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那来自嘉绒大地的乡音

2019-10-11梁黎

草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原乡农耕藏族

梁黎

在全球化的今天,有没有一个具体化的自然的概念?在互联网、物联网时代,有没有一个能满足人类接近自然并与之融合的愿望的地方?如果你在寻找答案,有一本书,你一定要看一看。

羌族女作家杨素筠在她最新出版的作品《原乡》里,向读者展示了她的故乡——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传递了来自这片土地上的乡音:自然、亲切、浪漫,让人难忘。

嘉绒,意思是“农耕的山谷”。这是一片从成都平原向西北方、由平原向山脉的过渡带,包括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红原,甘孜州丹巴、康定部分地区,汶川部分地区,以及雅安市、凉山州部分地区。日复一日奔腾的河流造就了河岸两边宽窄不一的肥沃台地,使得嘉绒藏族文化深植于此。法国哲学家蒙田说:“自然是亲切的向导——贤明、公正、而且善体人意。”这一特征在《原乡》一书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用充满感情的语言,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嘉绒大地由岩壁、森林、河流纵横交织构成的美丽图景,让人着迷的藏式邛笼石碉房以及绝世独有的金川雪梨花……数千年光阴凝聚而成的嘉绒藏族文化被作者娓娓道来,将这片土地上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杨素筠在阿坝出生成长,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马尔康工作。多年来她勤奋创作,写下了很多优美的散文,《原乡》是她献给故乡的一份礼物。马尔康是原嘉绒藏族“十八土司”中梭磨、松岗、卓克基、党坝四个土司属地,这里生活的藏族有“嘉绒哇”即“嘉绒藏族”的称呼,意为“接近汉族的溪谷居民”。这里也是著名作家阿来的故乡,《尘埃落定》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新中国成立后,对全国各民族进行识别中,从地域、文化、历史渊源、血统、语言和宗教诸多方面考证调查,识别“嘉绒藏族”其实是古老藏族的一支系。其方言以梭磨话为代表,称嘉绒语,或叫“四土”话。而“四土”方言区大多为藏、羌、汉等多民族杂居区,经过各民族长期交流交往交融,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嘉绒藏族文化。因此,不同于人们心目西藏的雄厚壮美,嘉绒藏区的美具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既有净土般的纯净无染,又有人间田园的浪漫亲切。正如作家阿来在其《嘉绒记之一》中的感慨“我就在这里阅读自然之书”,也如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中记录的那样——“与泥土接壤的情感,如同农夫播种一样自然的体验,与自然相亲相爱的浪漫……”

杨素筠是羌族,得益于家乡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的熏陶,多年来她不断迸发着歌颂和赞美这片土地的灵感。她笔下的梭磨河畔“连绵百里的桃花仿佛在山腰缠上了一条粉红色腰带,点缀着古老的藏式碉房”;梨花连着河谷自西向东绵延不尽的大金川河两岸“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梨花堪与之媲美”;梭磨河峡谷的四季“在于它春的嫩绿,夏的斑斓多姿,秋的五彩缤纷和冬的晶莹剔透”;日部若古高山上的湖泊“犹如仙境一般缥缈空灵”;土门老家“山也朗润,水也清和”;茶堡克萨(最新最高的房子)“每一座克萨碉房的故事都没办法藏在山风里,它们却与风一样在历史里流传”;被誉为“嘉绒文化之乡”的西索古寨“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察柯喇嘛寺的神秘宁静“让人亲近,让人向往”。

在藏語里,嘉绒的“绒”指的就是农业。几千年沿袭下来的农耕文明的悠闲与四季对应,让这片大地充满温情和浪漫。嘉绒藏族的农耕、锅庄、葬礼、村庄,在作者的笔下,都是这片土地孕育出的一幅幅最为独特的人文景观。在描绘农耕时,作者动情地描绘道:“这是一个令人充满遐想和希望的时令,这是一个让人眼花缭乱和激动心跳的春天盛会。在悠扬的歌声中,姑娘们正悉心打扮着自己,细致地整理着夯土用的木锄,小伙子们则为其心爱的犏牛庄严地系上哈达,架上牛轭和犁头,并点燃采自高山的柏香为耕牛净身、解秽,祈求即将被犁耕的这片田土遍地黄金,收获丰硕。”在《原乡》中,读者还会与一个叫木尔溪的小村相遇,小村至今仍留存着一种最为独特古老的农耕方式,比中原地区普遍开始使用耕牛犁地的时间还要早上千年,堪称人类早期农耕文化的古老样本。

“风在吹啊云不息,云在走啊天不息,人在吆喝牛不息,牛拉辕轭犁不息,不息不息生生不息,祖祖辈辈年年岁岁。”透过作者优美细腻的文字,我们感受到了嘉绒大地繁忙的农耕景象。

嘉绒大地鸟语花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场景,同样在作者笔下呼之欲出。在《石旦真叔叔的小鸟》中,作者用诙谐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嘉绒藏寨核尔雅村石旦真叔叔和他的鸟儿的故事。“每一只小鸟都包含伟大的生命价值和善意”,有“到哪一家哪一家就会认定兴旺”的卡布基鸟(山麻雀);有“知道报仇,知道播种,知道爱孩子,也知道找粮食”的小红嘴;有“帮助村人完成预测天气和庄稼长势使命后就飞到西方”的布谷鸟;有它的血如果“擦在人的眼睛里,人就什么都能看得见”的乌鸦;有“春耕和下种时来到核尔雅村”的嘎基鸟;有绚丽漂亮、但终生都在天敌的威胁中努力谋生的马鸡;还有能帮人找到灵芝草的萨嘎鸟,以及猫头鹰(八古)、蝙蝠、啄木鸟、巴尔基思朵鸟(虫草鸟)、贝母鸡、习若衣鸟、鸽洛鸟、唝母鸟(其叫声是疗愈病人的良药)……看似絮絮叨叨、实则意味深长的讲述中,一幅浓郁的乡村风情图活灵活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故乡那些外出的人们,你们可别离故乡太远了,老了就回家吧,那里有我们的乡愁,那里有故乡的场。”在《原乡》中,作者还深情地对远离故乡的游子发出呼唤。如果你不能像嘉绒藏族一样,有幸体验大自然四季的亲近和善,亲身感受这片大地浪漫的风花雪月,你也可以在寻找乡愁的途中,在繁忙的城市一隅,在夜晚的灯下,在拥挤的地铁中,轻轻翻开《原乡》。相信这令人沉醉的嘉绒乡音,会如一阵阵清风,抚过你的心灵。

猜你喜欢

原乡农耕藏族
原乡人·漂泊者·白面具
The Light Inside
原乡组诗
农耕感怀
原乡诗二首
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农耕园里收获多
《演变》《藏族少女》
乡仇
老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