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略特《情歌》的现代性简析

2016-07-09张丽

现代交际 2016年12期
关键词:艾略特象征情歌

张丽

[摘要]《情歌》是艾略特早期诗歌的代表作,是艾略特早期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该诗从很多方面反映了现代主义诗歌的特征。本文主要从主题和艺术特征两方面来探讨《情歌》的现代性。

[关键词]《情歌》 艾略特 现代主义 主题 内心独白 象征

[中图分类号]I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102-02

T·S·艾略特是20世纪西方诗坛的风云人物,是现代诗歌发展史上一位公认的重要人物,是英美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杰出领袖,为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以下简称〈情歌〉)是T·S·艾略特1917年发表的处女作。是艾略特早期诗歌的代表,亦是英美现代派的诗歌杰作。该诗较早、较全面地体现了现代主义诗歌的特征。艾略特用娴熟的写作技巧实现了用诗歌反映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的可能性。本论文主要探讨《情歌》的现代性。

一、主题

《情歌》描写了上流社会一个衣冠楚楚、文明高雅、敏感怯弱的中年知识分子——普鲁弗洛克,在一个昏暗的黄昏,邀请诗中的“你”一同穿过半废弃的街道去向一位女士求爱。在《情歌》中,艾略特塑造了普鲁弗洛克这样一个疏远、异化的现代都市人的典型形象。通过普鲁弗洛克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西方都市人的绝望、焦虑和异化感,深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状态,体现了现代主义诗歌主题—疏远、异化。

诗中普鲁弗洛克自始至终孤身一人处在凄凉的街道上,与之相对的是“在客厅里女士们来回地走,谈着画家米开朗基罗”的热闹场面,这一描写表现了普鲁弗洛克与其所在群体的疏远。同时,普鲁弗洛克想向屋中的女人求爱,却又害怕女人们嘲笑他,并且怀疑屋中那些女人不值得追求:而且,归根到底,是不是值得?由此指出人与人之间互相排斥、猜疑和不信任,表现了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主题。

诗中走访的时间为黄昏,路线是穿过城市的贫民区。昏暗的街道,凄凉污秽的旅店、餐馆反映出普鲁弗洛克的寂寞和孤独不安的心境;曲折而无条理的街道反映出了普鲁弗洛克内心的矛盾和踌躇。他想向恋人求爱,却有思虑过多。害怕女士们嘲笑他毛发稀疏的头顶、纤细的胳膊和腿,害怕他所熟悉的眼睛把他“公式化”,担心那些女士不值得追求……以至于在求爱途中百般迟疑、拖延。在行为上,普鲁弗洛克犹豫、焦虑和缺乏判断力,精神上则充满了幻想,逃避现实。他内心强烈的本能欲望同社会传统和道德标准的矛盾造成了普鲁弗洛克精神上的瘫痪,使之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孤独感。

诗中出现了螃蟹的意象。“那我就会成为一对蟹螯,急急爬过沉默的海底。”螃蟹象征着无所顾忌的动物本能。普鲁弗洛克情愿做一只螃蟹在海底爬来爬去、无忧无虑,不必思考,不用与人交际。普鲁弗洛克情愿丧失人的特性而异化为物,反映了他对生活的失望和在尴尬处境中的自我安慰,揭示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异化这一主题。

《情歌》也反映了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人与自我关系异化的主题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所常见的。主要指人性的异化,自我的消失。表现了现代主义作家对自我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自信心的极大怀疑。诗中普鲁弗洛克从开始就要去提出“一个重大的问题”,但却没有指明是什么问题。同时,一触及“问题”本质就出现感情阻滞,避而不谈,但却终日为其所累,无法解脱。想要求爱却有怕被拒绝,害怕误解女人,害怕别人嘲笑。总之,“怕”控制了他的言行举止,使他对自己产生了极大的怀疑,一遍一遍地问自己:“我可有勇气,搅乱这个宇宙?”

情歌的主题应是“爱情”,本诗题为“情歌”,但缺少的恰是真正的爱情。因此,《情歌》并非讴歌爱情,它所反映的主题是现代社会中人的疏远和异化。

二、艺术特征

(一)内心独白

现代主义作家在接受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后,在其创作中特别注重描写和展现人的内心活动的潜意识、下意识活动,而往往采用人物的“内心独白”,把直觉与幻觉、记忆与印象、现实与梦境、理智与错乱等完全糅合在一起,使人物的意识活动更具有跳跃性和随意性。

作为内心独白,《情歌》受惠于布朗宁的戏剧独白。戏剧独白是英美文学传统中一种独特的诗歌形式。它的主要特征就是诗人在诗中用戏剧化手法塑造第一人称说话人。诗人让诗的叙述者剖析自己内心,使读者、人物和作者处于适当的位置,独白的语气随想象中的听者的存在而波澜起伏,读者从人物富戏剧性的独白中推理和想象,探知隐蔽的作者的观点。《情歌》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表现了一个多愁善感、神经过敏的中年人在黄昏时分独自漫步街头时的复杂感受。普鲁弗洛克的彷徨、惆怅和心理冲突都是通过内心独白的方式得到自然流露。

呵,确实地,

总还有时间来疑问:

“我可有勇气?”“我可有勇气?”

通过内心独白,普鲁弗洛克求爱前的那种踌躇复杂的矛盾心理,同他过于敏感、内省、胆小、压抑的性格特点,清楚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二)现代主义时空观

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打破传统的时间、空间概念。艾略特同其他现代派作家一样对时间和意识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的诗歌明显地反映了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在他的作品中,他对时间的安排和谋篇布局进行了大胆的实验。传统的文学中的时间就是指用具体的时分秒来度量的物理时间,也称钟表时间。这样的时间观曾经支撑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写出了很多不朽的篇章。然而,这种时间观使得时间和空间具有了不可超越性,在一定意义上也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主观思维。在《情歌》中艾略特使用了现代主义时空观。突破了时空旧有模式的限制,并围绕主题使时空实现了最大可能的抽象与延伸。

在《情歌》当中,从第1行起到第22行描写物理时间。时间正是黄昏,“你”被邀请一起去访问,穿过“半冷清的街道”来到客厅。时空的描写到此为止,笔墨不多,但功不可没。它形象地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背景:那里的黄昏犹如一个病入膏肓、躺在手术台上全身麻醉的病人,呆滞、麻木;伦敦市区嘈杂混乱,肮脏不堪,令人窒息作呕。接下来心理时间逐步展开,而地域空间几乎消失。我们被诗人带进了一个可以一览人物全部心理活动的内心世界。在这里,主人公普鲁弗洛克的内心世界一览无余。在这段时空下,具体的空间已经隐身,主要突出了人物的内心状态的演变,在有限的现实时空内展示无限的空间。

《情歌》全诗所涉及的钟表时间只不过几分钟,但在这有限的几分钟内诗人却展示了人物的不同经历和一个广阔无限的空间。普鲁弗洛克也从开始的“总会有时间”到“总还有时间”,直至最后发出“我变老了”的悲叹。由于普鲁弗洛克困惑不安、犹豫不决,无法采取行动,因此这首诗并不具有任何意义上的“访问”或行动,而只是反映了在有限的物理时间内所发生的心理活动。显然,艾略特的这种创作手法充分体现了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与特征。

(三)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不是一般修辞学中的象征,而是一种观念和创作手法。既反对自然主义的描摹,又否定浪漫主义的直抒情怀,而以意象、联想、典故、暗示、比喻、借代等手法表现人的思想情绪和其发展变化。现代主义作家们十分钟爱这种创作手法。艾略特是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创作上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情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那么我们走吧

你我两个人

正当朝天空慢慢铺展着黄昏

好似病人麻醉在手术桌上……

诗歌一开始就将慢慢到来的黄昏比喻成了麻醉后的病人。“黄昏”和“病人”也象征着昏暗和颓废。人受麻醉以后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暗喻普鲁弗洛克的虽生犹死之状,显示他希望从痛苦中解脱。

紧接着诗人又使用了猫的意象:“黄色的雾在窗玻璃上擦着它的背,黄色的烟在窗玻璃上擦着它的嘴,把它的舌头舐进黄昏的角落……”艾略特把城市里黄昏的烟雾在街头的弥漫与猫的一系列动作融合得天衣无缝。黄昏的雾宛如猫一般蜷伏在房子的四周,雾似的猫的形象反映出讲话人的精神状态:猫象征性欲,也标志疲倦和惰性,讲话人虽有性欲却无勇气行动;于是像猫一样昏昏沉沉,无所作为。猫的意象准确地传达出普鲁弗洛克对一种漫无目的的慵倦的生活的内在感受。

接下来出现的“螃蟹”的象征意义前文已说过,这里不在叙述。“在别针下趴伏”给人一种动物制成标本的意象,象征着普鲁弗洛克好似一只被钉在墙上做标本的昆虫,在痛苦中扑翅、扭动、挣扎。艾略特还在诗中其他很多地方使用了象征,这里不再详述。我们要指出的是艾略特并没有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众所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而是使用了完全异于以往的象征本体。诗中使用“麻醉后的病人”“猫”“螃蟹”“做成标本的昆虫”等等这些我们常见的事物引起读者的联想,探求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变主观抒情为客观象征,使诗中的象征和意象成为情感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三、结语

《情歌》是一首无情的情歌,是一首无恋的情歌,是西方“黄昏”世界的一首哀歌。《情歌》较全面地体现了艾略特的文艺观和艺术天才的杰作,它完美地体现了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庞德高度赞扬《情歌》,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这是我从一个美国人那里得到或看到的最佳诗歌。”艾略特的创作对整个西方文坛有着划时代的影响,没有他的努力,英美诗坛便不会有今天的面貌。诺思洛普·弗莱说:“对艾略特有一个全面了解,是任何一个对当代文学感兴趣的人所必不可少的。”而作为艾略特早期代表作的《情歌》,便是了解现代英美诗歌的钥匙。

【参考文献】

[1]艾略特(著),查良铮(译).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2]张奎武.英美文学漫笔[M].吉林: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4.

[3]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下册)[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9.

[4]徐曙玉,边国恩等.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1.

[5]李维屏.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0.

[6]克里恒斯·布鲁克斯,罗伯特·华伦.了解诗歌[M].1950.

[7]祁洪彬.一支没有爱的情歌—艾略特的《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解读[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06).

[8]黄涛梅.“黄昏”世界的哀歌—论《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J].青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2002(01).

[9]姚本标.情歌的悖论[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03).

[10]顾慧萍.从《情歌》的双重特色解读艾略特的诗歌艺术[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25(04).

[11]张碧竹.怯懦者的吟唱—浅析《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04).

[12]徐明,张钧.从《普鲁弗洛克的情歌》看现代派诗歌特征—兼论世纪诗人T·S·艾略特[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13]王增红.论《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现代主义时空观[J].文学·艺术,2005(05).

[14]余明明.“情歌”为谁而歌?——《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解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23(05).

Abstract: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is the representative poem among Eliots early poems. It is the most striking work in Eliots early writing.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modernism of the poem through the themes and artistic features.

Key words: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Eliot, modernism, themes,inner monologue, symbols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艾略特象征情歌
章鱼心
土家族情歌
如何不写
两种人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艾略特的蜜月
情歌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