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众戏剧小品创作的提升与突破路径探讨

2019-10-12陈丽丽

艺术大观 2019年24期
关键词:路径探讨突破提升

陈丽丽

摘要:戏剧小品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形式,在为人们带来欢声笑语的同时也丰富了其文化娱乐生活。随着社会以及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精神文明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对于群众戏剧小品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和层次化,为了更好地提升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我们需要对现阶段的群众戏剧小品进行深入分析,探索提升创作质量的路径,为广大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作品。

关键词:群众戏剧;小品创作;提升;突破;路径探讨

我国在近年来的发展非常迅速,其中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文化建设也要与社会经济齐头并进,党和各级政府对于群众的文化生活建设非常重视,群众戏剧小品是从群众生活中走出来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形势的变迁,小品的表演更加多元化,也是群众比较喜爱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的道路,以服务群众为主要目的,注重小品创作的原创性和突破性,从精神文明建设中不断寻找民族复兴的发力点。

一、群众戏剧小品的特点

(一)群众作为小品的参与主体

我国的戏剧小品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是一直都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具有短小精干、反映生活、语言平和、表演符合群众生活等特点,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追捧。小品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是对于百姓生活的高度浓缩和总结,尤其是其中的艺术形象都是以生活为背景进行的艺术加工塑造,包含了保安、警察、护士等多个行业,同时也包含一些反面教育形象,是百姓生活的一种缩影和反映,离群众的生活非常近,群众具有很强烈的参与感[1]。

(二)语言精练且生动形象

群众对于戏剧小品情有独钟不仅是因为它反映了日常生活,而且小品中使用的语言更加接地气,具有生动、幽默、贴合群众的特点,往往一些小品中的语言可以成为“经典语录”,群众也会争相模仿,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诙谐力。每一个小品都有表演的主题,但是由于时间原因,需要将一个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语言特征进行浓缩,所以需要创造者将语言尽可能地精练和简化,同时要运用语言将观众带入到情景当中,所以就需要创作中不断提升语言的生动性,突出人物个性,并要体现出小品的主题内容,具有完整的故事推进作用。

(三)表演形式灵活多变

群众戏剧小品另外一个被大家喜爱的原因就是表现形式灵活多变,演员的动作和举止往往引得观众哈哈大笑,丰富的表演形式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人物塑造方面也极具个性,与语言风格往往形成一种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小品的创作过程首先要有一定的故事素材,需要创作者将这个故事在短短几分钟内进行压缩,并表达出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要满足逻辑合理的需求,因此往往会在表演中加入歌舞、音乐、方言、地方戏等多种元素,使得小品的表达形式更加具有层次性,在各个年龄段中都有一定的观众群体。

二、群众戏剧小品的发展现状及机遇

(一)群众戏剧小品的发展现状

小品这种艺术形式出现的时间较晚,但是它的发展跟随着传媒形式一同成长,最早的小品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电视力展现的,很多人都对第一届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印象深刻,其中的小品表演更是获得了大量的掌声,之后小品也成了每年春晚必不可少的“压轴节目”。群众艺术小品源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群众,它的表演可以融合其他所有的艺术类表演形式,具有很强的包容度,虽然发展起步较晚,但是也是底层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群众娱乐文化的重要代表[2]。

(二)群众戏剧小品的发展机遇

党和国家对于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非常重视,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群众戏剧小品是我们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前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手机、电脑、平板等移动终端为人们提供了新型传媒服务,这也为小品创作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传播途径,可以更大范围内对小品艺术进行过传播。另外小品的发展也需要创作者深入群众体验生活,我们正处于时代变革的重要阶段,社会矛盾、社会发展等问题都在不断涌现,这也给创作者更多的创作素材,因此这也是小品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

三、群众戏剧小品创作的提升与突破路径分析

(一)提炼生活精华,获取创作灵感

小品的观众是广大群众,因此我们需要从群众的生活中进行素材获取,只有贴近群众生活的故事和背景才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同时戏剧小品也可以更多的反映当前社会的变革以及生活的变化,既要反映出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将体现出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生活中的实际价值体现在艺术创作中,缺少群众基础的艺术创作必定也很快被群众所遗忘。群众戏剧小品的创作者需要深入到百姓生活中去,在其生活中获取灵感,既要体会到群众日常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要分析群众内心情感的“爱恨离愁”,小品的创作不能“闭门造车”,凭空想象的作品不会打动群众,尤其小品中的人物角色,需要不断揣摩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在语言、行为、表情等多个方面进行戏剧提炼。本山大叔与宋丹丹老师塑造的“白云黑土”形象多年以来一直深入人心,因为创作者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千万遍的分析和锻造,传递出了寻常百姓所思所想,也体现出了人物与现代社会变化产生碰撞,成了“雅俗共赏”的经典作品[3]。

(二)传递群众所思所想,体现群众生活细节

创作者体验过了群众生活,并在群众中获取了灵感,但是还不能流于表面的进行创作,而是要从群众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对于小品中的角色定位要精准,并要虚心接纳群众对于艺术创作的指正和批评。有部分小品也是源于生活的素材和事件,在表演完之后并没有得到群众的热烈反响,其评价也非常一般,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作品没能传递出群众的所思所想,完全忽略了细节体现,一味地“拔高”就会脱离群众。我们在小品创作中首先要考虑到社会的意识形态现状,并对群众的思想进行层次化的分析,结合群众的审美方向以及趣味方向进行创作,小品中的人物形象要与现实中群众想法相一致,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台上与台下的情感互动,让人物的语言、行为更加真诚的流露,以此引导群众思考,实现真正的反映群众红生活、服务群众的目的[4]。

(三)注重小品语言的精炼度和幽默感提升

群众戏剧小品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但是其中的语言占据大部分,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小品语言部分的总结和提炼,一个好的小品剧本离不开幽默、诙谐的语言,每一个经典作品都需要创作者不断反复的推敲和提炼,由于小品的表演时间非常有限,所以需要在保证完整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不断的精炼语言,既要体现出人物的戏剧性冲突,也有要突出人物特点,特别在双方对话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幽默词语,不然很难让观众融入情景当中。戏剧小品中的语言形式包括旁白和对白,对白就是观众们所看见表演者的表演形式之一,在塑造人物方面一定要将语言不断精简,让肢体语言和对话交流两方面综合体现出人物特点,并带动故事发展,所以要减少无用的对白,要以诙谐的对话方式吸引观众。旁白则是对于剧情的介绍和说明,旁白的语言一般都是交代故事背景或人物背景,旁白语言则要适时出现,让观众有代入感。很多经典小品中都是“金句”频出,让人們记忆犹新的也是演员的语言形式,因此注重小品语言的精炼度和幽默感提升,是小品品质的主要发展方向。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艺术形式而言,小品出现时间比较短,但是在多年的历练当中已经成了群众最为喜爱的表演形式之一。我们在研究和分析小品的品质和质量的同时,也需要创作者根据当前社会的变化进行大趋势分析,社会的变革总会带来群众的生活方式转变和思想转变,在这种转变中不断收集创作素材可以为小品提供更多的故事,另外要注重语言、表演形式的多元化发展,不断地进行艺术打磨,为我国的群众戏剧小品提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龙燕梅.提高群众文化戏剧小品创作质量的相关分析[J].大众文艺,2018(7):18-19.

[2]苏炳南.群众文化戏剧小品创作质量的优化与提升[J].新丝路,2018(16):147-148.

[3]赵利,谢博全.把握人物的个性与情感——浅谈戏剧小品的表演[J].参花,2018(21):116.

[4]吴京航.曲艺类小品与戏剧小品表导演区别之浅见[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11):143.

猜你喜欢

路径探讨突破提升
基层政府主导农村法治发展的路径思考
新时期共青团思想引领的路径探讨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当代社会进步的文化审视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