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对声乐演唱的作用

2019-10-12于永华

艺术大观 2019年22期
关键词:音乐理论声乐演唱基础知识

摘要: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是声乐演唱的重要基础,掌握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对声乐演唱意义重大,这一点被很多演唱者忽略。而作为声乐演唱者,为完美诠释每一部声乐作品,必须掌握音乐理论知识。本文将从音乐理论中表演特点标记、装饰音、段落反复记号等基础知识来探讨其在声乐演唱的重要性。

关键词: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声乐演唱;作用

一、音乐理论中表演特点标记对声乐演唱的作用

在声乐的表演、教学和创作中必然会遇到用以标记的速度、力度、表情以及演唱指示的外语单词。普遍加在速度用于之旁,单词多数是意大利语,这就为演唱者正确理解与使用带来较大的困难,表演特点标记为声乐演唱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演唱者要对音乐本体具备极强的分析理解能力,无论是演唱者具有多高的演唱技巧,抑或是有多么丰富的舞台经验,若演唱者不能正确分析表演特点标记,则整首歌曲诠释必是失败的。声乐演唱者对表演特点标记的分析并不應是信手拈来的,而是正理解乐曲风格与作曲家某个瞬间个性的融合,演唱者要事无巨细的分析表演特点标记,将自己的天赋与技术充分掌控。若演唱者不能有效掌握表演特点标记,歌曲演唱会失去高水准不能准确表达作曲家的思想情感,这是声乐演唱的重要内容。

二、音乐理论中演唱记号对声乐演唱的作用

用来装饰旋律的小音符与某些旋律型的特别记号称装饰音。装饰音均是以时值较短的辅助音构成,演唱时的时值计算于被装饰的主因内。装饰音在声乐演唱中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塑造音乐形象重要的一部分,在演唱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时,对理解音乐表现尤为重要,演唱者应很好地进行研究和学习。这里将简单介绍几种常用的一般演唱处理。

(一)倚音(appoggiatura)。

1.长倚音   举例,湖南名歌“洗菜心”

2.短倚音(acciaccatura)。歌曲《情满酒歌》第8与12小节

3.双倚音(double appoggiatura)(山里女人喊太阳)第4小节 《故乡是北京》中的第四小节

4.三倚音(triple appoggiatura)歌曲《故乡是北京》第三小节;第《彩云与鲜花》第2小节与第9小节

5.后倚音(unaccented appoggiatura)歌曲《高天流云》第18小节与42小节

(二)波音(mordent),分为上波音与下波音。波音是由短的助音组成的装饰音它位于主要音的两次出现之间,在演唱时总是算在主要音之内,波音符号记在这个主音的上方。

(三)回音(turn),是由几个短音所组成的旋律型

逆回音(inverted turn)。

(四)颤音(trill)tr~~~,歌曲《科学的春天来到了》第55、83小节;河北民歌《小白菜》第45小节。

装饰音被广泛用于各种声乐作品更是比比皆是,是声乐演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装饰音为音乐体裁的一种形式,其极具独特魅力与艺术价值,可充分美化音乐旋律,歌唱语言亦可随之丰富;同时装饰音可非常饱满的表现音乐情绪,歌曲演唱效果亦可被增强,音乐形象塑造更为完美。

三、音乐理论中段落反复标记对声乐演唱的作用

表示记号内的曲调反复唱(奏)。如果从头反复,前面的可省略。例如:

实际唱(奏)为: A B C A B C D E F D E F

反复跳跃号:“ ”记在歌曲的结尾,代表这首歌曲的两次束不同实际演应是。D.C.记在乐曲的复纵线下。表示从头反复,然后到记在 Fie 或处结束。“Fine”结束。“”是无限延长号,放在复纵线上就表示终止。在歌谱中见到D.S.标记就要从有标记处开始,直到歌曲结束。有时D.S.记也可用标记来代替。

总之,音乐基础知识为声乐演唱的重要核心,演唱者应具备深厚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不断加强自身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音乐基础知识与声乐演唱是相辅相成的,歌唱为听觉艺术和情感艺术,为深层次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需具备深厚的音乐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与歌唱之间的关系,将声乐作品更完美的诠释。因此,探讨音乐基础知识对声乐演唱处理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重光,编.音乐理论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

[2][苏]N.B.斯波索宾,著.音乐基本理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

[2]邬析零.廖叔同,等.编著.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于永华(1968.12-),女,汉族,辽宁省本溪市,中级实验师,学历为本科,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为声乐演唱、舞台表演。

猜你喜欢

音乐理论声乐演唱基础知识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
论大、小调体系中特性音程的调式特征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试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理论研究者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