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文艺创作生产全面融合的新生态

2019-10-12杜鲲

艺术大观 2019年32期
关键词:荆州

摘要:新时代的文艺创作生产应何去何从?笔者认为,文艺创作生产创新发展的本质就是要形成“文藝创作生产+科技+市场主体”的一个生态体系。如何将文艺创作生产依赖政府投入、向中省争取资金的“输血模式”,转变为依托市场主体、依靠科技创新、注重文化创意要素提炼和产业化潜力挖掘的新生态,已成为当前荆州文艺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责任和担当。

关键词:文艺创作生产;全面融合;新生态;荆州

一、文艺精品的创作生产要借助专业力量

区块链、5G、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催生了文化创意要素在新经济发展阶段的作用,这就要求文艺创作生产的“精神性内容”必须融入这些因素。一是大型创作项目要向国内知名机构、组织寻求支持。密切与中省专业机构的联系,确保文艺创作生产的学术型、专业型、权威型。全市重点文艺创作生产项目由党委、政府牵头负责,确定具体联络人负责与中省专业机构进行对接,争取业务上指导和支持。同时,统筹全市文艺协会、团体与中省相关协会、团体进一步密切联系,在创作前期就取得指导。二是创作主体要与新兴产业寻求合作。文化和创意要素对经济生态的反哺作用不断增强,倒逼创作主体打破传统创作生产模式。鼓励创作主体树立“招商引资”理念,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注入创作生产全过程,在创作、展示、推介过程中,以新形态的探索应用的创新作为文艺生产创新的主要内容,通过创新改变和提升低端文艺创作生产水平。三是吸引更多社会力量成为创作主体。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文艺创作生产能力,已形成了开放的文艺创作态势。进一步梳理全市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文化企业、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非企业类社会团体,特别是近年来新兴文化业态催生大量新型青年文化社群和无边界、随机性的青年文艺组织,以各种O2O、抖音平台作为基点,一批网络主播、自由撰稿人、网络作家等,应加强引导规范,确保有序发展。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也是在面对青少年等成长型文化消费群体时,自身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实践。

二、文艺作品的推介推广要构建专业平台

新业态下的文艺创作生产需要注重精神内容、文化特质、市场需求的全面融合,真正做到以市场发展规律为基础的跨行业融合,荆州应重点发展适合自身内生发展的特色业态,构建具备融资、包装、推介等相应职能的专业平台机构。一是融资主体功能。只有金融的深度介入,文化产业链条上的创作主体才能生存和持续创作,才能转化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为提供文化产权、文化股权等权益资产和文化艺术品、文化版权等文化要素流转场所,采取“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协同发展”的方式,以市场化方式,发布文化产业投资指引目录,公开披露文化产业信息,为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以及文化企业、文化项目提供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的线下线上交流平台,与线上投融资项目推介形成立体化的交流格局。二是文艺作品包装。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创新文艺作品的体验模式。通过光影技术、裸眼3D以及环境营造等方式,营造多维度的沉浸式体验,利用全息、投影等技术,让平面作品立体化,深入探索传统文化故事的科技效能,让耳熟能详的故事、口口相传的文化,借助科技的力量,用更时尚、更轻松、更新颖的方式呈现出来。三是文化产品推介。参照中国图书国际贸易总公司、北京电影节营销模式,综合利用互联网的宣传、营销,提高荆州文艺作品关注度。在宣传推介方面,利用好微信短视频、抖音等新媒体,提高作品的关注度和曝光率。同时,在做好作品版权保护的前提下,探索演艺作品的互联网化。最大化延展文艺作品生产产业链,形成文化挖掘、旅游吸引、商品销售的产业内循环模式。

三、文艺作品转化为文创产品要形成产业链条

新时代文艺创作生产应该更依托国内大循环谋划布局内外双循环。既要在当前波谲云诡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做到灵活有效地应对,又要立足文艺创作生产本身的发展规律,营造适合创新生产的生态环境,形成产业链条。一是最大化彰显主旋律作品的社会效益。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注重创作品质,继续深耕内容高地,做好抓精品的根本性、基础性工作,通过精心策划、专题指导、打磨提升、重点打造、全程跟踪、动态化管理等方式,集中财力、物力、人力,特别是集聚优秀人才,推动荆楚文化题材创作,不断推出优秀的文艺作品。二是尽可能发掘作品内涵的经济价值。因地制宜既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能传承荆楚优秀文化,还能满足时尚文化消费需求的文艺作品推向市场。推动荆州旅游景区、民俗街区、特色小镇(村)等地,增设地方戏曲、歌舞、民俗表演等非遗项目展演等活动,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鼓励主题餐厅、特色书店等文化设施在酒店、高铁站、景区等人流密集区布局,形成主客共享的文化和旅游新空间,提升咨询中心以及旅游标识等服务设施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传播功能。三是加快文艺作品向文创产品的转化速率。抓好文艺作品生产的“上游”和“下游”。创作主题应当更契合市场需求、政府的行业管理要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社会引导应满足更多的公众需求。从而使政府、市场和创新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平衡,形成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工业化”和文创产品研发的“精品化”。

作者简介:杜鲲,中共荆州市委宣传部文艺与电影科。

猜你喜欢

荆州
浅析荆州市小学开展阳光排舞课程的必要性
唐代荆州流寓诗歌中的节日情怀
荆州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筋骨强 腰身壮
乡村旅游对荆州桃花村的影响分析
易中天为刘备找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