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好莱坞”电影中的现代主义特征

2019-10-12杨磊

艺术大观 2019年32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

杨磊

摘要:现代主义是十九世纪兴起至二十世纪中期,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各种文艺流派和思潮,又称现代派。主张非理性原则、注重个人内心感受,具有悲观主义特征。在现代主义的影响下,欧洲先锋派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新德国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应运而生。欧洲风格电影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票房,于是不同于旧好莱坞电影的新好莱坞电影出现。其中公路片的鼻祖《逍遥骑士》便是“新好莱坞”电影时期的一部经典影片。《逍遥骑士》用对毒品、性、暴力的直白描绘,吸引了迫切想在电影银幕中看到自己真实生活的嬉皮士青年,而影片对自由的无条件歌颂,更是道出了这代观众的心声。

关键词:新好莱坞;现代主义;逍遥骑士

一、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又称现代派,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流派,而是由许许多多的流派组成的。包括了象征主义、意识流小说、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黑色幽默等。其中影响较大并且与电影有密切关系的则是表现主义、存在主义等流派。

存在主义将人的问题作为基本问题,人被看作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主题,人之外的一切事物或现象的存在,只是“自在”或“持存”,唯独人有自我意识。作为现代派中的一个流派,存在主义几乎涵盖了现代主义在电影领域的主要主张。

现代主义主张在文艺创作过程中摆脱理性的束缚,用非理性的直觉、本能、潜意识活动、意志等“原始力量”在作品中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直接的原始的感受,不要经过理性的综合概括,所以作品的含意应当是“因人而异”,“自行求解”。

二、现代主义对电影领域产生的影响

现代主义进入电影,要比进入诗歌、绘画、音乐等晚一、二十年。1907年至1914年,立体主义流行一时,而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则还处在幼年时期:无声的长故事片刚刚出现,蒙太奇技巧还在萌芽阶段。但电影对其他艺术具有极强的接受力,因此在之后不多年,在现代主义萌芽的影响下,欧洲开始了一场电影先锋运动,前后延续大约十年,高潮时间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一般将之称为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1】虽将其冠以“法国”先锋派电影运动之名,但实际上这场电影运动涉及的范围不仅止于法国,还覆盖了德国等其他国家,也可称之为欧洲先锋电影运动。

而真正标志着西方影片中现代主义再次兴起的,是法国新浪潮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就其本质来说是一次要求以现代主义精神来彻底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2】很大程度上塑造了那些奋而拍摄个人电影以反抗常规电影工业的年轻导演们的浪漫形象。代表作品主要有《四百击》、《广岛之恋》、《巴黎属于我们》等等。除此之外,在欧洲其他国家,现代主义还催生了意大利电影新浪潮、新德国电影运动。以现代主义为哲学基础的欧洲电影冲击了经典好莱坞电影,推动了“新好莱坞”电影的出现。

三、 “新好莱坞”电影

(一)产生与发展

“新好莱坞”电影一般指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期的美国电影。从经典好莱坞过渡到新好莱坞的过程是很缓慢的,也具有非确定性。大致是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二战后,好莱坞和美国经济一起跌入谷底。经历了与电视的竞争,非美活动调查和反垄断法,和适应观看电影的观众群的变化。反垄断法使大制片厂地位发生动摇。大片厂渐渐失去了在娱乐产业中的霸主地位。对旗下院线的出售,使得片厂必须开始考虑观众的喜好。

新的观众群不满足于传统好莱坞叙事方式,二战后成长的一代,比经典时期面对的观众更加年轻,更具有个性,传统好莱坞电影的叙事语法和叙事方式难以让他们真正激动,客观上导致好莱坞难以为这批观众制作标准化的产品。除此之外,60年代美国国内出现了种族平等问题和民权运动,传统好莱坞赖以生存的文化经济基础不复存在,因此电影观念上的革新在所难免。

在此基础上,受到以法国新浪潮电影和德国新电影为代表的欧洲电影的冲击,美国好莱坞旧制片厂制度的崩塌,一大批年轻导演的出现改变了美国电影的现状。他们的欧洲风格电影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票房,于是不同于旧好莱坞电影的新好莱坞电影出现。

(二)“新好莱坞”电影的特点

突破传统价值观念。影片不再推销中产阶级的意识形態和生活方式,而常常是些反传统的。对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丑恶现象,影片给予坚决地揭露,并提出尖锐的批评。影片不再宣扬法律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相反,法律和政府的代表和象征往往变成了讽刺、抨击的对象。

题材类型创新。“新好莱坞”影片的样式不再是某一种类型片的局部改造或翻新,而是对传统类型片的彻底结构与颠覆,公路片应运而生。传统好莱坞电影戏剧化、剧场化的叙事特征被情绪化和个性化的倾诉所取代。导演的个人风格与大胆探索在新好莱坞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大胆突破传统叙事结构。“新好莱坞”电影不再讲述强行编造的、有头有尾的故事,而是多运用开放式的结局,打破了追求戏剧性的单向叙事模式,把重心转移到对特定人物的塑造,影片的叙事更加生活化。

电影语言创新运用。传统好莱坞电影强调时空连续性、平铺直叙、遮盖电影技巧、搭景拍摄以及运用配乐以加强某场戏的情感力量。“新好莱坞”电影则更强调用技巧强化气氛,多运用实景拍摄,配乐直接进入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感情世界以充实画面内容,丰富影片内涵。

四、《逍遥骑士》的批评分析

电影《逍遥骑士》(丹尼斯·霍珀)讲述了怀特和比利两个年轻人在完成毒品交易之后,骑哈雷摩托车离开洛杉矶横穿美国大陆的故事。他们最初的想法是去参加新奥尔良的狂欢节,然后再去弗罗里达州定居。二人古怪的装束一路引起敌视和猜忌,甚至旅馆都拒绝他们, 很多时候他们只能风餐露宿。后来他们在去佛罗里达州的途中被卡车司机开枪打死。《逍遥骑士》充满了怀旧、彷徨、不安、否定、叛逆,充分表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反文化运动中年轻人与现存社会的矛盾,被认为是公路电影的原型。

(一)表现主题

1.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

《逍遥骑士》的主人公是与传统好莱坞电影人物形象迥然不同的新人物,这也是“新好莱坞”电影的特点之一。主人公怀特与比利并非传统好莱坞影片中塑造的“官方英雄”形象,而是被当时社会普遍认为的“垮掉一代”的年輕人。

影片开场有一个画面,怀特将手表摘下放在路旁,随后发动他的哈雷摩托车启程。在这里,“手表”作为当时的社会秩序及纪律的隐喻出现,怀特抛弃了手表,暗示着主人公决心与社会秩序决裂,骑上摩托车向西部驶去,追寻自己心中的“美国梦”。在他们心中,人生的意义就在路上,是对人生旅程的追求,而不是陷入自己既定的社会角色中。

整部影片通过表现两位主人公在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遭到的“白眼”,以及主人公的应对,坚持追求自己人生道路的坚定态度之间的对比,表现出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反抗,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彰显其不同于传统好莱坞电影表现的文化价值观念。揭露中产阶级与“垮掉一代”青年人的矛盾,表现了当时的年轻人对于自由的渴求和向往,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不满的态度。

2.对个人主义的追求

影片表现了美国年轻一代人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追求。影片的主人公追求独特的外在形式,并未迎合当时的中产阶级对于年轻人的期待,比利的披肩长发给他们带来的很大的麻烦。例如,影片中一位警长大喊出他对比利的长发的厌恶以及在影片最后比利和怀特命丧陌生的卡车司机之手,而他在行凶前说:“他为什么不剪掉头发?”种种都表现了影片主人公追求个人独特的外在形象,这与中产阶级的期待完全相悖。

影片通过在嬉皮士聚居地,青年男女的群居方式以及在墓地与妓女做爱的场景,表现当时年轻一代人渴望追求性自由,追求对身体的解放。

3.对社会边缘族群的关注

在“新好莱坞”电影之前,无论好莱坞怎样发展,它始终达不到欧洲电影那种对人类终极问题的思考,这也是由它“造梦工厂”的定位决定的。受到欧洲电影的冲击以及当时美国社会背景的影响,“新好莱坞”电影开始出现一些聚焦于社会边缘族群的电影,而《逍遥骑士》也是其中一部。影片聚焦的是美国“亚文化”中的嬉皮士文化,两位主人公是经典的嬉皮士形象,嬉皮士这一群体在当时的美国正是社会边缘族群中的一分子。影片的播出成功引起了美国人民的关注,也获得了当时美国年轻一代人极大的认同感。

(二)叙事结构的创新

传统好莱坞电影黄金时期的类型片举世闻名,简单来说,好莱坞经典叙事情节分为破题——纠葛——解决三步,采用传统戏剧结构。而《逍遥骑士》作为公路片出现的标志,是对传统类型片的反叛。《逍遥骑士》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大团圆的结局,不注重叙事和台词,在编剧手法上,这是与传统时期的好莱坞电影截然相反的。

(三)新的镜头语言的应用

相对于经典好莱坞的“人工造片”方式,《逍遥骑士》作为公路片的鼻祖,更追求电影的真实性,运用实景拍摄和捕捉不完美的现实来增加影片的真实性和可信性。《逍遥骑士》不但没有遮盖电影技巧,反倒利用电影技巧强化影片气氛,沿用了戈达尔在《筋疲力尽》中开创的跳切手法,常常是前一场景最后一个镜头的几格画面与下一场景第一个镜头的几格画面交替更迭。一个神秘的摩托车的闪前镜头,时不时地打断叙事进程,为这对毒贩的“奥德修斯”之旅的终结做了铺垫。[3]

五、总结

《逍遥骑士》作为公路片的鼻祖,其边缘化的人物形象、特立独行的思想观念、创新性的叙事结构,是对传统好莱坞电影的反叛,更是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经典之作。影片通过表现主人公一往无前追求个人理想的态度传达出影片对个人的注重;通过不断在路上寻找自我和生活的意义,而非依赖所谓的科学技术生活,表现影片对理性的反抗,对传统社会秩序的反叛。最后是具有悲观主义色彩,即便主人公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能够引起一种观众的共鸣,但最后结局两位主人公仍然悲剧的死亡了,表现了这部影片的悲观主义色彩,也是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讽刺与抨击。

新好莱坞发展到今天一直在不断成长,如今的好莱坞电影相较于几十年前更加兼容并包。这给我们电影业以启示,立足本国国情,面对世界,顺应世界电影发展潮流,我国的电影会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邵牧君.略论西方电影中的现代主义[J].电影艺术,1980(11):53-63.

[2]孙钦华.西方现代主义电影的两次浪潮[J].思想战线,1988(02):41-47.

[3]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世界电影史.第2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哈代悲剧小说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继承与发展
现代主义视野中老舍笔下的小人物悲剧
论乔治?鲁奥朴素、真诚的绘画态度形成因素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艾略特《情歌》的现代性简析
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现代性特色
由《原野》浅谈文学创作中的人性发掘
现代主义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