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提琴的起源与发展
2019-10-12任怡蓉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高,音乐文化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交响乐、室内乐、弦乐重奏等不同的器乐形式走进了我国的大众。中音提琴虽不是最为常见的乐器,但在交响乐团的众多乐器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音提琴是提琴家族中重要成员,起源于欧洲的十五世纪左右,源于欧洲的维奥尔琴,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继承了维奥尔琴的音色,至今中提琴仍然是大众视线内喜闻乐见的乐器之一。
关键词:中提琴;起源;发展;舞台
一、中提琴的起源与发展
16世纪末中音提琴出现在欧洲的音乐舞台,中提琴产生的前身乐器是欧洲古老的乐器——维奥尔琴。中提琴保留了维奥尔琴的音色纯美、有人声鼻音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发生了变化,西方的制琴工艺也在不断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小提琴的发展较为迅猛,从众多弦乐器中脱颖而出,演奏技法的不断进步,使得小提琴在演奏上更加自由奔放,小提琴也变成了独奏乐器和主调乐器。中提琴在这一过程中一直保持原貌,直到现在我们听到的中提琴的声音还是古老的几百年前的温润音色。
自16世纪末,中提琴频繁地出现在了管弦乐团中,小提琴的发展迅速与中提琴的半停滞式发展之间并不矛盾,小提琴音色高亢明亮,追求高难度演奏,是管弦乐团中的最重要乐器之一,主要担负着乐团中高声部的演奏。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在乐团中则担任着厚重的低声部的演奏,而中音提琴正是由于其温润的中声部音色,在整个乐团中把高亢的小提琴和低沉厚重的大提琴与低音提琴联合到了一起,使得整个乐团的音色更为融合。
17世纪以前的中提琴,在自身乐器的发展过程中一度走入尴尬的局面,中音提琴的形制比小提琴要大,比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要小。由于小提琴在这一过程当中一直改良和发展,形制没有完全得到固定,从而致使中音提琴无法确定本身的形制,又不能调整,如果调大,音色过于低沉,演奏技巧过于复杂。如果变小,音色则更靠近于小提琴,在整个乐团当中无法起到音色的融合作用。但中音提琴存在的意义一直没有得到否定,依然在乐团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直至18世纪中叶,中音提琴以其独特的音色越来越得到作曲家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开始为中提琴进行独奏曲目的创作,这使得中音提琴不再以一个单纯的伴奏乐器面世,中音提琴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变为了独奏乐器。斯塔米兹,伯辽兹等等作曲家音乐家为中提琴谱写了许多作品,这些伟大的音乐家也为中提琴定下了一个基调:不追求小提琴华丽敏捷的技术表现,而追求宽广深邃丰富的音色,为以后中提琴的发展埋下了深厚的基础。
直至19世纪末,欧洲著名的中提琴演奏家特迪斯设计制造了十六又四分之三英寸的中提琴,中提琴的最终形制才得以确立,也是在这一时期,中提琴演奏者和研究者越来越多,中提琴才开始以伴奏乐器和独奏乐器双重身份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二、中提琴在中国的发展
在众多的西方弦类乐器中,最早传入我国的是小提琴,小提琴于清朝初期传入我国。由于是西方乐器,小提琴在前几百年中都是在皇宫高墙内进行演奏,而没有走入中国民间。真正走入民间的时间是十九世纪末,西方列强的堅船利炮把清政府紧闭几百年的大门重新打开。西方传教士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学校的建立,才使得小提琴传播到中国民间。从这一点而言,中提琴传入我国和小提琴的时间是极为接近的,中提琴也是19世纪末传入我国的,并和小提琴传入我国有着同样的时代背景。
我国最早有关中提琴的记载则始于1922年的上海工部局乐队,上海工部局乐队是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是最早的一只西式职业乐队,大部分的乐队成员都是欧洲人。由于二战逃难的欧洲音乐家、俄国音乐家在这个时期不断地加入乐队,其中就有像普度世卡这样杰出的中提琴演奏家,对于中提琴在中国启蒙和专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时候,上海和东北的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中提琴的身影,虽然中提琴在中国的出现并没有引起中国音乐界的轰动,抑或说没有得到重视,但未中提琴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播奠定了基础。
二战结束以后,新中国的成立,世界局势得到稳定。很多在中国的中提琴演奏家们回到了自己阔别多年的故乡。中国的中提琴艺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十年浩劫,经济,文化,艺术受到政治的影响。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提琴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百业待兴的中国开始重新出现在了世界的舞台,闪烁在世界的东方。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音乐界广泛认识到了中提琴艺术的薄弱,并开始对外邀请世界著名的中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来华进行长期的讲座和教学。1983年,美国著名中提琴演奏家、教育家约翰·格雷厄姆曾对中国进行了近半年的学术交流访问。2000年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中提琴教研室。2004年,成立了中国音协中提琴学会,举办过多次全国中提琴比赛。2007年上海音乐学院成立了我国第一支具有专业的中提琴室内乐团。
近些年来,随着中提琴教育的不断完善和进步,随着留学西方中提琴留学生的归来,我国的中提琴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状态。我国的中提琴艺术也和世界进行接轨,越来越多的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中国中提琴演奏家的身影。
参考文献:
[1]张蓓蓓,杨宝智.弦乐艺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苏]C波尼亚托夫斯基.中提琴艺术史[M].吴育绅,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作者简介:任怡蓉,兰州交响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