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

2019-10-12周艳华

艺术大观 2019年23期
关键词:张若虚思妇春江花月夜

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内涵深刻,情感诚挚。《唐诗评选》以为此诗“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意思是说这首诗句句都有新意,古往今来,无论是什么人读到它都为之深深感动并引起共鸣。这首诗表达出宇宙苍莽,个人渺小的哀伤,也有表达思念情怀的缱绻悲凉境界,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使人为之动容。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开篇诗歌即将视线投入到无限广阔的海平面,看那一轮明月与潮水一齐激荡,一齐诞生。意境高远,眼界开阔的同时,动态的美感应运而生,眼前犹现明月自海上缓缓而升的壮阔景象,月华随着波涛一泻千里。视线由远及近,江流宛转,围绕着江渚的芳草,月色下的花林犹如洒下一片霜雪。月色照耀下,空中感觉不到白霜飞舞。汀上的白沙在月光照耀中越显澄明,也仿佛不易看清。波光、月华、飞霜、沙汀,都是极其明亮空灵的色彩。有远近的顺序,动静的结合,色彩的交相辉映、视觉触觉的共同感知,诗写到这里不仅是在广阔的平面视野上,也是在开旷的立体空间里,营造出一番悠远澄澈的意境。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诗人站在江边,在如此静谧而空灵的景色下,思绪宛转飘飞,面对眼前之美景,不禁联想并诘问宇宙的开端:那么是谁第一个见到江月,江月又是什么时候初次照耀世人?这是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是体现的却是诗人广阔的宇宙意识。将自己置于无限的宇宙空间,不免生出个体的渺茫。正如苏轼的“羡长江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在天人对比之下,会生出生命有限的遗憾与哀恸,但是作者后一句说道“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足以见到诗的格调并非是面对浩瀚宇宙与渺茫人生的伤感失落,而是一种客观理性,去看待生命与时间,个人生命虽是沧海一粟,但人生代代无穷无尽,正如时间永恒。诗人并没有因为宇宙的寥廓,个体生命的渺小而顿生出太过繁重的隐忧,而是多了一份爽朗与理性思考,江月无穷,历史无垠,无所预期未来何人何事,只这眼前之景是实在的,一江春水无语东流。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唐诗评选》中所说的新,在这一段中体现出来。诗人站在江边,思绪驰骋,忽然想到,是谁家的游子仍然漂泊在外,使得楼上的妻子望着明月忧愁?月满西楼,徐徐地照上思妇的妆台,令思妇满怀惆怅,相思难遣。这里诗人虽以思妇的口吻,叙述对游子的相思之意,却能将思妇的动作和心理刻画得细腻入微。诗中楼上徘徊的不只是月光,更是思妇因心中相思难遣而忧虑徘徊。月光照在思妇的妆镜台,而不是照在其他地方,更是别有深意,容易使人有“晓镜但愁云鬓改”的联想,又体现出思妇对青春易逝的担忧,加深了诗词中思念之情的浓度。以至于这种情感浓重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到最后吐露出誓言一般的表白“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传统的游子思妇的题材,诗人加以独特的构思:借思妇的口吻书写离情别绪。并且深切地将思妇的心境生动细腻地描绘出来,月与人共徘徊,情与景相交融,虚与实相模糊。起承转合之间,角色转换,过渡自然。因此我们仿佛觉得不仅是思妇心中言,亦表现作者胸中语。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人的思绪由远处的思妇回到现实之境。流水落花,春事将尽,可怜自己仍然漂泊在外。江水复又东去,落月复又西斜,而自己的归途仍然无限遥远。不知道今夜月圆,又有哪些游子乘着茫茫月色踏上归路?“我”的一片相思,犹如这茫茫月色,落满江树,摇摇曳曳……“江水”“落月”“江树”营造出一个澄澈清明的境界,将原本恼人纷繁的思乡别绪,化为满树光辉,摇落散去。

诗是紧扣题目的,春、江、花、月、夜,每一字都写得出彩。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有宇宙广阔的苍茫,人生无限的憧憬,游子思妇的缱绻,思乡难归的惆怅。但是诗的意境并非沉重灰暗的伤感色调,相反,明月、花林、流霜、白沙、芳甸等意象,营造出的是明朗澄澈的意境。同是思考与诘问宇宙,我们也并没有读到譬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无奈和悲愤。更多的是读到一种平和超脱,是诗人立于世俗高度,俯视宇宙人生,感受到:时空如此寥廓,人生亦是代代不绝,所谓的契阔无常,思念难遣,也是人生的常态。所以独立江边,诗人思考何人初见江月、江月何时初照、何人扁舟漂泊、何处相思高楼,“对于每一个问题,他得到的仿佛是一个更神秘的更幽默的微笑”。

张若虚(660-720?),与陈子昂所处的时代相同。正處于初唐武后时期。这个时代是一个及其纷繁多彩的时代。政治上开化,经济上对外交流频繁,因此文化上亦是胡汉交融,异彩纷呈。经由高宗,武后大搞“南选”,创立科举,士人通过科举,走上政治的道路,参与国家政权。另一方面,国家对外开疆扩土,军心豪迈高涨,不少的文人愿意身先士卒,一马当先,这一方面体现在诗歌上即为初唐边塞诗的兴起。因此,这是一个建功立业的时代,是一个追求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中,文人的面貌与社会高涨、自由、豪迈的风气相一致,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尽管个人生命有限,并且要漂泊离乡,知识分子们也愿意在这样的时代中抛却儿女情长,一展拳脚。所以我们说,《春江花月夜》中摆脱不了离别思绪,宦游之愁,但在诗人理性的思考与通达的释怀中,更看到积极洒脱的情感基调。

作者简介:周艳华(1970.7-),女,黑龙江依安人,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张若虚思妇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苏轼和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对比
同一叙事模式下的不同意蕴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生命意识
传世作品最少的诗人
《春江花月夜》“月”意象及“神秘”诗境刍议
《春江花月夜》赏析
浅析《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美学价值
王小奇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