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竹笛与戏曲音乐的关系
2019-10-12苏芳芳
苏芳芳
摘要: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传承千年,是古代宴会、娱乐最常用的音乐形式。戏曲表演是多种音乐元素的集合,需要合奏、伴奏,竹笛的伴奏效果很好,能增添音乐的音色魅力、律动变化、厚重情感,所以在很多戏曲作品中都使用了该乐器。本文通过分析竹笛在戏曲中的应用,研究竹笛与戏曲音乐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竹笛;戏曲音乐;艺术表达;关系
一、前言
自古有“无曲不成戏”的言论,音乐是戏曲的主体背景,也是重要辅助工具,优秀的戏曲作品离不开巧妙的伴奏。戏曲是透过音乐抒发情感,它兼顾了诗、乐、舞多种艺术元素,既有文化的思考与文学的沉淀,也有艺术的创造、情感的交流,在多元文化、多种艺术共同促进下,戏曲的艺术体系内容、形式都极大程度的丰富了。
二、竹笛与戏曲音乐的发展研究
竹笛是吹奏乐器,由天然竹子制成,声音悠扬婉转、空灵动情,可以带动戏曲的音乐节奏,形成主旋律音乐,可独奏、也可伴奏。竹笛早在四千年前的黄帝时期便被创造出来,经历汉、唐、宋、元等多个朝代的发明与改良,形成了多类型的竹笛样式,其乐曲演奏的功能也丰富多样。
戏曲是多种艺术的集合体,舞蹈、音乐、诗歌虽然独立存在,但却都是戏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舞蹈用来呈现戏曲的故事场景、空间背景,音乐用来诠释戏曲的剧情、情感变化,诗歌用来渲染戏曲的文学艺术、情感内涵。戏曲之所以吸引人,便是因为它有着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并配以音乐来推动,让观众在欣赏戏曲的时候能得到视、听、感多种享受。
竹笛在戏曲中应用的时间早,尤其是南、北方戏曲各有不同、各有千秋,常用竹笛,通过颤、打、倚等技法演奏,沿袭至近现代,竹笛的运用更加深入了。竹笛与戏曲的发展在融合,竹笛艺术与戏曲艺术也在交流和互通中创造出了更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代表作品有《姑苏行》《扬鞭催马运粮忙》《牧民新歌》等,这些作品传至千家万户,被人民群众广泛喜爱。
三、竹笛与戏曲音乐的关系
竹笛拥有强烈的文化色彩,它能让戏曲文化的音乐艺术内核更饱满、更充实,它亦可以呈现出多种乐曲形式,帮助戏曲调整、完善音乐配置,使之达成浑然一体的音乐形式。可见,竹笛是戏曲音乐必不可少的元素,戏曲音乐是帮助竹笛在音乐艺术中大放异彩的重要舞台,二者相互促进,能共同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音乐文化增添无穷魅力,创造更多有价值、有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
(一)搭建音乐曲式结构
竹笛演奏一般以曲笛为主,配合戏曲音乐、戏曲形式,创作竹笛乐谱,戏曲的形式与内容应当和曲笛配合。以昆曲为例,昆曲的行腔婉转、绵长,伴奏需要接续昆曲表演的全过程,几乎每一次场景切换、每一个人物出场,都要曲笛配合伴奏。因为曲笛的演奏形式多,音色、旋律可通过更改演奏技法的方式灵活变动,所以一度成为昆曲的主奏乐器,甚至有很多笛子独奏的乐曲中也会看到昆曲的影子,可见,竹笛与戏曲在曲风结构上能紧密配合、合二为一。
赵松庭创作的《幽兰逢春》,取材于昆曲《二郎神》,因为曲式结构相似的缘故,所以在节奏创作时,创作者将原来用快板过场的音乐更换成了笛子演奏的乐曲。《幽兰逢春》的引子部分,用竹笛演奏,竹笛空灵、婉转的音乐会把人带入到一种空谷幽静的环境中。江先渭创作的《姑苏行》也与《牡丹亭》中《游园》一折在曲式结构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跟随着故事情节的转变,在曲调、节奏上做修饰、创作,在游人进园前,意境优美、曲调、音调缓慢、低沉,进园后随着剧情的推动,开始展现不同幻想景观的美轮美奂,用竹笛伴奏配合昆曲唱腔,竹笛和唱腔的旋律相同,表达意境逼真、生动婉转。因为竹笛的演奏技法是多变的,所以在与戏曲配合时可以跟随戏曲的曲式结构变化做调整,让竹笛演奏服务于戏曲表演的同时,通过竹笛做最真实的情感表达。
(二)演奏的配合
竹笛在南北方演奏的方式不同,北方以梆笛为主、南方以曲笛为主,但无论哪种演奏形式,它都能与戏曲巧妙的配合,推动戏曲情节的发展、情感的递进。
北方竹笛演奏时,主要通过舌技、指法的变化与戏曲配合,如《喜相逢》戏曲,将原有的D调曲笛换成G调梆笛后,演奏效果明显增强了,梆笛的发音高亢、旋律节奏感强,更容易配合人的唱腔彰显人物性格。再加上北方人在戏曲演奏时,倾向于使用高亢洪亮的唱腔,梆笛能与该唱腔配合,让观众快速情感带入。《喜相逢》中两次节奏变化,一次是亲人之间依依惜别,一次是久别重逢,两次情感变化的心理情绪是不同的,演奏者可以通过唱腔的转换,比如花音和苦音,花音的音色轻快、音量适中,苦音音色低沉、音量低缓。也可以配合曲笛,开头舒缓之后伴随着人物心理情绪的变化而慢慢调整演奏技巧,加入吐音环节,让节奏慢慢加快,并控制旋律配合人物的情绪递进。
南方竹笛演奏会结合南方戏曲的特色,创作竹笛演奏技法,以《秦川抒怀》为例,它属于陕北地区戏曲,所以拥有着浓厚的陕北民族音乐艺术特色。在演奏实践时,创新独特的垫指技巧,用笛子吹奏“碗碗腔”,让曲笛的曲式风格与秦腔慢慢靠拢,形成独特的演奏风格。同时,为了增强演奏效果,还引入了压揉音演奏,这种演奏表达情感高亢、悲壮,与秦腔戏曲的剧情、情感能紧密靠拢,适合情感抒发,增加演奏的共鸣。
由此可见,竹笛演奏可以帮助戏曲演奏的剧情递进、情感抒发,二者在表达与演奏中的形式和方法异曲同工,甚至可以相互模仿、相互学习。曲笛是用来给戏曲伴奏的,戏曲演奏也同样是“伴奏”的一种形式,只有让曲笛与演奏相结合,戏曲表演才能够给予观众最真实的情感传达,带给观众最高品质的艺术享受。
(三)艺术文化的融合发展
戏曲的艺术价值不单单体现在音乐上,还体现在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上,千百年来,众多戏曲作品给人们展示了中国历史上无数华彩篇章、感人故事,它们的艺术内涵是最大的财富。竹笛在与戏曲融合的过程中,其艺术文化也得到了发展,如:竹笛会配合戏曲艺术的行当、做工、特色身段、表演技巧等,转变演奏技法、选用不同种类型的竹笛,让竹笛演奏技艺、艺术风格有更丰富的创造。竹笛与戏曲都会因所处地区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如:戏曲有各种曲目、各种曲式风格和唱腔,竹笛也同样,它分为南、北两大流派。现代文化艺术交流加快,戏曲艺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竹笛不仅在戏曲中的应用频率增加了,其应用的方式和方法也开始变得丰富多样,与戏曲文化相互配合,慢慢形成了虚实相生、移形写意的艺术美学。
竹笛与戏曲艺术文化的融合发展已经变成了一种大趋势,随着多年来的相互引用、相互学习,二者在曲式结构、演奏技法上的配合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戏曲与曲笛的音阶完全一致,曲笛可以根据戏曲的演奏风格来定调,戏曲可以根据曲式变化选择不同类型的竹笛。尤其在文化共通后,竹笛文化会慢慢像戏曲文化贴近,戏曲的音乐特色、表演技巧、角色形象也可以透过竹笛展现出更加与众不同的写意之美。任何艺术的融合发展,最终都会演变成文化的交流和互通,竹笛伴奏与戏曲唱腔、剧情、角色形成完整的艺术体系,构成戏曲独有的写意特色,其文化体系必然会形成特有的文化内涵。
四、结论
综上所述,竹笛与戏曲音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关系,竹笛虽然是伴奏音乐,但它在戏曲中所承担的角色是极为重要的,它能起到渲染舞台、塑造人物形象以及促进提升人物情感的作用。竹笛演奏与戏曲演奏相互配合,能让艺术表演更大程度地交流和互通,能让观众更真实地感受到来自艺术文化的魅力。未来,竹笛与戏曲音乐的发展拥有广阔的空间,尤其在创作、演奏上,它可以形成多种变化,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参考文献:
[1]肖興云.浅论竹笛在戏曲音乐中的运用[J].当代音乐,2017(1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