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2019-10-12麦菲
麦菲
摘要:近年来,我国加强开展在校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不仅能够弘扬和有效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这也是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真正实现以文育人,引领社会风尚。本文主要论述了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并分析了在推进教育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旨在能够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完善传统文化教育。
关键词: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价值
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主体部分,在实际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以展示、展览、互动的方式为主,传播弘扬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价值、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1]。”这也是习总书记对于传统文化的科学论述,为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一)推动文化强国
文化软实力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给予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中明确提出“我们需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激发全民族对于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以此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基础[2]。”只有加强对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才能够强有力的推动文化强国的实现。我们只有充分掌握文化内容底蕴才能准确地掌握文化发展的方向。我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作为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就是传承、弘扬、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它能建立起中华民族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体现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
(二)彰显人类智慧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所衍生出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物质财富。这些财富主要包括各种历史遗址、思想观念、传统艺术、节日节气、手艺工艺、国学民俗、绝学绝技、人文精神等,这些都能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3]。它们体现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创造,彰显了人类智慧和人类文明。对此,我们需要通过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来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在智慧,不断加强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的广度和深度。
(三)弘扬优秀文化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从明确指出“我们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够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方位[4]。”在新时代对文化有着新的批判依据和标准。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的根源,它在实物技艺以及思想知识层面上都是我国新时代发展的重要动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究其本质就是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能够促进新时代的不断发展,推动我国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进步。
二、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快,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加强,文化的发展也需要贴合新时代的要求。然而,在我国推进教育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中华优秀傳统文化教育地位并不显著。在本科阶段以后的教育体系中基本上不涉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久而久之会降低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其次,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媒体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不足,节目研发过程中通常将高收视率、高点击率的节目类型作为基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角度开展的节目少之又少,不利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播。再者,我国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当前从事传统文化研究方向的专业人士较少,年龄结构出现断层现象,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高校开展的传统文化学科不足或者是缺失,直接导致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断层,人才的培养面临重大挑战,热门专业如管理学、经济学等集中,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们探究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三、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提出举措
(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需要有关部门和学校制定明确的工作和学习规划。首先,有关部门应当加大中华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比重,如学校的四点半课堂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观看历史纪录片、参观博物馆、学习传统文化艺术如剪纸、武术、京剧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其次,应当加大传统文化在各级各类考试中的地位,不断强化学生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此外,学校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积极利用校报、黑板报、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等媒介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在平时教学中应当强化对民俗、节日、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推动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形成。学校可以结合自己的社会资源、历史传承和办学条件积极开展武术、古建筑、中医、对联等学习兴趣小组,并邀请具有影响力的学者进入校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
(二)推进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正在飞速发展,要想更好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就需要利用文化产业来加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首先,传统文化产业应当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明确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根据市场发展规律以及需求来确定生产目标,只有真正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够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起到宣传推广作用。其次,传统文化产业应当加强对于品牌文化的建设,不能局限于一两件文化产品的价值,应当积极与科研机构、民间团体、政府部门合作,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闪光点,并结合自身品牌特点,寻找契合之处,打造传统产品线,以此壮大品牌文化,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事业的扶持
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整合现有资金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的发展。完善惠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强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等的保护和建设力度。此外,社会也应当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介,给予文化传承和发扬一定的支持。例如,可以将民间文艺团体作为传播介质,让他们走进校园将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刺绣、捏面人、木刻画等带进校园,让学生了解到各种民间文艺,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四)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导向和宣传力度
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需要不断增强其宣传力度,使其形成正确的社会导向,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利用职工大会、道德讲堂等形式来向他们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他们能够理性认识节日,不跟风,盲目效仿过洋节。组织策划“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加强对社会舆论导向的引导,从而增强群众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以生动、新颖、趣味性的形式呈现传统文化节日的风采,让群众都能了解到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过好中国节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不断强化主体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促进人类道德文明的传播、彰显人类智慧、推动文化强国、文化自信、文化传承的实现、增强个体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感,以此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柱.构建新时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立体课堂[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4):95-100.
[2]李霞,孙留涛.新时代高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模式研究[J].江苏高教,2019(1):45-48.
[3]周作福.新时代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3):89-91.
[4]洪燕.论新时代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逻辑[J].四川戏剧,2019(8):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