到充分保证,提升大众对传统戏剧表演的接受程度。
(二)对文化的传播与尊重
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在进行着变化与创新,每個时期的艺术文化通常在特点上会有所不同,在表现形式上也有属于各自的特点,传统戏剧表演也是在此状态下产生,因此戏剧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以及历史文化气息,从某种程度上讲传统戏剧表演能够将文化传播和文化尊重体现出来[4]。在时代发展和科技发展过程中,人们在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时的方式更具多样化,如微博、微信等,因此传承人传播文化时,需注重对文化传播渠道的拓展,使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在了解基础上实现文化继承。在此情况下,政府部门需强化对文化继承和文化传播的整体重视程度,增加在资金方面的支持,并且运用多种方式对其进行宣传,使人们在潜移默化状态下对加强对文化的关注,主要参与到文化继承中。同时,针对文化传承人,需给予其一定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解决其在进行戏剧表演艺术传承中存在的后顾之忧,积极参与到相关文化内涵和文化特点的研究中,保证表演艺术在传承时的动态性,进而使文化发扬和文化继承得到充分保证。
三、结束语
总之,传统戏剧属于我国重要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魅力,为了使其获得越来越多的喜爱,实现对戏剧表演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应鼓励更多的人学习戏剧表演,感受戏剧表演中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丰富精神世界,牢记文化使命,使戏剧表演艺术在传承时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谢尔巴克夫·瓦吉穆,周丽娟.梅耶荷德的表演艺术对东方传统戏剧经验的借鉴[J].戏曲艺术,2018,39(4):32-37.
[2]关旭.试析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的特性和功能[J].戏剧之家,2017(22):37.
[3]曾美月.中国古代伶人的鉴戒表演传统[J].艺术百家,2019(3):86-91+129.
[4]兰君.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传承的特性和功能分析[J].参花,2016(13):140.
作者简介:曹铃会,延边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