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圩古镇地域色彩形成原因及其延续性

2019-10-11

广东蚕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古镇色彩建筑

周 芸 田 亮

(桂林理工大学 广西桂林 541000)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工业革命后,城市发展迅速,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同时新材料、新设计的出现使得城市发展越来越相似,于是在 20 世纪 70年代法国色彩学家让·菲利普·郎克罗提出了“色彩地理学”,强调色彩受地域自然和民族文化的影响,用此来改变钢筋混凝土同化的城市面貌。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高楼数量、体量规模的发展高于每个地域原有的韵味特色,外来文化带入使城市景观格局趋于同一性。色彩作为协调地域建设发展的一部分,近年来被国内专家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至今只是对北京、杭州、广州等较大的城市制定了色谱,进行了研究规划,没有对古镇进行系统的色彩研究。历史古镇融合了地理、人文、物质与非物质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特殊部分。对大圩古镇的色彩研究不仅有利于继承传统色彩,也推动了大圩古镇地域性特色的多样性发展。

大圩古镇是拥有众多历史建筑的古镇,大部分建筑都是各个时期文化的记忆,在诸多条件影响下形成了当地独特的环境色彩景观。建筑作为历史延续的存在,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造工艺、人们的审美发展,对古镇色彩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古镇传统景观。随着时代的变迁,古镇色彩在被自然侵蚀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与其本身气质不相符的现代元素,破坏了古镇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为避免此类破坏继续蔓延,通过色彩研究,制定一个完整的景观色彩规划以此为指导,使得以后的古镇景观建设能够协调一致。可以说大圩古镇的色彩研究即是对古镇的保护,也是维护古镇未来良性发展的必要。

2 大圩古镇色彩形成的条件

大圩古镇具有明清两代城市格局的独特风貌和完整的古镇民居建筑风格,沿街板壁铺面,保留桂剧、彩调、龙船歌、送船歌等传统习俗文化。大圩古镇南临漓江,东西左右各有山光景色。

2.1 自然条件

大圩古镇是广西四大圩镇之最。位于漓江东岸,父子岩东南,磨盘山以北。充足的水源、平坦的地势、肥沃的土地使古镇坐拥山光水色。古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相对温和,其中夏长冬短,年降水量多,阳光充足,年平均温度为 19 ℃,光照充足,无严冬酷暑。这些使得整体的自然风光四季常绿。

2.2 地域文化特色

大圩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使之形成了多元文化的融合。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桂剧、彩调等剧种;划龙舟、舞龙灯等民俗活动,丰富了古镇流动色彩。

3 大圩古镇色彩现状分析

3.1 自然景观

处在丘陵地带的古镇,四周山脉环绕,古镇北侧丛林密集;镇中平原肥沃的土地给镇民充足的栖息条件,境内有漓江与马河相交,使得古镇成为水陆交通的要道;周围的磨盘山、景山、龙岩、溶洞等自然景观也成为古镇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以及四季更替的植被构成了大圩古镇的自然景观色彩。

3.2 建筑色彩

建筑色彩是景观色彩的主体,古镇的历史发展、文化继承、经济贸易发展对其自身的建筑色彩有着主观的引导作用。在客观上,建筑工艺、手法、建筑材料的迭代变更成为直接影响古镇建筑色彩的因素。

大圩古镇建筑形式多样,如湖南会馆、高祖庙、清真寺、民居等。其中 65 %以上的民居沿承了明清时期的风格,称为古民居。古民居大部分依江而建,潮气较重,所以采用一楼架空通风,二楼住人的穿斗式建筑建造手法,不仅用料小,整体性强,柱子排列密,而且适合古民居这种潮湿且室内空间尺度不大的建筑。李、廖、黄、高“四大家”是最能代表大圩古镇古民居特色的建筑,院内建筑为砖木结构,街道则由青石板铺成,因此民居的建筑色彩主要由明黄色、深红色以及青色构成,汉代浓烈的视觉冲击沿用至今,整体色彩统一性较强,古朴内敛,又不失明快。

3.3 民俗文化

大圩古镇上可追溯到战国时期,衰落于民国,民间龙舟赛、桂剧、彩调、龙船歌、送船歌仍是人们喜爱的传统节目。现在很多风俗习惯沿袭于壮商鼎盛的北宋时期,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

图3 大圩古镇迎龙王回村

这些传统的风俗习惯代表了文化的传承,同时也代表了色彩的延续。图3所示为大圩古镇迎龙王回村的场景,图中可以看出如大红、鲜绿色等明艳的色彩穿插在这些民族风俗中。用色大胆且奔放,却又有深厚的民族价值观念蕴含其中,表达出的是大圩古镇人民的开放与好客,又恪守传统的严谨精神。红色的热烈与绿色的柔美,相互糅杂渗透,又泾渭分明,这种抽象的情感冲击无法用语言表达,通过色彩来宣扬这种民族文化。

4 大圩古镇地域色彩的延续性

色彩的融合、拼接千变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古镇人民的生活需求也随之提升。多色的融合,自然与人类栖息地的相辅相成,民俗文化与地域建筑色彩的交相辉映,不只是延续了文化传统的心理特征,还有古镇的民间习俗,色彩的感染力与饱满度,体现出古镇的底蕴,从侧面反映了古镇人民思想的开放程度与时俱进。

5 规划建议

建筑色彩是古镇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颜色本身积淀并融入进古镇的历史。有些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有些则是自然材料的选择,它不仅是不同民族美学的结晶,也是不同文化传统的形成。因此,对历史文化名城来说,既要保持其特色,又要保护其文化遗产,以延续其历史脉络。

但是,随着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技术的发明和普及,现代媒体和便捷的交通打破了文化壁垒,形成了所谓建筑的时尚潮流。许多仿古风格与现代和后现代风格的建筑相结合,使古城的风格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目前,既有建筑在体积、高度和风格上难以统一。这对传统的建筑色彩形成强烈的冲击,导致古镇的色彩分布变得大多杂乱无序。

颜色是纠正建筑物紊乱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一些杂乱无章的建筑中,尽可能多地实现颜色的均匀性是可能的。因此规范新建筑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修复因规划失控而受到严重破坏的古镇风貌。

猜你喜欢

古镇色彩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神奇的色彩(上)
千年古镇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