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舞旋转训练
2019-10-12张琦
摘要:中国古典舞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中国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
关键词:古典舞;旋转;训练
中国古典舞是吸收了戏曲、武术、芭蕾的精华,并将三者加以结合发展,逐步形成的符合中华民族审美特征,具有强烈时代性的舞种体系。中国古典舞中的旋转,也是古典舞训练体系中技术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范畴。现今,中国古典舞中的旋转能力,已经成了评价舞者身体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舞的代表动作之一。
一、旋转训练的内容
在中国古典舞的旋转能力中,可以按旋转的形态分为两类。第一类就是直立转,它是从芭蕾舞蹈中借鉴而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变化,使其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特性的旋转类别。直立转的内容较为广泛,其中包括:四位转、二位转、挥鞭转、旁腿转、平转等,多种以人体常规垂直状态为中心轴的旋转。并且,直立转的地位同样不可忽视,它是古典舞旋转的基础,是把握民族舞姿转的前提,也是学习旋转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想要准确的把握好中国古典舞的旋转能力,直立转就成了舞者首先面临的最大挑战。另外一个就是最具我国民族文化代表特色的民族舞姿转。它是中华民族文化与审美的产物,大掖步转、扫堂探海转等各种民族舞姿上的旋转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而民族舞姿转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身体的拧倾舞姿造型为基础进行旋转,尤其是在身体“倾”的状态上旋转更为常见,而发力的方法则是以腰为主力带动旋转,从而达到中国古典舞所要求的速度、质量与美感的统一。
二、影响旋转的心理能力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身体语言,它要求舞者具有眼观四面,耳听八方的能力。而随着现今社会对舞蹈的更高要求,舞者们的心理素质也成了评价舞者的重要标准之一,尤其是对中国古典舞中技术技巧的完成,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旋转是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中的重要内容,需要身体能力与心理能力的统一才能完成。我们都知道旋转一定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与训练,才能领略其中的要领,但是,我们似乎都忽略了心理能力对旋转的影响,这种心理能力是指舞者与训练、表演及比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据训练、表演及比赛需要把握和调整心理过程的能力。它与舞蹈的身体机能、身体形态、基本能力、技术能力、表演能力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而中国古典舞中旋转的完成也与之息息相关。因此,中国古典舞中的旋转能力需要优秀的心理素质。
三、影响旋转能力的科学训练方法
在人体站立的一般情况下,人体的身体状态是垂直的,重心着力于整个脚部,但作为技术技巧的旋转却与之大不相同。旋转的重心位于全脚的前半个部分,要求脚心与脚跟都不能着地,并高高立起,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半脚掌。而旋转之所以较难完成的原因,也与重心的把握息息相关,可以说旋转的重心训练是学习旋转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对于旋转的重心训练要抱有高度的重视。对于旋转的重心训练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对于初学者我们可以利用把上的立点练习,使舞者养成一种动作定型,让舞者了解到什么是旋转所要求的重心;第二步,在基本掌握了把上的立点练习之后,舞者们可以在把下练习立点,加强对重心的把握,养成科学使用重心的习惯;第三步,舞者可以开始旋转,并在旋转中感受重心的位置,运用自己的身体体现出对旋转重心的理解。
四、旋转的速度训练
舞蹈中的速度能力是指舞者身体或身体某个部位快速运动与动作反应时间的总和。它不仅是一名舞者必不可少的能力,更是发展技术技巧的需要,无论是古典舞基本功中的技术技巧,还是武功技巧课上的技术技巧都要求快速完成,因此,舞者们一定要拥有良好的速度能力,不具备良好速度能力的舞者就不可能掌握和完成技术技巧,而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中的旋转对于速度的要求也是如此。我认为,训练舞者旋转的速度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我们都知道速度能力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体现在具体的动作中,而旋转的速度能力也不例外,因此,在旋转中,舞者应时刻注意对速度的把握,用高标准的速度练习来加强自身的旋转能力;其次,想要达到旋转的速度要求,也需要使用一些其他的方法,例如,利用伴奏音乐来规定动作的节奏和速度,通过提高音乐的速度,迫使练习者加快完成動作的速度。
五、旋转的协调训练
舞者们想要完成旋转,全身性的协调配合就成了舞者们需要把握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并且,如果舞者们具备了高水平的协调能力,不仅能提升旋转的质量,更会对其他动作的完成起到一臂之力的作用。旋转要求的全身性协调能力,其实早就已经体现在舞蹈动作的各个方面,因此,舞者们想要加强身体协调能力的训练,就应该时刻的注意对它的培养,以及养成在舞蹈方方面面中运用它的习惯。而能适应多种要求的身体协调能力,不仅可以在旋转方面运用体现,更是完成了舞蹈赋予全身性协调能力的重要意义。
总之,旋转是一种非常丰富的技巧,它不是单一元素的造型动作,而是需要全身性协调配合的技术技巧。
作者简介:张琦,东宁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