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纸扇制作中必不可少的“古法”
2019-10-12沈俊芳
摘要:黑纸扇是折扇的一个品种,它选料讲究,制作精良,深受老百姓喜欢,也是进贡朝廷的“贡扇”。黑纸扇制作主要包括约86道工序,制作中那些必不可少的“古法”,使其成了折扇品类中一种独特的存在。
关键词:黑纸扇;制作;古法
黑紙扇是折扇的一个品种,也是杭扇的代表,亦称“油扇”“杭扇”。黑纸扇是杭州王星记的招牌产品,它选料讲究,制作精良,不仅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欢,而且荣升为进贡朝廷的“杭州贡扇”,拥有“一把扇子半把伞”的美誉。传统黑纸扇产品扇面均以桑皮纸为原料,施以煤漆上色,但因扇骨材质不同,而叫名不同。黑纸扇的品种,主要有全棕黑纸扇、毛全本黑纸扇、全玉黑纸扇、毛全玉黑纸扇、毛棕本黑纸扇,另外还有象牙扇骨黑纸扇、牛骨扇骨黑纸扇等,其中以全棕黑纸扇、毛全本黑纸扇和全玉黑纸扇最为常见。全棕黑纸扇,扇骨主要采用广西、贵州等地产出的野生高山棕竹,质地坚韧,纹细色美。毛全本黑纸扇,扇骨用浙江安吉等地出产的冬竹,经过处理后使扇骨与扇面一样,变成黑色,故名。全玉黑纸扇扇骨也是毛竹,只因其被打磨的如玉般温润,而叫名为全玉黑纸扇。
手工艺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指以纯手工劳动进行制作的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工艺美术。[1]传统手工艺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慢慢变成了一件艺术品。黑纸扇的制作工艺是扇子制作中比较有典型性的,从扇骨制作、扇面制作、修整等共计约86道工序,都属纯手工制作。但随着经济发展,传统手工艺黑纸扇制作从原来的工厂生产,慢慢转向小型家庭作坊,基本生产属按需而产。黑纸扇生产萎缩、手工技艺面临失传,这些窘境一直困扰着黑纸扇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本论文在撰写前,采访了杭州市黑纸扇非遗传承人潘春年①老师,同时采访了绍兴黑纸扇制作代表企业、代表人物,实地察看了黑纸扇制作流程,感叹制扇艺人精巧的手工技艺,更多的是感叹黑纸扇制作中那些必不可少的“古法”,使这样一把黑纸扇成了折扇品类中一种独特的存在。
一、成败在于硫酸亚铁
全棕黑纸扇,顾名思义是以棕竹为原料制成的扇骨,它主要采用的是实心棕竹的外圈,纹路细美,韧性好,是绝好的制骨材料。可是很多人看到毛全本黑纸扇的时候会有疑问,为什么这么定名?明明是近黑色的扇骨,为何却名取名为毛全本?其实最大的文章在于扇骨。毛全本黑纸扇扇骨,选用5年左右的高山阴竹,毛竹本身略泛黄色,要做成近黑色,主要是要经过硫酸亚铁浸泡。浸泡前,要先用石灰呛毛竹篾片,性质类似于脱脂作用,然后再放在硫酸亚铁中浸泡。不同的季节时间,对于浸泡的时间要求也不一样。像秋天那样的天气,一般需要浸泡30天左右,夏天20天左右,冬天需要45天左右,这是正常的操作。但为什么现在的黑纸扇很难保存,主要是因为硫酸亚铁浸泡的配比偷工减料了。比如原来3斤的硫酸亚铁浸泡1000根篾片,现在可能会放4-5斤硫酸亚铁,而浸泡的时间像秋天这样的,只花10天左右时间。偷工减料的缩短浸泡时间,带来的结果就是篾片吸收了过多的硫酸亚铁,时间一长,渗透出来的硫酸亚铁就会腐蚀扇面,扇面就容易发脆。毛全本黑纸扇的质量成败在于硫酸亚铁,实践证明:“古法”配比硫酸亚铁浸泡的篾片,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二、煤漆上色
虽有不同品种黑纸扇的制作,但黑纸扇的扇面都是采用浙江天目山出产的纯桑皮纸。桑皮纸的特点是质地细韧、纤维长、拉力强,用其制作黑纸扇的扇面,可以使扇子在多次收合以后折裥处仍不易破裂。一把黑纸扇制作,一般会用两层或三层的桑皮纸用柿漆直接黏合扇骨制作而成。柿漆是扇面制作的天然黏合剂,它是用野生的高山柿子,天然发酵而成。一般是采用未成熟的野生柿子,放在大缸里,盖上木板后,让其自然发酵。据制扇艺人介绍,30多年前做黑纸扇的时候,使用的柿漆浓度在6度左右。如何判断浓度?拿根筷子沾一点,滴下来。滴得慢,代表浓度高;滴得快,代表浓度低。但现在很多在用的柿漆,浓度只有4度左右。是因为试验发现柿漆度数越低制作的黑纸扇越牢固吗?显然不是,是偷工减料的结果。黑纸扇制作检验表明,只有浓度适宜的柿漆,才能黏合出“一把扇子半把伞”,坚固耐用的黑纸扇。除了黏合扇面会使用柿漆,其实在柿漆中拌上福建产的烟煤,椿细而成的煤漆,是黑纸扇上色的主要材料。柿漆的粘性融合了烟煤的黑色,成了黑纸扇上色的首选材料。煤漆上色,是黑纸扇制作过程中,不得不说的一个“古法”,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两点。首先,椿细的煤漆不能有任何的颗粒或杂质,否则会影响黑纸扇质量,影响黑纸扇扇面书画创作。其次,煤漆在刷制过程中,要讲究上色均匀。煤漆上色,是黑纸扇所特有的染色剂,是真正意义上的纯天然纯手工制作而成的。
黑纸扇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约86道工序,期间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一小步工艺,也能看到制扇艺人制作过程中的“步步为营”。“古法”自有妙处,制扇艺人只有将其融会贯通于现代技艺,才能将黑纸扇的工艺和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王琳,钟蕾.数字化在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2(09):120-122.
作者简介:沈俊芳(1986-),女,浙江杭州人,文博馆员,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从事博物馆藏品管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