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孔子和毕达哥拉斯为例论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异同

2019-10-12王真彦

艺术大观 2019年25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思想

王真彦

摘要:在音乐的发展历程史上,无论是中国传统音乐还是西方音乐都各自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我国的传统音乐可追溯到黄帝时代,而西方的音乐是从古希腊音乐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由于不同的政治、文化、历史背景、地理环境以及审美意向,使中西方音乐形成了既有共通之处又风格各异的音乐特征。在中国和古希腊,孔子和毕达哥拉斯对音乐的审美理想有着相似的见解以及偏差,本文以二者为例对中西方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辨析。经济全球化的当下,各国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在此种趋势之下,研究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成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西方音乐;思想

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因素并不是单一的,有着历史、政治等因素。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受封建社会的影响,注重教化功能。而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受到哲学、科学以及宗教的影响,其中科学的影响更重,因此西方的音乐在后期发展中更加系统化。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的音乐都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二者既存在差异又有着共同之处。本文以孔子和毕达哥拉斯这两位代表人物的音乐美学思想为例对其中异同做进一步的辨析。

一、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从中国西周末年至春秋末年的著作《国语·周语》中“乐从何,和从平”①的思想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人们已经明确提出了“和”这一概念。认为音乐具有“和谐”之美。“和”的音乐思想成为区分音乐美丑的一个重要法则。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也可以找到其渊源。其中《乐记》一书中有完整记载:“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②即音乐的起源都是人的内心在受到外围因素的感染后,以声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音乐的功用在于“平和”,作用于人的思想情感。这使得音乐审美中的情感内在体验与外在表现都保持在中和的状态。即符合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与之类似的观点孔子在《论语·八佾》一篇中也有提到,其对《关雎》这首诗词的评价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即在抒发快乐的情感时,应该加以控制,抒发哀怨的情感时,应该制止损伤。其认为要控制音乐的情绪,要适度不能过分,“和”而不“淫”。同时,孔子认为应该从人性中寻找美的存在,音乐是站立在人性之上的,是人个体的心理诉求与社会道德的约束统一中产生的。

由此可见,“和谐之美”在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涉及了人和音乐作品也涉及了社会关系体系和音乐的特征等。以及对于“和谐”的推崇,而对“淫乐”的贬斥。

二、毕达哥拉斯的音乐美学思想

毕达哥拉斯作为“数学”的开创者,对于哲学与音乐也有很深刻的研究。毕达哥拉斯与他的门徒组成了“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将音乐美学看作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部分,认为音乐和科学都是由数字来掌控的。由此提出了“和谐之美”的观点,他们认为音乐的和谐是由高低长短轻重不同的音调按照一定的数量关系上的比例组成,即“音乐是数字”。数字为万物的本源,是统一万物的最高法则,生命都是由一定的数字密码所构成。17世纪时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也曾说过:“大自然这部书是由数字写成的。”根据历史记载,毕达哥拉斯被铁匠铺中打铁时发出的声音所吸引,其发现重量不同的铁在击打時发出的音有所变化,从而测量出不同音之间微妙的数字关系。后来在琴弦上的不断测试下,发现琴弦与琴弦之间在一定比例的数量关系下发出的声音是谐音。最终他发现了音程、和弦之间的数字关系。他认为应该将矛盾中的声音归为统一,使其和谐。这也对应了“对立统一”的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也是古希腊时期思想辩证法的雏形。毕达哥拉斯提出音乐的和谐美会净化灵魂,其具有引导人类灵魂的庞大力量,从而使灵魂在不断地归宿中达到转世。

由此开始,西方的音乐学家们就倾向于以科学的视角看待音乐美学的问题。这一观点的提出使音乐开始具有理性的意识,超出了一般对于音乐感性的审美体验。对西方在和声、曲式、复调和配器等能够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以及日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二者思想的共同之处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和”不仅涉及了主体(即欣赏音乐的人),也涉及了客体(即音乐作品本身)。“和”的特征是与礼乐紧密相连,礼乐中所存在的人心和谐以及人性自觉是自身修养的必要条件。中国古代哲学家们认为音乐必须受到经济、政治的限制,反过来音乐也可以作用于政治和经济。可平和人心、促成政事。例如“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③意思是君子在听了美好的音乐之后,内心就会感到平和,从而道德品行的境界得到了升华。由此可以看出音乐起着净化心灵的作用。

古代西方的哲学家们认为音乐服从“和谐”这条规律。但人们不只能从音乐的和谐中得到愉快的审美体验,并且可以通过身体的感官和躯干适应歌曲的和谐而感觉到愉快。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心灵的能力。舍斯塔科夫在《从美育论到主情论》中曾提到“音乐是心灵的算术练习,心灵在听音乐时计算着自己而不自知。”归根结底都是在于音乐对于身体和心灵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可以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在之后的发展中也能看出这一概念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了专门的“音乐治疗法”。英、美等国家先后创办了各种形式的音乐医疗方面的刊物以及音乐治疗院。柏拉图说:“用音乐来净化人的心灵,是因为节奏与乐调具有最强烈的力量,直击心灵的最深处,如果引导的方法得当,它们就会净化心灵,使它因此而被美化。”

因此,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起源虽然不同,但在音乐“净化”的功用上确有着不谋而合的共识。

四、二者思想的区别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事物都能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和秩序即为和谐的。毕达哥拉斯的音乐基本原则在于数量的关系。但是毕达哥拉斯将一切和谐都归为自然科学中数的关系,很显然将其单一化,有些忽视“和谐”当中的社会性以及情感的需求。而在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中是站在绝对的“仁”之上,即“人心”和“人性”。不过后代的西方哲学家们又对“和谐”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发展,他们讲求在对立中寻求统一,矛盾中找到平衡。赫拉克利特说:“将相互摈弃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将碰撞出不一样的美,这一切都是在不断地斗争中所产生出来的。”这一观点体现出西方的音乐美学思想并没有一直维持旧的和谐思想,它强调的是推进矛盾的发展,找出对立中的变化再将其统一,使音乐进行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变革,冲破了以往的过于和谐的单一性。从而在西方音乐史上出现了许多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

而这一观点在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中是不被允许的。前面提到过中国古代音乐美学讲究的是“平和”,维持中庸的态度,将所有因素都平和化从而达到“和乐如一”。所以在内容中必须要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反对凸显任何一种因素。其强调的并不是斗争,而是将各种矛盾维持旧的和谐统一。虽然在音调方面保证了多元化却使风格变得单一化,不利于音乐风格的创新发展。而赫拉克利特为代表的这一思想对西方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纵观西方音乐的发展史,这一观念贯穿在音乐的创作与审美当中。

由此可见,古代中国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在“和谐”这一点的差异。在不同的历史文化以及背景之下使得中西方的音乐美学在之后的发展中体现出截然不同的轨迹。但二者之间却又不乏共同之处。

五、结语

孔子和毕达哥拉斯的音乐美学思想都产生于不同的历史背景,虽有分歧,却也有共同之处。二者都强调音乐具有“和谐之美”。中国古代的音乐思想追求“平和”的理念,与礼乐紧密相连,但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的制度之下,使得音乐在发展的道路上呈现单一化,禁锢了音乐新思想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背景环境下,西方的音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了开放的态势。因此使得西方的音乐体系较为完善。虽然二者在音乐思想上有着类似的观点,但是在不同的政治、文化以及历史的背景下,造就了其发展的不同点。

参考文献:

[1]马红超.和谐美:毕达哥拉斯和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辨析[J].王学研究,2016(1):296-303.

[2].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 第四部分 十七世纪[J].音乐研究,1980(3):112-121.

[3]刘星卓.浅析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异同[J].北方音乐,2017,37(6):246.

[4]管菲菲.谈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理音乐思想[J].艺术研究,2018(4):122-124.

[5]谢秋菊.浅论“和”在中西方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中的异同[J].音乐时空,2013(5):78-79.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音乐思想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浅析基于中西音乐文化差异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
中国传统音乐对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状态的调节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音乐提升师范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研究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浅析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