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美术课程性质 优化课堂作业设计

2019-10-12欧伟颖

艺术大观 2019年24期
关键词:四性作业设计美术

欧伟颖

摘要:以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这“四性”为导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尝试多元化的美术课堂作业设计,优化美术作业设计理念。

关键词:美术;作业设计;“四性”

在美术教学中,作业的设计是提升课堂教学实施效果的重要助手。但是传统的美术课堂作业一般是要求学生根据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与技法,创作相关主题的绘画或手工制作。这类按照教师的“作业要求”去完成作业的方式,往往使学生产生“马虎应付完成任务”的情绪,影响了美术课堂的实效性。到底什么样的作业设计才能优化课堂节奏提高教学效率呢?我们依据《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愉悦性这“四性”为思想导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尝试多元化的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让优化的美术课堂作业设计理念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掌握美术技能、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

一、积累素材渗透视觉性

美术是视觉艺术,是以塑造人们视觉可见的直观艺术形象为根本目的,对美术学习及作业创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术课堂教学中,如果在提供视觉基本素材基础上,可以结合当地文化艺术资源素材为学生的作业提供更为丰富的视觉积累。如《各式各样的水果》一课,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用摸、闻、尝、看等观察方法关注十分熟悉的当地水果,通过感知这些水果的形状、质感、色彩、造型以及切开品尝它的味道等方法,多角度唤醒孩子们体悟视觉素材的敏锐度。只有广泛深刻的审美感受才能使美术作业创作更富理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在备课时还要研究如何对收集到的有效素材进行解构和重组,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与学生共同学习将视觉素材整理、转化为形象思维,为美术作业设计提供丰富的想象资源激发新的创意。在选择美术作业时,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视觉素材,并合理运用模仿、重组、增减、变化等丰富的美术语言和技能,让视觉素材成为作业创作灵感的源泉。

二、作业设计注重实践性

美术学习,不但要学习掌握技法知识,还要注重技法的“实践性”。美术课程中不同工具材料的使用和技能的学习都依赖学生动手、体验和反复实践才能掌握。如《彩泥世界快乐多》一课就必须是在掌握了捏、搓、揉、压、粘等技能技法后才能动手将柔软的彩泥塑造成自己喜欢的形象。为此,在课堂教学和美术作业设计中教师必须明确学生对这些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课初在研究并实践相应的彩泥制作技法时,对于学生有一定难度的可以运用技法步骤分解、教师示范教学、学生尝试探究等多种方法,提高技法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美术作业设计中想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仍离不开反复的实践活动。比如想在《漂亮的花边》这课用新技法剪出连续的花边时,就必须对以前学的对称剪纸的折剪技法进行巩固练习。在动手实践和行动体验的过程中达到熟练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和传授学生勇敢地借助剪纸造型特点和丰富的媒材创作出新的艺术形象。

三、以生为本追求“人文性”

提高美术素养、塑造独立人格、提升精神视野是美术课程中人文性的追求目标,美术作业恰恰是美术课程中展现人文性的最佳舞台。因此美术作业设计更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共同参与研究。把学生从“被做作业”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引导他们确立自信、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由表达个性与创意,完善美术作业的人文性。在《动物的故事》一课的作业设计中,通过主题绘本欣赏唤醒学生尊重生命关怀所有动物的自我意识,将美术知识学习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生活中动物的故事并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记录下来,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前提下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古今中外许多美术作品无不蕴涵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如《精美的邮票》我就结合邮票进校园的活动,收集整理贴近学生生活的本地邮票资源,带领学生打开邮筒分拣信件,体验从不同角度分析鉴赏邮票作品。在赏析同时因势利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生活、艺术与文化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体悟每一张邮票背后的人文内涵从而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人文性是美术课程永恒的追求,学生借助美术作业的创作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专题欣赏和地方性美术资源欣赏活动之中,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涵养学生的人文思想。

四、自由表达展现“愉悦性”

《新课标》提出美术课程需要愉悦性,要在美术学习与表现过程中给予学生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创意的空间。若将作业过程设计成一种有趣的造型表现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既能在“玩”作业中巩固美术知识技能,又能表达自己的创意获得愉快的体验?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是关键。美术课堂作业设计应给学生创造包括内容、材料、表现方式等更多选择的机会,以及在轻松自由的心境下专心致志完成艺术创作的情境。学生投入情感完成的作品哪怕是稚嫩的,也是自己创作出的具有独特个性的美术作品。也只有符合自己创作意愿和思路的作品才能享受成功的愉悦体验。如在上《未来的建筑》这课时,建筑本身稳定、牢固等特性如枷鎖般束缚了学生的创作,借助尺子唯唯诺诺画房子的学生比比皆是。当我用彩泥在水面上造的建筑跌进水里的时候,学生的笑声打破了课堂的气氛,也解锁了想象的方式。“这是造在水里的海草楼”学生想象之门由此打开,海陆空无界限畅游的建筑设计才是学生满足自身感官享受的作业。因此,在作业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从自己的内心体验出发,以“游戏”的心态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大胆表现出来,愉悦的表达个性观点培养健康的人格。

五、结语

以“四性”为主导优化美术作业设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贴近学生生活,用他们喜欢的方式设计出方向明确、内容明晰、难易得当、可操作性强的美术课堂作业,从而构建学生创作思维脉络,激发学生创作美术作业的兴趣,提升美术作业品质,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身心愉悦的体验。

参考文献:

[1]陈婕.如何在美术新课程中突显人文特色[J].基础教育研究,2010(21):43-44.

[2]尹少淳.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修订说明(续)[J].中国美术教育,2012(3):4-7.

[3]孙宏.探寻丰富多样的美术教学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09(3):100.

猜你喜欢

四性作业设计美术
美术篇
聚焦“四性”新理念,预测2018年化学核心考点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四性”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培养小学生英语课外阅读能力要注意“四性”
坚持“四性”,提高口语交际训练的实效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