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生命意识
2018-01-25李春燕杜慧
李春燕 杜慧
摘 要: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因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是因为它不仅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使人陶醉,而且以诗中蕴含的生命意识强烈地震憾着读者的心灵。本文主要浅谈《春江花月夜》中所蕴含的生命意识。
关键词: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生命意识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千百年来倍受读者的青睐,成为一首“千古绝唱”,“它不仅以唯一的身份使“春江花月夜”这种宫体诗形式流芳百世,而且摘取了集宫体诗、哲理诗、山水诗精华为一体的桂冠”。它不仅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使人陶醉,而且以诗中蕴含的生命意识强烈地震憾着读者的心灵。诗中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意境都饱含着诗人对对人生哲理的思索[1]。
一、生命的蓬勃和无可奈何
诗人开篇就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春江花月夜的壮丽画卷,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幽美邈远、恍惚迷离、深邃空灵的境界,使人如梦如幻,仿佛整个生命都融进了那个神秘的世界。“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四句无一句不充满动感。江潮连海,气势磅薄,潮涌明月,光随波动,诗人赋予明月与潮水以蓬勃的生命。然而张若虚在对宇宙和人生的思索中,感悟到了“人生代代无穷已”的生命哲理和“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宇宙规律。虽然作者在大宇宙面前感到了人的渺小和孤寂,但从整个人类历史长河中作者看到了人生的“无穷已”,这又使他感到欣慰。
二、生命的情感丰富
人似乎站在宇宙之外和生命之外观照今与古、万物与生命。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由上半部分对宇宙、人生的观照转为对世间别离相思之情的描写。“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春江无月明?”总抒相思别离之愁。“白云”象征游子浪迹天涯,萍踪无定,“青枫浦”系诗中惯用之感别的景物。在句意关系上,上句为下句之因,正因为“白云”的“去悠悠”,才使得“青枫浦”上的别离人不胜愁苦。“谁家”和“何处”互文见义,两个设问,道出了普天下离别之人共同的愁苦情结,使诗的情感时空超出了个人范围,像诗的上半部分一样,融进了思接千古的生命时空。此四句使上下文浑然贯通,读者可以从中领悟到诗人生命意识在下文中的延续[2]。“可怜”八句紧承“何处”句,写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借良辰美景写闺妇怨情是古诗常见的一种形式,只不过,诗人在这里没有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借“月”抒情。“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诗人似乎在写月的缠绵,月的怜悯,月的不忍离去。事实上“月”作为一种意象,它已不是单纯的“月”,在思妇眼中它是一种相思,一种愁绪,它“卷不去”,“拂还来”,它像雾,它像光,或有形,或无形,总是缠绕在思妇的心头。“此时相望不相闻,原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也无法传递她的相思,在无可奈何之下,只有借月光遥寄相思之情。这是多么的痴迷,多么的愁苦啊!
三、生命之美
如果说诗的上半部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感悟是虚幻的、缥渺的,那么诗的下半部分诗人的思绪则回归到了现实人生,这就是借人间离情写生命之美。相思离别之情是人生最璀璨、最美丽的情感,虽然它是那样的令人柔肠百转、孤寂忧伤,但是它却是人生最动人的一种生命体验。离别,是一种生活,是一种生命存在,有离别才有思念,才有诗人笔下的“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正因为别离、相思蕴含着一种巨大的生命之美,所以千百年来它一直是诗人笔下最观照的主题。“这种以相思为美,以离别为美,与19世纪以来西方象征主义所倡导的以忧郁为美有相似之处。在对美的本质和
形式的追求上,两者具有发自生命深处的根本一致,但在美学品格追求上,《春江花月夜》的以相思为美'完全中国化了”[3]。首先在表现形式上,《春江花月夜》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形式,把生命美融入美的画中,因而更具有含蓄美。其二,它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诗中的“青枫浦”、“扁舟子”、“捣衣砧”、“鸿雁”、“鱼龙”、“碣石”、“潇湘”等意象都透射出光彩夺目的中国文化内涵。其三,《春江花月夜》中的相思之美,是一种圆融中和之美,忧而不伤。中国古诗文中的“游子”绝不是单纯的流浪客,他饱含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探索的是生命价值,“游子”虽然是孤寂的,但他是积极向上的。因而明知相思苦,但宁愿去相思,这是一种美好的生命体验。正像春江花月夜的月光一样,不绝如缕地缠绕在思妇和游子的心頭。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不单纯是描摹春江花月夜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相思之情的叙情诗,而是使这三者相融,以幽深邈远、恍惚迷离的艺术意境透析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全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为灵魂,洋溢着生命之美、相思之美。月的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是一个自然过程,但同时它不也是一个生命过程吗?良辰美景、别离相思是这个生命过程中美的主题,诗人写这首诗的意旨大约也就在这里。
参考文献:
[1]葛力力.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生命意识[J].名作欣赏,2012,(11):56-58.
[2]阮丽萍.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情感生成[J].文艺评论,2014,(08):59-63.
[3]王世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集评解说[J].中国韵文学刊,2015,29(01):39-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