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步青 毕生事业一教鞭
2019-10-12陈晰
陈晰
苏步青作为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是中国微分几何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苏步青曾长期在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供职,在高等教育讲坛上辛勤耕耘了七十余载,不但在微分几何领域独领风骚、著作等身,而且为新中国培养出了一大批數学栋梁,在教育界形成了长久以来为人所称道的“苏步青效应”。
1931年3月,苏步青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东北帝国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他也是继陈建功之后获得该学位的第二个外国人。之前,他曾与陈建功有约在先——“学成后一起到浙江大学去,把浙大数学系办成世界一流水准”。苏步青恪守诺言,怀着对祖国和故土的深深思念,携日本妻子松本米子和女儿回到浙江,在浙江大学数学系任数学教师。
当时,国内教学条件很差,苏步青到校之时,数学系只有4个教师,10个学生,图书资料奇缺,实验设备全无,经费无着落。苏步青在代理校长的帮助下,克服困难,坚持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
苏步青与陈建功一起精心设计了一套现代化的教学计划,注重学生数学基础训练,对学生要求严格,开设坐标几何、级数概论等前沿课程。他俩还强调阅读和讲解数学文献及研究能力的训练,在大学学习阶段就设立了微分几何和函数论研究课,一人主持一个研究方向,参加研究课题的学生要定期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阅读国外最新数学文献体会,互相质疑和答辩。
即使在抗日战争期间学校西迁贵州,苏步青被迫躲在山洞里也不忘为学生举办讨论班。1942年11月,英国驻华科学考察团团长、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参观了浙江大学理学院数学系,连声称赞“你们这里是东方的剑桥”。浙大数学系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一些重要学术论文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的杂志上发表,以苏步青为学术带头人的浙江大学微分几何学派开始形成。当年的学生如张素诚、白正国、吴祖基等,日后都成为卓有成就的数学教授。
1952年,因全国高等院校调整,苏步青被调到复旦大学任教。4年后,苏步青获得新中国第一次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嘉奖其在“K展空间微分几何学”方面的研究成就,同时也奖励多年来在“一般量度空间几何学”和“射影空间曲线微分几何学”上的成就。
1977年8月初,邓小平邀请全国30位科学家、教育家到北京座谈科技、教育工作。在座谈会上,苏步青第一个发言,提出恢复大学招生制度和研究生培养制度等建议,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热情支持。
1978年,苏步青担任复旦大学校长,为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做了大量工作,同时仍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作贡献。在苏步青的领导下,全国成立了计算几何协作组。从此,协作组每两年举办一次计算几何的学术会议和学习班,为我国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方面的高科技项目提供了理论与方法,并培养了一批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人才。
苏步青一直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他常收到青少年学生的来信。无论是求解难题、讨教学习方法,还是反映学习情绪,无论学生本人还是学生家长,他都尽其可能予以答复,为其解难释疑。
“满案簿书双睡眼,毕生事业一教鞭”,苏步青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情,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