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存的问题与应对措施研究

2019-10-12陈小英

艺术大观 2019年24期
关键词:均等化公共服务应对措施

陈小英

摘要: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为了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果能够被所有人民群众平等享有,对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致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基于此,本文将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存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处理这些问题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对措施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教育资源、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医疗卫生等社会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但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我国城乡发展水平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造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难以实现,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使城乡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二元结构。因此,应针对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使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得到破除,建立多元化的基本公共服務机制。

一、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是针对私人服务产生的概念,其面向群体是当前社会中拥有合法公民身份及公民权益的全体公民。通常情况下,有别于私人服务以市场通过交易向私人提供的形式,公共服务内容及设施是由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而私人服务与公共服务之间的区别在于对象需求的满足,公共服务满足的需求常面向整个社会,因此具体公共服务的项目具有社会公益性的特点,也主要是作用于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1]。

通常情况下,社会公共服务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及一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与民生问题有着较高的关联程度,包括教育、卫生、社保、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公众基础设施等,除去这些与民生密切相关内容之外的公共服务称为一般公共服务,包括国家行政、国防等关乎“国计”的内容[2]。通常情况下,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具有有限和具体的特点,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服务整个社会、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平稳运行,由此可见基本公共服务的服务质量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其基本公共服务范围也就较小,服务力度较低;而经济强盛发达的国家,则拥有更大且更全面的基本公共服务。

(二)均等化

均等化可以简单理解为均衡,但如果上升到社会公共服务层面,均等化则意味着要进行动态调节,使各方面服务内容在面对不同社会群体时处于一个大致相等的水平。此处的相等不仅仅是指机会的均衡,在结果上也要均衡,如给予所有公民能够完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并通过考试确保九年义务教育对所有公民产生相同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仅要求了数量,对质量也提出了相等甚至更高的要求。

在拥有相应要求之后,必然会导致相关量化指标的出现以衡量基本公共服务是否达到均衡的水准。就眼下实际情况来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使均等化的标准不断上升,并最终达到较高的层次[3]。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得到了显著提升,却依然存在着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客观事实,具体表现在各地用于基本公共服务的资源不均等、基本公共发展水平不均等,而这种情况又因农村地区与城市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展现出严重的城乡差别,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面临着更大的难题。

二、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教育资源、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及就业服务几方面。

(一)基础教育资源

受历史因素及发展侧重等众多原因影响,我国在城乡基础教育层面的投入存在极大的差异,农村接受的各方面基础教育资源远远少于城市,因此农村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也不如城市发达,导致城乡基础教育配置出现严重失衡的现象。尽管近年来国家通过各种措施、政策鼓励各方面人才前往农村任教,以期提升农村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但由于城乡之间在各方面发展水平上存在的较大差距,致使农村难以留住优秀的教师资源,再加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如城市,在基础教育设施上的配置也相对落后,对提升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二)医疗卫生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差距是摆在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面前的又一大难题。通过对相关数据的调查显示,占人口近七成的农村享用的医疗卫生资源仅有不到三成。近几年来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发展享受到了与基础教育资源发展同样的待遇,受到国家各种政策的推动,也确实使得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因发展侧重的历史因素及发展水平造成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问题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得到解决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环境及条件仍存在很大需要提升的余地。

(三)社会保障服务

城乡社会保障服务是困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一大难题。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虽然国家在近年来投入大量资源提升农村的基本社会保障水平,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因相关制度及体系依然存在不完善的内容,致使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的落实较为困难,与城市之间形成了较大差距。

(四)就业服务

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在户籍制度上采用了城乡人为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由此发展出的就业制度也与该制度有着较高的契合性,因此现有就业制度对城乡居民之间的要求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城乡就业机会存在事实不均等的情况。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不足,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吸引了大批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但往往没能给予他们相应的待遇,同时也无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使城乡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享用程度上依然存在不均等的现象。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完善政府职能

就当前政府行政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政府在职能定位上存在一定的“缺位”及“越位”现象,这使得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遭到削弱。因此,应以转变政府职能的方式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重点在于使政府的责任得到明确,并保证政府能够在公共服务领域发挥其主导作用,使我国政府在实现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能完成公共服务工作。政府的活动应当建立在以满足公共需求及创造更多社会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对公共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除此之外,政府应当对政绩观念进行调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念,以能够体现科学发展观及满足构建和谐社会要求为基础,建立新的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完成在职能上的转变工作。

(二)建立多元化公共服务供给方式

当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普遍面临供给效率不足、供给主体单一的问题,因此应改进现有供给方式,使供给主体多元化,以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工作中。以PPP模式为例,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实现高水准合作,并鼓励各社会企业及资本参与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建设工作中,该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执行公共服务的人力资源负担,还能因为社会资本及企业特有的灵活性使农村公共供给服务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三)破除城乡二元体制

城乡二元体制及结构是制约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使国家的工业力量得到快速发展,国家层面将推动重工业发展作为当时的主要工作内容,再加上计划经济制度等多方因素的约束,在形成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同时使得城市的发展水平与农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尽管近年来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推动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但并没有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因此应突破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统一户籍制度,使户籍不再有城市及非城市户口的区别,保障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能够享受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

四、结语

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应针对这些问题的现有影响及历史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从制约问题恶化与改变问题本质两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宏伟,李靖.关于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对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4):45.

[2]张辉,张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5):105.

[3]韩淑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1):70.

猜你喜欢

均等化公共服务应对措施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地级市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研究
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