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山水画中的美学思想

2019-10-12钱欣悦肖卉LadanAbouali

艺术大观 2019年22期
关键词:美学思想意境美

钱欣悦 肖卉 Ladan Abouali

摘要: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画”,是构成中国传统绘画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特有的技法语言传达出独具韵味的东方审美意境,也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本文主要从中国山水画的皴法美、意境美、虚实美、诗意美、空间美五个方面来探究中国山水画中的美学思想。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画;美学思想;意境美

一、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是以描绘山水树木为主的大自然之景的中国画画科之一。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构成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表现了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内涵,同时也是古人的审美表达,对中国文化中不同的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长久的影响。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精神内涵,是贯穿山水画始终的主流思想,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情感寄托。

中国山水画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期间,最具标志性的理论作品是南朝宗炳的《山水画序》,其中哲理性的显现,情感的抒发以及对空间表达的探讨,奠定了山水画的理论基础。到晋时期,自山水与人物分科以来,山水画就有了其本身的发展轨迹。山水画在中唐时期发展愈加迅猛,晚唐时期直至五代十国逐渐发展成熟起来,到北宋的战乱频发时代背景下发展受到抑制,明清时期则出现诸多派别百花齐放。山水畫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画的重要标志,其中蕴含的丰富美学思想值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

二、中国山水画中的美学思想

中国山水画自然有着独特的美,在文化不断更替时代背景下不断发展变化,山水画越发的美不胜收,这种美在于它的意境,在于它情感的抒发,在于它特有的绘画技法,在于它笔墨中的诗情画意。中国山水画是描绘大自然的艺术,在山水画作品中,我们看到是高山远水,秋山寒林,岩石沟壑层峦叠嶂的景象,人物通常只是作为点缀出现。山水画是中国文化最深刻的积淀,其美学价值不仅在于陶冶情操,灌溉心灵,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在于作画者可以借此来表达情感,这其中独有的诗画合一能够提高人们的文学底蕴。另外,通过欣赏山水画也能让我们有所感悟,不断丰富精神世界。

(一)皴法美

“皴”原意是指皮肤受冻而开裂的意思,后被引申到山水画中用来表现山石树木的轮廓,纹理和结构等的技法名称。皴法的出现和发展预示着山水画技法的发展成熟。

根据山石的纹理及其构造,皴法大致可以分为披麻皴法和斧劈皴法两个大类。披麻皴多用来描绘南方草木茂盛,土质松且厚的山峰,有长短披麻皴、卷云皴、荷叶皴、解锁皴等。斧劈皴主要用来表现山石山坡的形体,多用来表现北方草木稀松,山石坚硬等山岳。皴法讲究“皴下不皴上,以分其阴阳”,讲究强烈的力度产生美感。通过皴法对山峰的描绘,将山峰的虚实相结合,山丘的纹理脉络使画面更加具象立体,给人形式上的视觉冲击,笔墨的交错重叠、皴与山峰的轮廓相互融合,皴与染的结合,在不同的程度上体现出了皴法的意境与美感。

我们通过鉴赏北宋画家郭熙的《早春图》(图1)可以发现,画中采用了皴法技法,刻画出线条扭曲且坚实粗阔的山石,岩石表面交错的纹理采用墨色渲染方式表现出来,为画面营造出气势磅礴,情趣盎然的山水氛围,整幅画像是笼罩在一层稀薄的雾气之下,但仔细观察又可以窥见其奥秘。当观者站在这幅画前就像身处山中,感受着这画中的一片天地和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之景,其意境之深远,是作者对家国复兴的期盼,更是大宋王朝的早春之梦。

皴法是中国山水画中十分重要的技法,它是画家自身的精气神与自然的结合,画家通过它表现出了一个“人”与“意象”世界的结合,物质与精神的沟通,体现了在传统中国文化之下人们的审美追求,吸引着人们共享其美妙的意蕴内涵。

(二)意境美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的意境之美主要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出的特有的情调和意境。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画科开始独立发展,在玄学风靡的背景下,山水观念开始转变,山水画收获了其新的美学意义,人们关注山水寄情山水,将自己的情怀寄托于山水之间。以山为德,以水为性,通过对山川河流描绘,寄托自己的理想情怀,笔下的线条百转千回跃然于画布之上,描绘着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并且赋予它新的生命内涵。

中国的山水画极其讲究意境之美,山川河流之景与画家内心丰富情感的交融。这就要求绘画者不仅仅是把所见景色画出来,还要将身处于当时的情境下内心的思绪表达出来,唯有此才能表达出作者最真实的情感,使画面充满意味之情,令观者无限遐想。

中国山水画更多的是在对具体物像的表达的基础上,展开无限的意境之思。山水画中的山川丘壑、草木、河流,都是由画家的“立万象于胸怀”的表现,是画家通过自身主体的思想感情借用自然的景物的显现出来,不是仅普通意义上的自然山川景物的再现,这些“意象”组合而成完整的充满生机具有深远意境的山水画。

齐白石的“芭蕉书屋图”一画(图2),展现了其质朴的性格和朴实的画风相结合,齐白石用了七年的时间游历山水,在思想境界得到了进一步的开阔升华后形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画作笔墨精简,但画中的山川、河流、树木都充了生命力,常见的山野风光在他的笔下表现出富含趣味和意境之美的一面,且融入了他独特的审美和对简单朴实的生活向往的思想感情。

(三)虚实美

“虚”与“实”是中国山水画中十分重要的一组概念,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山水画中的“实”意在对客观存在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虚”则是表达对主观地抛开自然景物之外的意象与情感。但不管是虚或是实,都离不开对客观景物的表现和描绘,虚实的概念从客观的视觉效果上来讲就是物体在画家笔下表现出来的模糊与清晰;在整幅画面中作者着重表现的地方为实,被简化的地方为虚;着墨的地方为实,留白的地方为虚。“虚实”结合是画家经验所得的审美规律,它使得人的主观的思想与客观的自然万物相结合统一,是画家创造意境美的基础,中国画的写实与写意是一对相互对立又互相衬托的美学概念,是山水画家心中的美学的体现,通过多客观事物的理性分析得到的主观的心灵感悟,画家将山川河流自然风光烂熟于心,而后通过水墨技法虚实表现将内心的美景传达出来,是对气韵生动的最佳显现。以元代倪瓒的《渔庄秋霁图》为例(图3),远景为低平的山头,近景是平坡石头和五六只杂树,中景湖面大片留白。山石树木分割了整个空白的画面,空白中产生了实景,实景也烘托了虚景,可谓“虚实相生”,让观者有置身其中。

(四)诗意美

任何山水画作品所营造的意境美都离不开诗意美,所谓“书画同源”,无数文人骚客在传统山水画创作中都会努力追求诗意般的美妙境界。诗歌的创造也讲究意境二字,是诗歌之所以能被称之为诗最为重要的本质。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孤傲豁达,又如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淡雅,再如“山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缥缈悠远。诗歌与山水画在意境表达上不谋而合,山水画中处处体现着意境高远的诗情画意。

唐代诗人王维最早将画中的情趣意味与诗意相结合,与禅意相交融,“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苏东坡对王维的高度评价。将诗歌融入画面意境之中,笔墨发挥恰到好处巧妙结合作者本身情感的抒发。在王维的作品《江干雪霁图卷》中(图4), 我们以看到那种跃然于纸上的清淡恬静之意趣,体悟到富含禅意的诗情雅静, 让人不由自主产生恬淡与潜伏的哀思之情。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南宋画家马远的大多数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是独特的让人浮想联翩的特景,多数为山川的一个缺角,河流之中的一处独景,画面中留有较多的空白, 使其充满残缺的诗意美。以其名作《寒江独钓图》(图5)为例,画面呈现的是渔翁独坐扁舟临江中垂钓,佝偻的背影微翘的船尾成为视觉中心,对水中波纹的草草描绘更是突出了空旷的空间和孤寂的情感,其中之意味是难以用语言传达的,“孤舟蓑笠问,独钓寒江雪”一语道不尽这无限寂寥之情,一首诗一幅景,使观者领略到诗歌中蕴含的画面,画布中抒发的诗意。

寒江独钓图,宋代,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美术馆。

中国文化中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都是作者寄托情感抒发胸中之意的表达方式,诗歌是抽象的思维表达,而绘画又能描绘出具象的山水之景,又能这展现出无限的空间遐想,其二者相结合产生出一种视觉基础上的无限幻想。

(五)空间美

留白是山水画中较为常见的表现方式,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留白在构图章法中的表现是以中国人特有的哲学观点作为根基的,道家崇尚自然,讲求“清净”“无为”“无欲”“朴素”,反对豪华之美,适当的留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以简代繁。

所谓留白大多是用来描绘山石、天空、瀑布、水流、云朵以及江河等,用无形的白带给欣赏者一种不同于实物的虚无缥缈的、自由無拘束的想象,一幅好的山水画作中,留白的作用不可忽视。例如元代画家倪瓒在作品《幽涧寒松图》(图6)放弃了对天空的描绘,运用留白方式省出空间,对画布视野下方的画面描绘详尽,远处的山体、近处的树木、溪水和矮石吸引着观者的视线。

此图为平远式构图,纵59.7cm,横50.4cm。

元四家之一赵孟頫在《双松平远图》中(图7),先画近山、坡、岸,再画远山、远坡,画布中间的湖面采用留白的方式。为了是画面动态平衡在湖面上绘有一叶扁舟,使得留白而不觉单调,湖面是静却也是动。

留白染云法又称烘云法,用淡铅笔先勾勒出山与云的结构位置,用水墨烘染出云块,由淡渐浓,层层染出,将云和山石完美融合在一起。以郭传璋的作品《烟峡图》(图8)为例,图中的云就采用了留白染云法。此外,留在屋舍的墙面、舟楫、桥梁等物像处理上也经常采用此手法。

三、结语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历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观赏中国画不仅能获得视觉上的享受,更能有效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哲学与美学的紧密联系。中国山水画中蕴含着用笔、意蕴、诗意、留白等大量美学思想,它独特的民族审美特征能够丰富艺术工作者的创作技法,开拓其创作思路,提升其创作境界,值得研习。

参考文献:

[1]阴力溥.浅谈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J].艺术教育,2015,17(10):25-27.

[2]卢国斌,李云莉.中国山水画意境美之探析[J].大众文艺,2018,09(03):54-56.

[3]蒲子君.探究中国山水画的构图艺术[J].美与时代(中),2017(08):51-52.

[4]薛昌敏.浅谈中国山水画的留白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14.

[5]谷利民.全神尽相:中国传统山水画研究[M].辽宁美术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美学思想意境美
珠宝设计中意境美的表现技巧探索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美术教学中“古诗配画”教学探微
三维动画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立意研究
菲利普?锡德尼《为诗辩护》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浅谈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的意境美
梁启超美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